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写小说(14)】——家和万事兴,仁义保平安

【我学写小说(14)】——家和万事兴,仁义保平安

【我学写小说(14)】——家和万事兴,仁义保平安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也许是因为从小体育成绩不好,所以我对那些轻而易举就能拿到体育高分的人总是特别艳羡,我身边也有一个靠体育特长改变命运的邻村哥哥。

这位邻村哥哥,我称呼他为“贵哥”。

在农村,人们给男孩子取名字,大多与“富贵”沾边。贵哥的哥哥单名一个“富”字,与他的名字一起组成“富贵”二字。

富哥比贵哥大三岁,两兄弟从小体魄很好。村里的小孩子,很早就开始学游泳(我这种学不会的除外),而他们兄弟俩从小就是孩子们的游泳“教练”。村里好多孩子学会游泳,不是自己的父亲教的(父亲们一般都很忙),而是“富贵”兄弟俩教的。

富哥上小学时,体育成绩很好,轻轻松松就能拿到满分水平。他自己不以为意,因为整个农村社会的主流思想是:体育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才玩的游戏,长大了也不会有什么出息。

这一点,在学校里都能看出一些端倪:体育老师在小学里,是最没地位、最不受重视的。教文化课的老师,如果学生整体成绩考得好,有奖金拿,而体育老师只领基本工资。体育成绩好的学生,得到的艳羡和赞许远远不如文化课学得好的学生,他们只有在开运动会时能得到一两个奖品。

富哥文化课一般,小学毕业以后就辍学回家种田去了。他的父母也很欣慰家里多了这么一个精干的劳动力,因为富哥种庄稼确实是一把好手。

富哥小学毕业时,贵哥才读二年级。他个子高、腿长,是班里的高个儿,跑步、打球、跳高、跳远样样在行。

到了四五年级的时候,他的体育成绩在班里遥遥领先,被派去参加乡里的运动会,后来又参加县里的运动会,每次跳高项目他都是冠军,成绩比亚军领先很多。

贵哥只是一不小心跳高跳出了好成绩,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便是:跟着校长一起出差去乡里、县城里,对他而言是一件很荣耀的事,他非常愿意全力以赴,给学校争光。

那时他才十一二岁的样子,并不知道自己每一次在赛场上全力以赴,会改写自己的命运。贵哥小学毕业那一年,市一中开始招录体育特长生。

那是市一中头一年搞这样的尝试,招生名额非常少,体育类特长生全市只招收不到十名。

贵哥的老师看到了这个通知,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机会,就跑来跟贵哥的父母商量。

贵哥的父母一开始不同意,因为他们认为让孩子到市里上学,对普通的农民家庭来说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贵哥的体育老师苦口婆心地劝他们,说将来贵哥要是有出息,很有希望能成为一名体育老师,像他一样。

贵哥的父母一想,体育老师好歹是吃公家粮的人,这个工作比起种地来说,显得更有钱更有尊严更有社会地位一些,便点头同意了。

贵哥就这样去参加了特长生选拔考试,但是他的父母不识字也没出过远门,所以贵哥的父母就跑来找我爸,问我爸能不能陪着他去。

我爸欣然同意了,带着十二岁的贵哥去市里参加选拔考试。

那次选拔考试,贵哥表现得特别好。很快,他就被市一中录取。开学了,他父母不放心让他一个人去报到,又请我爸送他去学校。

那年开学,我爸提着贵哥的行李、交给学校的米(那个年代学生上学得交粮的)送贵哥去上学。为了省点旅费钱,我爸把贵哥送到学校,交接给老师以后,就立马返程。回来的路上,为省钱,他搭乘了熟人的拖拉机,回到家里一脸的黑色尘灰。

贵哥的父母给了我爸50元,我爸最后还剩了20块给他们带回来。贵哥的父母感动得不行,我爸说:“农民谁赚钱容易呢。”

贵哥就在市一中读了三年初中。其他同学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文化课,只有他和其他几个体育特长生绝大多数的时间都在训练。每天下午放学后,他还得训练两到三个小时,周末和假期每天训练五六个小时。

当爱好变成学业,贵哥坚持得很痛苦,身上经常搞得青一块紫一块的,让他妈妈很是心疼。

三年时间很快过去,贵哥考取了省城的体育学校。

摆在他父母面前的又是一道难题:他读初中的三年,家里为了供他上学已经用尽全力,现在他要去省城读书,花销会更大。到底还要不要继续?

