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为大家推荐一本好书:启示录。
先说下本书的背景,启示录的作者是Marty Cagan(美国),曾经担任网景副总裁、eBay产品管理及设计高级副总裁。同时也创建了硅谷产品集团。基本上是全球的产品管理专家。
而本文则是他回顾自己二十多年来从事产品管理工作的经验分享,介绍了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产品经理应该如何正确地做事。
顺便提一点,启示录是国内译者给出的名字,原名则是 How To Create Products Customers Love,既如何打造用户喜爱的产品。
实际上,即便从现在看来,启示录的定义也是很明确。它会让你从整体的角度去了解产品经理的职责。好的观点依旧延续,未来也是这样。
由于启示录的子章节较多,同时为了不影响原书的整体框架,整理了下图,虽然简单,确是经整理过的,下面会具体说明:
(备注:图为启示录的整体思想的结构图,做了目录的结构要点)
第一部分:人员
主要就讲了三件事,当然如果从团队管理与协作来看,看作一件事也不为过。
团队组成、产品管理和产品经理管理。
团队组成
阐述一个互联网公司的各个组成人员和相关职责。提到了产品经理、用户体验设计师、项目管理者、研发团队、运维团队、产品营销人员等。
实际上,少了一个较为重要的角色,测试人员。既专门对研发出的产品进行测试,问题提交等人员,它其实是单独的部门,不属于研发管理。而产品营销人员更多做的是产品运营者所做的事情,实际上就是互联网运营从业者。
国内的互联网公司其实从整体看也是由产品、技术、运营构成,之前也写过一篇文章进行专门阐述过。
产品管理
在这个模块里,提了三个点,产品营销、产品设计和软件开发三者在产品管理的定义。
书中提到产品管理和产品营销中也指出一个观念,就是这两者所做事情的差异化,基本上是一个相互合作的模式。两个关键点:一定要有全权负责定义产品的人,具备的产品一定是有价值的。在这基础上才是研发团队的优秀才会发挥出来。三个点的说明如下:
产品营销:如何推广、维系用户等,可以理解为将产品价值发挥最大化。
产品设计:更多的是用户体验设计这一层,具体也分为用户研究、交互设计、视觉设计和原型制作。一句话讲明就是如何将产品需求转换为可理解的设计方案。
在产品设计中,提出一个概念,即用户体验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这点其实有个前提,就是产品需求被大众认可或者存在需求竞争关系。第一要义仍然是解决什么问题。
软件开发:正确地开发产品需求,完成可具体使用的产品。既将方案用代码等逻辑做出可供用户使用的产品。
产品经理管理
这块主要阐述了对产品经理成员的管理,一个好的产品经理需要什么特质,如何评估产品工作,产品经理如何协调等。
首先特质上作者列出了十来条要素,但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对需求的理解,这点毋庸置疑。评估产品工作倒是有个新的方法,既nps,用户净增长值。简单理解就是产品覆盖用户有多少比例用户会去主动推广你的产品。这和最初的简单注册量、访问量还是有些差异化的。
协调层面其实更多的条目都是以理解的层面去定义。切记,所有的争论、合作的前期都是双方的相互理解,无论产品经理针对的是同事还是上司。
第二部分:流程
流程是启示录的重中之重,如果你是一名很产品经理,你能很快看到很多产品的一线流程工作和经验分享。如果你是开发团队其他成员,也能去深入了解产品策划这一重要的环节,这会使你易于理解一些产品方面的工作,也会更加利于合作事务的开展。
作者也是专门花了20个子章节去阐述,为了方便理解,将划分三个模块说明。
需求定义:
说明一件事情,通过评审、调研、发现问题来确定真正的产品需求,评估正确的产品机会。其实从现在的互联网产品的模式来看,本质上也是一样的。首先在策划产品过程中就要去定义产品解决的问题、市场复杂关系等。而作为产品经理,更多的其实考验对综合信息的判断。
换句话讲,最终产品需求来自各方意见,如运营、市场、内部反馈、用户、上司等各种角色。产品负责人则根据众多因素拆解出具体的产品需求,这是产品策划的地基阶段。
在需求定义期间,作者所阐述的用户邀请,角色的确定与调研等。其实都是目前主要互联网公司的需求测试方法,现在常常以用户场景这个概念去深化理解进一步的产品需求。
产品策划:
产品策划是流程部分的中间部分。重要说了一些产品策划的注意事项和方法。主要为文档的输入输出、产品(原型)测试的一些流程以及产品经理对不同开发模式的理解。
在研发团队的眼中,文档始终是具体开发参考的对象。尽管很多工程师很少看文档,但作为产品经理必须要细化。所有细节性的东西都将在文档中阐述。因此高要求是必然的。
产品测试的流程给我的印象较深,重点说了高保真原型的意义。即使到现在为止,高保真原型在国内也常常得不到很好的实践,主要是因为时间的紧迫和产品策划团队不完善导致。这块还是要重点说明下,产品经理的主要职责还是去定义产品需求,而原型更多的是体现层面。因此,必须要高保真也不一定完全对,总之在适当的环境下做正确的事情。
关于敏捷开发和瀑布流开发各有优劣,由于不同团队面临的环境资源都不同,最主要还是找到更为合理的开发模式去驱动开发团队。但一定要去理解每种方式的差异化。
产品创新:
产品创新是流程的最后两个章节,说明了在创业公司和大公司产品经理的侧重点。前者更多是定义高质量的产品原型、文档等,后者则是驱动公司资源实现产品价值。对于一些产品运作的方式,还是很值的借鉴的。
第三部分:产品
最后一部分作者从苹果公司的产品开发模式谈起,讲了新技术、情感对产品的趋势影响,以及企业和平台类型产品的差异化。其实更多是一些扩展的层面,作为了解即可。
关于作者对于苹果公司的四点借鉴经验(硬件为软件服务、软件为用户体验服务、用户体验为情感服务、产品为需求服务)中,可以发现,最终所有的因素都要落地到需求服务上,这的确是个核心的点。
关于新技术这一篇,重点说明了技术对于产品的影响。而现在又常常说到产品经理是否懂技术这个环节,其实这个问题不用纠结。真正的理解沟通才是前提,技术方向很多,无论懂不懂,都一定要找到与技术对接的点。同时要了解新的技术趋势,因为很多时候技术的驱动带来产品形态的变革。
情感主要是从人性的角度出发,以第一角色去定义场景、发掘需求。现在常常看到多少演讲也常常拿人性来类比产品需求,其实情感方面可以去考虑,但不能将人性过多迷惑一些产品深层问题,最主要还是需求理解,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最后一点说了大众和企业级产品的差异化。作者针对每一种类型,列出了很多条规则和要点。如果从整体的角度看待,大众产品看重的是服务、隐私、互动性,企业级产品更注重实用性和稳定性。事实上,目前大多数的产品都不超出这两个范围。
第四部分:总结
该部分主要说了两个点,实践的经验和反思的示例。更多的是阐述产品经理该如何更好总结、反思。从整个互联网产品发展角度来看,产品类型的多样化也必定要保证产品团队本身把握持续学习的态度。
启示录读了好多遍,还是发现了不少精彩之处。不过,最后还是要阐述一点。书更多的是思维的扩展和理解,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和启发。不过,无论作为产品经理还是相应开发团队,更主要的还是根据自身环境去采取相应的策略,探索更为重要。环境资源不同,打法规则自然也不相同,但本质不变,都是为了打造好的互联网产品。
“时间壳”文章均为一线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录等,尊重原创,阅读价值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