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可以从哪些角度切入『用户场景』?

文章开头:本文是晓翼发表在产品壹佰的文章(http://www.chanpin100.com/article/104588)转载文章仅供大家习,不作任何商业用途。

产品经理可以从哪些角度切入『用户场景』?_第1张图片

以共享单车为例,说说抽象思考用户场景的10个维度。

这里以ofo为例,带大家体验一次多维度思考,并抽象场景的过程(我给共享单车抽象出的场景,需要考虑的是:查找、打开、使用)。

一、产品要解决什么问题?

ofo初期,将单车定位在旅游骑行用。这只解决了旅游中的问题,而让产品进入奄奄一息的状态。创始团队重新思考后,决定把定位改为解决短途骑行问题。那它解决问题的面就变大了,从而获得了更多投资。

类似的是Airbnb,初期定位只是解决来博览会参观人的住宿问题,提供气垫床和早饭。但到后面,定位就成了解决各类人外出旅游的住宿问题。解决问题的面越大,价值也就越大。

回归抽象场景上,如果ofo只是定位旅游的话,那么使用场景就是:打开,使用;无需考虑查找。所以定位会影响抽象出来的场景。

二、社会价值在哪里?

摩拜创始人说过,如果创业不成功,就当单车做公益了。实际上,这是一种社会认同和价值。而ofo初期的社会价值在于校园。

实际上社会价值会影响使用人群的大小,最后对场景的复合度会不一样。比如在校园,ofo只需要解决用户端场景即可。但是进入社会后,他需要解决车辆摆放,和在哪里使用的问题。所以ofo还需要车辆管理人员。

三、企业文化什么样?

摩拜创始人是公关出身,所以在公关层面上,摩拜能力更强。而ofo创始人是产品出身,对于产品运营手段更胜一筹。但哪种效果更好,还需要市场验证。基于创始人的出身,企业本身文化也不同。

比如像需要投资供给的公司,就需要做好数据。而传统企业,则需要马上盈利。所以这样导致场景也不同。比如,ofo车辆押金低,便宜,容易做数据。这样反馈到使用场景上也不同,ofo更注重查找到车辆,而其他小品牌可能更注重使用。

四、你的职能是什么?

举个例子,我所在公司的一个产品经理,接到财务提出的发票需求的时候,他可能只是想到是要什么功能去满足用户。而我从产品负责人角度,则会思考财务会有多少应用场景,开发这个产品本身来说有什么价值和核心利益。而对于我的Leader来说,Ta会考虑这个需求对整体的运营有什么帮助,对我们部门来说有什么意义。

所以,我们抽象出的场景思维也不同。比如对别人来说,可能是发现、扫码、骑车。

五、品牌诉求是什么?

品牌诉求很简单,就是需要打动人心的地方。比如摩拜单车的品牌诉求可能更公益,而ofo最近找来鹿晗代言,鹿晗的活力和朝气更符合ofo品牌诉求。

从场景上来说,ofo用户画像更年轻,那么他的使用场景中,最主要解决查找问题:第一,年轻人多,但是工资可能不高,车辆需要主攻地铁或者商城;第二,需要解决查找后的打开速度问题,年轻人比较急躁,如果你的产品难以打开,用户就会放弃你的产品。

六、运营目标是什么?

对于现阶段ofo来说,就是和膜拜去抢市场。那么运营目标谁先占领50%市场份额(我自己YY的运营目标)。那么这样的运营目标下,车辆一定会大量去投放。而场景上,如何更快的查找车辆就会成为关键。

七、产品连接市场点在哪里?

真正连接点在哪里?其实就是解决了1公里内的出行问题。当用户感受到这个解决方案很好的时候,就是产品连接市场的时候。

此刻,还需要满足足够的传播点。像ofo这样,在学校里,通过同学之间传播手段,会很快打开市场。这点和facebook当年迅速打开学生市场一样。

这里说一句题外话:最近和在360做产品的朋友聊天,我们都认为现在产品经理越来越垂直,在某个行业领域会越扎越深。对业务的了解程度,几乎决定了这个产品经理的价值。

八、产品本身的创新点?

这里需要抽象2个概念,时间和空间。时间上来说,产品是为未来而做的,是需要未来的价值。空间上,产品需要在物理层面上符合用户的预期。

这里对于场景影响就很大,时间上,单车本身要具有长期的使用价值。而空间上,单车本身的质量会决定用户使用产品倾向。所以我们看见ofo和摩拜都会不断推出新的自行车去优化体验。

九、用户潜在心理诉求

第一个场景:我想回家,好像骑单车会快点——解决了代步的问题。

第二个场景:我想骑单车和朋友出去逛街,比较拉风,还可以拍照——解决了炫耀的问题。

这些潜在用户心理诉求,会让使用场景复杂化。比如,第一个场景是需要一辆好用的单车,第二个场景则需要两辆好看的单车。

十、用户-行为-场景的连接

最后,我们需要找到一辆可以使用的单车。那么这就是抽象出来第一个场景,查找。而接下来我们需要密码开启单车,那么这就是抽象出来第二个场景,打开。再然后,我们需要骑单车,就是第三个场景使用。

回到ofo上,首先打开是地图上有很多单车,这就是抽象出来第一个的查找场景在产品上实现。接下来我们看到单车,会扫码得到密码开启车辆,这就是第二个的打开场景。最后,进入骑行使用单车。也就是最后第三个的使用场景。

回到产品上,我一直提倡先用脑图抽象出场景,然后再用脑图具象出功能。

回过来说,场景背后仍然是用户需求。而分析需求,是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前不久朋友问我:当一个团队能力不足的时候,怎么办?我从三个角度去分析这件事。

1、基于企业角度来说,公司人才分为5%精英、10%中层、80%普通、5%不进取的。所以不是每个人都是精英。

2、你的职责:光尽力不行,还要尽心。用多种方法做好一件事。

3、最后,团队是需要磨合和成长的。就像产品从0到1的过程。

最后分享我最近领悟到的一句话:产品经理需要学会多角度深思问题,累积经验并不断反思,最后你的成长是不可估量的。

文章结尾:再次申明所有转载文章仅供学习,感谢晓翼老师的分享,如果喜欢我的文章点关注吧!比心呦!

你可能感兴趣的:(产品经理可以从哪些角度切入『用户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