富哥那时已经在家当了好几年的农民,他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读体育有什么用?出来还不是照样找不到工作?哪个学校会需要那么多的体育老师?再这么读下去,家里都要垮了。我连媳妇都娶不到。”

一家人商量之后,不想再让贵哥去省城读书。 贵哥郁闷了几天以后,决定接受自己的命运,甚至准备跟着我爸去建筑工地上打工。

我爸听说了他的遭遇,赶紧跑去他家,跟他父母说:“你们以为这个录取名额那么容易得到的啊?整个市只有他一个。这种机会,很多人求之不得呢。你们不让他去,会毁了他一辈子。”

我爸连着去劝了好几次,贵哥的父母终于点头答应了。

就这样,贵哥去了省城。

第一年,他的确花了家里不少钱,但第二年开始,他靠勤工俭学挣取了自己差不多一半的学杂费和生活费,父母的负担大量减轻。到了第三年,他开始出去承包一些小工程做,已经不需要再花费父母的钱了。

贵哥之所以能接到工程做,是因为他在学校里谈恋爱了。他的女友的父亲,是省城里承包路桥工程的老板。

贵哥第一次去到准岳父家,就很受准岳父的喜爱。准岳父只有一个独生女儿,当他知道贵哥还有一个哥哥时,喜笑颜开。

按照传统,贵哥家既然有两个儿子,就有一个可以成为上门女婿。贵哥已经不可能回老家,所以只能是他做上门女婿。岳父对贵哥好,相当于就是对自己的儿子。

体育学校毕业,如果进不了省队、国家队从事体育事业,大多数人的出路就是回乡当体育老师,但是,当老师也要有门槛,所以贵哥的很多同学毕业后也转了行。

贵哥呢,也不想一辈子靠卖体力生活,一毕业就跟着准岳父跑工程。跑了两三年,就大概摸清了那个行业的门道。

随后,他和女友结婚。老婆生下孩子后,他正式成为了岳父的接班人,接管了岳父打下来的“江山”。


相比贵哥,他的哥哥富哥就没那么好运了。

早些年,父母从牙缝里省出来的钱都拿去给弟弟上学。他想学开车,父母支持不起,后来只好先去卖猪肉。

卖猪肉几年,终于攒下来一点钱,他准备去学开车,结果弟弟又要去省城上学,他只好把这笔钱拿出来支援弟弟了。

曾经有一段时间,富哥满腹怨言,对着父母大吼:“凭什么呢?我体育成绩也好,可你们怎么就只供他去上学呢?我就不是你们的儿子了么?”

听了这话,他父亲沉默着,他母亲轻轻地说了一句:“人各有命。当年你上小学时,若是市一中也招体育特长生,我们砸锅卖铁也会给你读书的啊。”

富哥的父母,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对富哥的支持。富哥娶妻生子后,他们几乎包揽了富哥家所有的家务、带孩子的任务,让小两口专心出去赚钱。

富哥的埋怨当然不是常态。在行动上,他对自己的这个弟弟支持有加,从来不会因为弟弟将来要做倒插门的女婿而对他有所保留。

贵哥跟着岳父做工程后,赚到的第一笔钱就拿给了富哥,说是给他去学车。富哥拿了钱,马上就报考了驾校,学的还是报考人数最少的A1牌照,可以开大巴车的那种。

那会儿,我们全县都没有一个驾校教这个,他还是跑去南京学的。

学成之后,富哥刚开始开微型车,跑短途拉人、拉货,后来他觉得开大巴车更有前景,就想开大巴车。可是,开大巴车得需要前期资金投入的,富哥没有钱,去银行也贷不到款,陷入两难之中。

当时还是岳父小跟班的贵哥知道这种情况后,向岳父借了一笔钱,借来拿给富哥。富哥马上买了一辆大巴车,跑起了长途。

在农村,当一个长途车司机还是蛮有前途的,好多姑娘看上了他,他最终娶了一个相对比较精干的。婚后,两夫妻一个开车一个招揽顾客和卖票,配合得天衣无缝,他们的钱包终于鼓了起来。

贵哥那边呢,因为办事得力,越来越受岳父的重视。他把岳父经营的盘子越做越大,自己也越变越有钱。

十年前他回老家的时候,就已经买了路虎,在村里也成为了一个“传奇”。

现在,富哥在农村建了最漂亮最气派的洋房,贵哥在省城里买了好几套房子。在贵哥的帮助下,富哥的子女也在省城里找到了相对比较好的工作。

富哥、贵哥的表弟、表妹、堂弟、堂妹等等也都被他们兄弟俩从贫困的泥潭里拉了出来,两兄弟成为了家族里最受敬重的人。

对于我爸给过的帮助,贵哥一直铭记在心。我家有喜事,他受邀前来,留下了最丰厚的一笔礼钱,乐得我爸得意地跟村里人吹嘘了一个月。

贵哥非常孝顺父母,让老年的父母过得衣食无忧。两个老人家不愿意在省城养老,他就给他们建了一套比较适合老人住的农村房。

他经常跟村里人说的一句话是:“没有我父母、我哥哥的牺牲,就没有我的今天。”

