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语言符号下的思维——反射效用

8符号是人类智力的延伸

8.1语言前的思维

8.2语言下的思维——反射效用

8.2语言符号下的思维——反射效用_第1张图片

如果说语言前的表象层思维对应了通常所说的形象思维,一般的语境下,很容易联想到语言符号下的思维就是抽象思维。临床医学的观察报告:人类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中间由胼胝体连接,左右二个半球在智力功能上存在着分工。语言、逻辑、数学相关的功能主要集中在左半脑,抽象性的思维由它负责;形象、空间的处理主要集中在右半球进行,表象层的思维由它负责。

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只是所能看到种种思维分类中的一种,其它的包括:划分为显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思维方式,以包括直觉、顿悟这样一些思维形式;从思维所运用的加工方式来进行划分,以包括想象、类比等这样一些思维形式;还有更不常见的方式,划分为视觉型、听觉型、运动型的思维…。生物学、生理学的发展还不能确定一种完整合理的划分。

大脑以我们知道,或并不清楚的多种方式,在不同的层次上进行工作。人脑是如此灵巧的装置,存在多种思维形式,它们也是自由地、交替地、甚至混合地应用,这才是大脑真实的复杂之处。在科学领域成功建立起一个公理系统,其初始概念与原理并不是逻辑性思维能达到的,它们更多依靠的是创始人的直觉、洞察与想象,并且也只是一种假说与尝试,这是原创性思想的特征。直觉、洞察、想象不可预期不可控制,它们的发生需要足够的积累,这又回到一般性学习、研究工作所应用的思维上。初始概念与原理建立后是演绎的过程,这经常描述为自动、半自动的逻辑思维或符号演算,真实情形中更接近于大量归纳总结后进行逻辑性的整理。

考察语言符号与思维的关系,首先要认识到:人类的认知主要是通过语言符号来建构的,我们的认知体现为符号的构造与编排,不断增多、扩大的符号与符号系统反映了人类认知的积累与演进。在这一意义上,符号自然是一种思维对象,并且其意义超出了符号与思维关系的范畴。

用人工符号来表示认知是个神奇的想法!人工符号能表示人的认知就不只是神奇!!观念与思想用符号表示后,借助媒介物获得一种物理存在的形式,变成可感知、可分辨,口语是能听到,文字是能看到,听到看到的符号可以理解出其中的观念与思想。

观念与思想在获得物质形式的同时,也稳固了在显意识的存在,表达观念与思想的媒介物,我们可以选择具有持久存在性的物理现象或过程,这让媒介具有记录的功能,或者说记忆替代的功能。保证了观念与思想可被反复意识。

人类复杂的思维多是在潜意识、及半明半暗的意识进行,犹如水面下的暗流涌动。当潜意识或前意识的思考有了结果,我们才能意识到。如果没有符号的表示与记载,我们只能记住这些观念,然而人类的记忆面对纷繁、变动的观念与思想,其能力并不乐观,就算是简单清晰的观念,随着时间的冲洗,记忆也会变得松动、流逝,观念中有价值的内容,如果不能再次意识到也将失去意义。

观念或思想可能还有一种物理存在,体现于大脑里突触的联接形式,或大脑内的一些化合物的存在等等,这些说法或类似说法就算正确,我们能怎么去阅读?没有符号,观念与思维只是大脑里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今后能否阅读,现在下结论太早。

观念与思想体现于符号的编排,符号的存在直接间接引发各种形式的思维,各种形式思维的结果最终都应表述于符号,由此符号成为一个中枢,人类思维整体因语言符号的参与变得与之前不一样。但得不到结论:思维的过程都是符号的处理。

从动态的过程来考察,符号化的观念会引发更进一步的思考,进一步的思考所形成新的观念又可以通过符号来表示,然后又开始新的循环。符号在这种螺旋式过程中的作用,本书中称为反射效用。使用“反射”一词是强调循环交互性,而不是多一个备份。反射效用首先是针对个体的思考与创作来说的。思考时作者会口中念念有词,或者心中默念那些想到的词汇、语句,这是由口语捕获、显现形成的观念,那些我们觉得有价值的想法,我们还会用文字记录下来,记录实质是更准确地表达,准确表达里有更仔细地思考,思考与语言在这过程中交织每完成一定量的写作,作者会通过发声朗读或者默读来检查文章的思路是否清晰,观点是否成立,遣词造句是否无误等等,这种检查也是基于符号的反射。写作不是既有结果的表达,而是思维过程的伴随。提起笔,思维才能细致深入,更多的思想也会涌现。

反射效用也可以从宏观上来说,一代作者的作品发布,后世的读者可以阅读理解后,在前者的基础上继续向前研究思考,每代人也正是以这种方式站在前代人的肩膀上。反射效用就是人类思想的引擎。

符号的反射中,符号也显露出观念与思想形成的思路。要表达一种认知,陈述观点只是第一步,论证观点才是主体,从论证的过程,逻辑的使用,素材的列举等我们可以理解作者的思路。一个思想形成过程中,写作的中间结果也提供了理解作者思路的线索,这是原始手稿的价值所在。同一领域不同思想的对比可以让我们更好理解到不同的思路。更简单的是作者直接用文字描述了自己的思想形成的过程。对思想背后思路的说明是理论解说的重要内容。

