组织做的工作可以分为两类:项目和运营。
它们是一对相对的概念:
1. 可以根据侧重性,对工作进行“项目 or 运营”的性质转换;
2. 运营往往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项目来执行;
项目是指为创造独特的产品、服务或成果而进行的临时性工作。项目是为了组织的经营需要与战略目标服务的。
从项目的三个特性出发,针对任何一项工作:
1. 如果更看中它的临时性、独特性和渐进明细性,都可以将它视作 项目
2. 如果更看重它的永久性、与其他工作的相似性,则可以将它视作 运营
运营是根据现有的程序,在标准化的生产线上进行;或者根据既定的服务标准,按规定好的服务流程进行。
商业价值是组织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综合,如固定资产、货币资产、商誉、商标等;
无形效益的例子包括:
组织与商业价值
组织的目的是创造、维持和维护自身的商业价值。无论是利润驱动或非利润驱动型的组织,都以其商业价值为导向,开展各项工作维护和提升自己的商业价值;
商业价值与项目、运营
组织需要通过项目、运营来实现商业价值;
组织战略是组织长远(5or10年以上)的发展目标;
描述方式
组织启动项目是为了应对影响该组织的因素
确定组织战略后,就要确定通过哪些“项目,项目集和其他相关工作”来按期实现;
项目一定隶属于某个项目组合,但可以不属于任何项目集;不属于项目组合的项目是对资源的浪费,对组织发展无任何意义,不允许存在;
项目组合是为了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而被集中管理的一些项目、项目集、子项目组合以及其他相关工作;
项目集是相互关联并被协调管理的一组项目;譬如街道开挖部门的供水、供电、供气等项目,合在一起管理可以避免乱挖的混乱局面;
分析 | 项目组合 | 项目集 |
---|---|---|
内容 | 一些项目、项目集、子项目组合以及其他相关工作 | 一些项目以及联系跟项目的工作(也可以视为项目) |
项目间的关系 | 不一定有内在的联系或依赖,只是都使用了系统有限的资源,一定有优先级顺序 | 一定有内在的联系,相互平等无优先级顺序 |
管理的目的 | 排列项目的优先顺序,以便确认全局资源的优先分配顺序 | 通过抓住各项目间的内在联系获得额外利益 |
管理的重点 | 按一定的标准对项目或项目集进行优先排序,实现项目组合对项目的最大贡献 | 项目之间的依赖关系 |
与组织战略的关系 | 直接服务于战略 | 通过项目组合,间接服务于战略 |
变化性 | 非一成不变,可能需要终止旧项目,补充新项目等 |
项目集与项目的相对性
一个大项目,被视作单个项目或者项目集,取决于人们的需要;
项目与子项目的相对性
单个的子项目可以被看做项目,并按项目进行管理
完整的概念层次结构:“组织战略—-项目组合—-项目集—项目—子项目—可交付成果—-工作包—-进度活动”
PMP考试针对单个项目的管理,不针对“项目集、项目组合管理及组织级项目管理”,仅需要了解必要的基本概念
项目管理是要正确的完成单个项目。它把项目单独拿出来考察,不考虑与其他项目的联系;
项目集管理是正确的完成一系列项目,它通过管理项目之间的内在联系,来取得把每个项目单独管理所不能取得的利益。它重点观察项目之间的相互联系,平等看待同一个项目集中的不同项目,不存在优先级顺序
项目组合管理是要选择一系列正确的项目来执行,并且排列项目的优先顺序。由于项目组合是直接服务于组织战略的,组合管理就是为了确保每个项目都是有助于组织战略的实施,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分配和确定优先顺序;
组织级项目管理(OPM)通过协调组织驱动因素(如组织结构、组织文化、人力资源政策等)与项目、项目集、项目组合管理实践,来提高组织实施战略的能力。也就是通过不断优化组织因素,来更优支持“项目、项目集、项目组合管理”
OPM 旨在确保组织开展正确的项目并合适地分配关键资源。 OPM 有助于确保组织的各个层级都了解组织的战略愿景、支持愿景的举措、目标以及可交付成果
项目管理就是把各种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运用于项目活动,来达到项目要求。(这主要从技术层面说,其实也需要理念层面的知识)
时间和成本是关于“效率”得,即以正确、高效的方式做事;
质量和范围是关于“效果”的,即做正确的事,获得正确的结果,保证项目产品能够发挥既定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项目干系人”的期望是需要考虑和满足的;但是“项目范围”是不可镀金的,不能做额外的工作;
项目目标的4个维度紧密联系,相互之间有有着冲突;一方面的变化势必引起至少一个其他方面的变化;一个方面的优化可能只有以另个方面的损失为代价。
- 项目经理需要把干系人的需要Needs、想要Wants、期望Expectations转化为“项目要求”Requirements,前者是可以笼统含糊的,但后者必须是具体的,可测量的。