贵哥也是少有的那种接受老婆和岳父母提携但事后“喝水不忘挖井人”的人。他的妻子我见过,脾气有点暴,但他很能包容她。

他说,男人么,气量得大一点。没有我老婆,也没有我的今天。

前段时间,贵哥在朋友圈里分享了这样一条微博:

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想往上爬,需要几代时间能达到中等收入水平?经合组织数据显示,在中国要隔7代,在南非隔9代,在丹麦时间最短,只需要两代人就可以翻身。

相关数据显示,在美国也只有10%的穷小子最后能变富有。社会流动性是很重要的,低收入状态会造成一种循环的困扰。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机会。

他给这条微博写的评论是:和大城市里的孩子有着多种人生选择不同,农村的孩子改变人生的机会很少,因此,孩子们对能够获得的每一个机会都格外珍惜,也格外懂得感恩。我,感恩一切。

我知道,贵哥现在资助了江苏大概十来个贫困生,还给母校捐建了一个篮球场,这也让我特别敬佩。

在农村这些年,我见识过很多家族的起落、兴衰。

家族衰落,各有各的成因,有的是因为家里出了个染有不良嗜好的败家子,有的是因为懒惰和愚蠢,有的纯粹是时运不济,而那些崛起、兴盛的家庭却有诸多的共性:善良、勤奋、团结、走正道。

生活中,我们很容易为“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感到失望。

假冒伪劣产品似乎总是比正品卖得好,坑蒙拐骗似乎总是更容易圈到钱,丧尽天良的人好像更容易混得春风得意,农村那些恶霸好像很容易吃得开,贪小便宜的人好像一直在笑……你有时甚至无法想象那些“正”怎么会被“邪”驱逐到如此程度。

可是,如果我们往南通看、往苏州看、往南京看,你会发现:走正道永远比走邪门歪道,走得更稳、更长远。

反应在家族兴衰中,也是一样。

有善良、勤奋做底子和有团结、走正道做里子的人家,总是更容易兴盛,而那些天生带点邪气、家族成员谁也不服气谁、大家每天只想着怎么坑害亲朋好友赚快钱的家族,很快就会衰落。

相信大家一定听说过“康百万”这个名字。

“康百万”并不是指某一个人,而是明清以来对康氏家族的统称,该家族因慈禧太后的封赐而名扬天下。

现今河南省巩义市有一个“康百万”庄园,号称中华第一庄园,总建筑面积达64300平方米,是山西乔家大院的19倍。

繁盛时期,庄园内的砖厂、木材厂、造船厂人来人往,且不说磨房、碾房、仓廪等等,就连中药房都有,康家人足不出户便可满足一切生活所需,生活方便程度堪比国内顶级大学。

康家靠开客栈、饭馆发家,后来贩盐,再后来垄断了全国的棉花、布匹供应权,清朝时代日进千金,后来随着清朝的覆亡而衰落。

康氏家族最后虽然衰落了,但他们一共繁衍了12代,创造了长达400多年的商业家族传奇,这个时间跨度堪比一个朝代,在人类历史上都算是一个异数了。

我想,这主要也跟康家的家族文化有关系。

庄园中有一块著名的“留余匾”,上面有这样的话语:

“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

“留余”,其实也是一种可贵的思想。它要求不可穷尽一切利益归己所有,要实现一定程度的利益均衡,凡事留有余地,忌盈忌满,过犹不及。

这种留余思想,说到底也是一种眼里有家人、有他人的思想。你看得到家人、他人的困境和欲望,也愿意成全,那么你自己的路也会越走越宽。

你愿意成全别人,别人也愿意成全你、帮助你,大家互相成全、互相扶持,就能越过越好。相反,那些互相拆台、各自藏有很重的私心的,基本上会把人生的路越走越窄。

家,该是世界上最温暖、最安全的地方。既然是家人,就应该团结、互相成全。如果连家人都做不到这一点,这个世界会更残酷、冰凉吧?

【我学写小说(14)】——家和万事兴,仁义保平安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丁俊贵

2018年9月5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学写小说(14)】——家和万事兴,仁义保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