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知青岁月(大结局)

我的知青岁月(大结局)_第1张图片


亲爱的读者:

        当你读到这一篇文章的时候,我的知青岁月就此匆匆画句号了。回城后,我在一家建筑单位上班,学了一手好技术,成为本市技术工人中的佼佼者。1978年,主管局抽调我参加了本县北部战区农业学大寨工作队包队,曾经是我插队落户的地方。年底,在黄土岗子破皮黄,三年不打一年粮的地方,我包的公社粮食产量跨‘’纲要’’。运动结束后拟提拔我为‘’双突’’干部,留在公社任职。但是,我选择了回原单位工作。

   

我的知青岁月(大结局)_第2张图片

    在我书写的这六万余字里,仅仅是我八年知青岁月的一部分。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的实话、真实的心里话是没有说尽的。大家看到的文章是我吞咽了部分事实的,心里很不情愿,也很痛。每每想到那段难忘的蹉跎岁月,还有中断学业逝去的血色年华,我几次是含着泪水在叙述着陈年旧事。

   

我的知青岁月(大结局)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去年,是老三届知青上山下乡50周年。没有人策划组织,全国各地老知青,他们纷纷自发的举办了不同形式的活动。在热带雨林,在生产建设兵团、农场、牧场、林场和集体户等所在地,曾经有知青驻足的场所,到处都有知青的身影。

       

     

我的知青岁月(大结局)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古稀之年的知青,回到自己曾经接受再教学的所在地,有人称之为第二故乡。回去干什么?想想那场知青运动有什么意义,反思一些深层次的东西,看着改革开放后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有良知的知青一定会思绪万千。半个世纪的再次聚首,都已是苍苍白发。他(她)经历岁月苍桑,回顾逝去的年华,互诉衷肠感慨呀!有如此经历的人能有几次这样规模的大聚首?在中华大地上象征着什么?

     

我的知青岁月(大结局)_第5张图片

我也再次回到了第二故乡,那是我插队落户转户后接受再教育的地方。故地回访,触景伤情。站在九峰中的中峰之巓环视,远眺重叠的山峰,俯视山脚下的村庄,往事万千,思绪起伏……

     

我的知青岁月(大结局)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抚摸着‘’响铃公主遗址‘’的石碑,看着碑文,心情十分沉重。山河依旧在,美人无影踪。公主啊!你的青春葬在了这里,而我们逝去的美好年华去哪里寻找啊!

        文革中的知青上山下乡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如今已过去半个世纪了。从1968年老三届知青下乡开始,到1978历经十年无果而终。这十年间全国有1700万知青被中断学业上山下乡。被卷入这场政治运动,由此牵动着全国的各级党政机关,地方组织和知青家长、亲人以及服务、参与这场政治运动的人员更是人物众多,关系复杂。

        关于对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评论,在这个多元社会中众说纷纭,官方没有明确说法。但有一点,祸国殃民的文革早在1981年中共中央的《决议》中已有定论。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是文革的产物,没有文革哪里会有知青上山下乡运动?老三届中断学业的知青,就是文革中一代知青的先躯。这一代人为共和国的建设和发展是出工出力的,是建设祖国的中坚力量。有很多知青在以后的发展中成为企业家、作家……更有精英成为了各级政府的首脑。在现代史,如何为这一代人定位,何时能有个客观、公证的定论啊!

      我暂不谈自己的观点,看一下中央领导及有关组织和专家、学者的说法:

        1981年10月,国务院知青领导小组解散前,曾起草了一份《二十五年来知青工作的回顾与总结》。对知青上山下乡的起因、发展、失误、教训等若干重大问题给出了基本看法。

        第一.知青上山下乡是五十年代根椐我国人口众多,底子薄,就业难的国情提出来的,是我党解决就业问题的一次大试验。

        第二.知青上山下乡本来就是一个就业问题,但是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中,当成政治运动去搞,指导思想偏了,工作上有严重的失误,造成劳民伤财,人民很不满意,也损坏了上山下乡的声誉……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他在1981谈到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时,以‘’三个不满意‘’言简意赅的做出了历史性的总评价:‘’国家花了三百多个亿,买了三个不满意:知青不满意,知青家长不满意,农民也不满意。‘’时任国家主席的李先念同志又加了一句:‘’国家也不满意!‘’

        扬州大学研究生教授程开华先生也曾留言:‘’上山下乡运动,就是一场政治大笑话,把一个不懂事的学生娃娃,驱赶到贫困山区,交给一群无知的人手里,说句连鬼都不信的话,去接受他们的再教育,能教育出什么样的优秀人才呢……‘’

      文革是祸国殃民的又一次 政治运动,知青运动是又 一个国策的失误。在十年浩劫中,国家学校不能正常招生。在一段时间内,造成人才断流,人为推迟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也给这一代人带来了深深的伤害。上海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曾说过:‘’共和国是亏欠这一代人的……‘’

        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是文革的产物。文革扭曲了社会,知青运动代来的后患更多,造成了三观的混乱。知青就业难是事实,根本没有必要把它当做政治运动去搞,还用了那么多的政治口号,用不能自圆其说的道理去误导人,导至思维混乱!它没有值得纪念的价值。它是违背社会主流民意的,不是社会的进步。从1968年轰轰烈烈开始,到1978年草率收兵,实质就是完成了一次城乡人口的大流放运动,没有实质意义。知青运动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它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一次不成功的探索和大失误。在经济层面,国家动用的人力、物力、財力,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更是得不偿失。知青运动负面效应远大于当时的意义!它的影响所波及的面太大了,有些意识形态方面的东西,特别是种植下腐败的根源,是后来用多少年时间都难以改变和拨乱反正的。

        一个动荡的年代产生了一段难忘的历程,一个时代的沉重话题记录着沉甸甸的一段历史。这一代人有少数‘’成功‘’人士走上了社会的高层,这不能归结为知青运动陪养了人才,否则那些高等院校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知青多数人都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我不在此诉苦,现状有目共赌。关于怎样评价知青,不站在党、派的立场,站在历史的高度,客观、公正的给知青一个定位和说法,根椐知青对共和国的贡献,落实有关知青的政策等一系列的问题,不断有人在讨论,应引起高层和社会的重视。知青文化有很多的学者、教授、专家在研究和续写,但愿不要以偏概全,能把知青最真实的一面展现给后人后世,这是我的盼望!

        非常感谢中有上千余人次阅读了我的知青岁月,更感谢关注、支持我的友友。谢谢你们伴随着我一路走来,也是我写完了我的知青岁月的动力。

再次谢谢!

     

我的知青岁月(大结局)_第7张图片


在此,分享我在我的老三届知青50周年大聚首时写的一首辞:

          贺新郎.老三届聚会抒怀

      少时苦读书。居寒舍、朝夕痴痴,习字不误。国门求学立壮志,满腔抱负朴素。‘’大浩劫‘’夭别学府。斗转星移五十载,霜染鬓,书生情怀复。寻往事,泪簌簌。

        夜来幽梦回学府。望星空、闻鸡起舞,吟诗作赋。颈系领巾抒豪情,人生价再塑。思报国,重新起步。而今古稀心未老,梦在瑶台曲难谱。言呓语,衷肠诉。

        ——潺潺流水于己亥年四月初九

我的知青岁月(大结局)_第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知青岁月(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