- “项目要求”Requirements通常用“三重制约”来表示。
- 老的三重制约是:时间、成本、质量
狭义:“范围、时间、成本”和夹在他们之间的“质量”。
广义:在狭义基础上,包含“范围、时间、成本、质量、风险、客户需求”6个方面。
标明项目管理就是要在充分考虑干系人需求和风险的前提下,在规定的范围、时间、成本和质量下完成项目,以满足干系人对项目利益的追求;
除了项目管理自身所涉及的知识、技术和理念外,还需要掌握其他的知识:
项目生命周期及其阶段划分,是项目治理的重要内容
注意与 “项目管理生命周期”,以及更长的“产品生命周期”的区别,尤其:项目阶段 和 项目管理过程组 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项目生命周期是通常划分为若干个阶段的、从项目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
为了便于管理和控制,进行了阶段划分,每个阶段都有应该完成的工作、该交付的可交付成果,都需要阶段验收标准和阶段放行口。
随着生命周期的开始,项目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并在项目执行期间达到最大,最后在收尾阶段急速下降。 因此,收尾阶段要快速收尾,不要拖拖拉拉。
x | 预测型&计划驱动型 | 适应型&变更驱动型 |
---|---|---|
定义 | 事先编制计划,详细定义产品,然后在执行阶段完成已定义好的产品,在收尾阶段验收并移交已完成的产品 | 随用户需求的变化(或逐渐明细),通过短期迭代来逐步完善产品,直到产出最终产品 |
特点 | 先设计好最终成品,再开始做,对变更执行严格控制 | 边设计边生产,每个迭代期都设计并生产满足用户当前需求的产品原型,并在下个迭代进行完善 |
适用条件 | 有成熟做法、风险低、待开发产品清晰明确的项目,或者产品必须作为整体完整交付的项目 | 适用于需求不是很明确,或者经常变动的项目 |
开发方式 | 瀑布模式 | 原型法 或者 敏捷开发方式 |
开发按过程 | 依次进行 设计—建设-验收交付,一次交付完整产品 | 每个迭代都进行“设计—建设-验收交付”,分阶段交付产品 |
干系人参与 | 只参与开始和结束阶段,也就是产品的设计和验收交付 | 频繁参与,也就是每个迭代的设计和验收交付 |
项目范围 | 开始就很明确,且不变动 | 在迭代期内不变,在迭代期之间通常变化;依次确定各个迭代的范围 |
示例 | 建筑工程项目 | 研发项目 或 It项目 |
项目生命周期内通常有一个或多个阶段与产品、服务或成果的开发相关,这些阶段称为开发生命周期。开发生命周期可以是预测型、迭代型、增量型、适应型或混合型的模式:
类型 | 定义 | 适用 | 图解 |
---|---|---|---|
预测型 | 在生命周期的早期阶段确定项目范围、时间和成本。对任何范围的变更都要进行仔细管理。软件开发领域的瀑布模型就属于该模型 | 1.需求、时间、范围确定 2. 所处行业知识充足 |
见下图1 |
迭代型 | 伴随对产品理解的不断深入,通过一系列重复的循环活动来开发产品 | 1.项目范围在早期确定,但是时间和成本估算难以估算而要不断修改; 2.性能优化的场景 3. 管理技术风险 |
见下图2上 |
增量型 | 将产品分成不同的模块或功能,通过一系列的迭代不断的增加产品的功能,并交付给客户使用。只有在最后一次迭代之后,可交付成果具有了必要和足够的能力,才能被视为完整的 | 1.需求基本确定,但是范围需要不断渐进明细 2.可以应对小的需求变更 3. 管理日程风险 |
见下图2下 |
适应型 | (变更驱动型 or 敏捷型) 是迭代型和增量型的一个特例,目的在于应对大量的变更,获取相关方的持续参与,其迭代周期更短,而且所需的时间和资源往往固定 | 1.环境和需求快速变化 2.需求和范围难以事先确定 |
见下图3上 |
混合型 | 预测型和适应型混合使用,譬如:需求分析阶段使用预测型,而开发方法按照适应型 | 1.组织从传统管理过渡但敏捷管理时 | 见下图3下 |
做项目,必须同时做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技术工作是基础,管理工作能提高效率和改进效果
基于技术的项目生命周期 = 项目生命周期 = 产品导向过程; 在不同类型的项目上不同
基于管理的项目生命周期 = 项目管理生命周期 = 项目管理过程组; 在不同类型的项目上相同
基于管理的项目生命周期就是项目管理生命周期,旨在描述项目的每个阶段应该完成什么管理工
作。
按照PMBOK,项目管理生命周期包含 启动-规划-执行-监控-收尾
— 大过程组/阶段之间不是简单地依次顺序,往往是循环和交叉的
**从项目开始到项目结束再到项目产品运行生命终止(退出市场)的全过
程。**
项目生命周期只是产品生命周期的一部分,且产品生命周期往往包含多个项目周期,因为不仅产品研发是一个项目,产品运营中的升级等等都可以作为一个项目
产品生命周期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