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相(三十一)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则是如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同样的,观如来的话题在这里也是第三次提到了。第一次在《如来悖论》这个章节,佛祖老师用悖论的方式否定了观如来。“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看不到就看到了。第二次在〈无所说法〉章节中,佛祖老师三观中的人生观就是三十二相见如来,呵呵,人生之目标就是体会涅槃成佛后的种种好!“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可惜佛祖老师把这种种的好随手给擦了。

不过千万不要上当,前面佛祖老师说的都是见如来,面这次佛祖老师用的却是观如来。前面是见,这次是观。不过我们的须同学就没你好运了,他就上了佛祖老师的一个恶当。

须同学啊,你是怎么看的,可以用三十二种好来看如来吗?

当然当然,用三十二相来看如来。

说实话,须同学好歹也是做了课代表的好学生,学习成绩那是杠杠的。一听就知道佛祖老师问题里的陷井,这三十二相见如来是自己体会如来涅槃的种种美好的感觉,碍于如来悖论的原因,自是不能三十二相见如来。但这里佛祖老师问的是观如来,自己体会不到,还见不得别人修佛有成的种种好处不成?所以须同学非常肯定地顺着说了当然可以啊!

这问题要是问了一般的学员,很可能会顺着前面上课的内容接口说不可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因为很可能压根就不知道这里是观如来不是见如来,幸亏须同学脑子好使。而佛祖老师可能要的就是这种上课的效果。

须同学啊,如果可以用三十二相来看如来,那么转轮圣王就是如来了!

须同学呆了一呆,又想了一想,马上就明白问题出在那里了,于是就说到:佛祖老师啊,按我对你教我们的课堂内容来理解,确实不能用三十二相来看如来。

《金刚经》前半部降伏其心是个体自身的修行,后半部说的降伏其心指的是灭度众生。前半部教我们如何做个好学生,后半部却是要教我们如何做好好老师了。所以前半部说见如来,后半部说的是观如来。菩萨普度众生,你普度了老半天咱也得来检验一下成果不是,得确认一下咱灭度的成果,看看这个灭度对象是不是涅槃成佛了?这个事当事人自己因为如来悖论的原因,自然是明白不了的,咱这个做师傅的总得把把关验看验看不是?

看不得看不得,佛祖老师说看不得。你如果仅仅从表象来判断灭度对象的修行成果,那转轮圣王就可以是如来了,就可以是涅槃成佛了。当然这里的转轮圣王显然不是如来,转轮圣王的种种好、种咱快乐,只是一个世俗君王所拥有的好和快乐。

这事也可以从另些个方面来解读。前面不是说我即众生,众生即我了吗?所以往大了说,菩萨所谓的普度众生,亦只是一种自我的修行,见与观又有多少区别,所以见不能见如来,观也不能观如来。但纵观经文的前后,我们还是往小处想:佛祖老师这里要告诉我们的一个观念是,我们无法从一个人看得见摸得着的表象来判断一个人的修行程度,就是你看到一个人就像佛祖老师一样有种种的好的相,干脆了说有须弥山一样的大身吧,也有可能只不过是一个世俗的转轮圣王,因为我们要的是降伏其心。

接着往下看:这时,佛祖老师用教鞭敲了敲讲台,让大家静一静,然后非常严肃认真地说了句偈言: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感觉佛祖老师前面这三十二相的一大段,就是为了这句偈言做铺垫的。所以我们还是接着这三十二相往下看。前面佛祖老师说了不能以看得见摸得着的表象来判断一个人的修行,以此推之,对一个人的修行的进度也不能以表象来要求之。

我们为什么不能以三十二相来为观如来,我们在跟着佛祖老师您学习的过程中,明明是如此明明白白地感受到您的美德、您的快乐、您的伟大、您的种种好!那为什么不能以此为参照,来判断他人的修行呢?有了参照,有一标准,就会有了要求。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这里的我可以是佛祖老师自指,也可以理解为修佛个体的我。就是以佛祖老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和众生,以此来要求自己和众生要这样做,要那样做,那是不对的,那是邪道!是见不到如来的。

是啊,这堂课前前后后上了这么长时间,所说的就是放下,放下对色声香味触法的执着。好了,我们好不容易自己放下,修行有成,修得阿罗汉果。然后为了解决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矛盾,为了世间善法,起宏愿要普度众生,修得我即众生、众生即我的境界。却要给众生套上个标准、套上了诸多的种种相的执着来,不是邪道还是什么?

佛祖老师再次在讲台上重重在敲了敲教鞭,大声说道:不能见如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十二相(三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