符号的反射中,符号的表述也折射出符号的使用方法,包括语法。人类是先有言语,很晚才出现语言学,语言学家是从言语达到语言的,而且语言学家的总结看上去很不容易。人类个体的对语言的掌握 也是通过模仿、应用与领悟来发展的,语言学总结的东西用于语言学习,如外语的学习,效果很难评价。逻辑与此类似。

对于逻辑、数学这样的科学,反射有着特别的意义,因为所能呈现的形式就是它们本质所在。我们从一些实际问题里建立了一元一次方程:ax + b=0,我们对此类方程的求解进行了研究,总结了系列的方法。之后不一定需要实际问题的输入,也不用天才的大脑,从一元一次方程的形式我们容易想到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三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

 8.2语言符号下的思维——反射效用_第2张图片

……

从符号的形式可以类推出潜在的序列,或者在不同的形式间类比,找到更普遍的形式,这都是抽象符号方法所常用的。

语言下思考需要考虑已有的相关认知,这会关联上已有的符号,这将改变原有的思维。以表象层的思维为例,在语言符号的反射中,语言符号的语义面能唤起表象或表象系列,让我们回到表象层的思维,表象层思维本身总会联想与当前场景相关的种种个体性经验,并进一步发散,流动,语言符号参与进来后,自由的联想会受到符号的牵引而有所收敛,语言符号有相对稳定的指向,每一语言符号的所指是一个共识的概念,而不是个体性的认识与体验。往坏的方面说,这对思维施加了限制,大脑在放松的状态,各种约束最少的时候,突破性思考才不期而至。往好的方向说,这更容易在明确的逻辑下,导向稳定的认知。

表象层思维的加工对象是表象,表象的原样是综合、立体而复杂的,只说视觉上的表象,它更接近于多个画面合成的全息图像,或多个画面连续成的视频,是有着无数细节的丰满存在。这决定了对它们的操作大脑开销甚大,这可以类比于计算机对图像、视频类的文件处理,这类文件因为很大,计算机处理时需要耗用较多的内存、缓存、CPU等资源,处理时效率经常是个问题。计算机要提高处理图像、视频文件的速度,可以增加图形处理的硬件,提升算法,或者增加内存,更换更强劲的CPU,增加服务器,增加带宽等等。人类思维还没有类似的方法来提升,我们找到另外的方法是发明语言符号这一工具,语言里的符号如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是几个笔划或几个字母的组合构形,通过学习训练每个人都能胜任对语言符号的识别、记忆与重现,语言的机制也是人人可以后天习得。虽然整个语言系统学习下来并非易事。语言的媒介系统相对只是个轻量级的系统,它更容易人工操作,或者说它就是为我们有意识的操作应用设计的。我们在轻量级语言上的操作,可以牵引表象层思维——更重,更不易控制——思维的展开,其它的思维形式同样如此。在一般性思维场景中,词语的各种组合很容易在认真的思考前就得出,是词语基于语法的联想组合,可为后续的思考提供出选择,关于此更多的理解可参阅第三章。

符号与符号系统记载于媒介系统,类似我们的经验存储成记忆,这只是一种外部存储。正如表象层思维要匹配记忆里的经验一样,有了语言符号后,思考也需要关联体现已有认知的符号来进行,只是这时外部存储并不能直接为大脑使用,可调用的是理解符号、符号系统所形成的记忆,方便在于这些记忆不清楚,或者有遗忘时,很容易通过媒介记录再找回对符号、符号系统的理解。

关联已有符号系统进行的思考,在纸笔媒介系统下演化出一种形式:机械的符号操作,前面所说的计算。计算是对实质思维的一种替代,因为相关的问题不由这些操作来解决,就得以其它的思考来解决。可能会说纸笔媒介不一定是需要的,简单的计算可以通过心算进行,但计算是符号抽象化发展,能够形成体系后才日益明显的,心算是已形成符号计算后的内化实现。

任何机械的计算都可以由图灵机完成,进而任何有规律的物理过程,理论上也可由图灵机来模拟,大脑的运转的生理机制最终能还原为物理过程吗?唯物的理解会得到肯定的答案,那么大脑也与一台图灵机等价,或者更复杂一些与量子计算机等价,这就是’大脑是否是一台图灵机?’问题。自我意识、灵感之类的思维在今天并不能通过技术手段成为可观察的物理过程,实际上更简单的思维也不能,今后是否可能这不确定。计算机行业的特点是找到一个新方法就会想象得到了一个银弹,有了新进展就认为能搞定所有的问题。对人类的思维研究可能有了很多进展,是否已经找到了最关键的概念与机制,仁者见仁,至少机械的计算并不是大脑典型的特征。

(作者(LQS)注:连续地阅读会发现,系列的文章不是对各个问题的解释,而是新的理解视角)

你可能感兴趣的:(8.2语言符号下的思维——反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