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来在《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里写道:“自学很简单 ,其实就是不断习得、积累、研究、打磨、升级那些概念和方法论,进一步来看,自学能力是靠积累增强的。书的每一章其实都是在着重讲解一个概念,它的应用,它的方法论,在读的过程中,不断整理这些概念与方法论之间的关系,其实就是“消化”的过程。”
以上书籍都是在各大网站搜索推荐的学习平面设计的入门书籍,于是我全部买回来用这一个月看完。
(我猜我可能没做到认真的去打磨书里的这些概念,只做到了“知道了而已”。)
学习平面设计首先需要学习Photoshop、 illustrator或CorelDraw 2款基础软件的使用,明白这两款软件是什么、可以做出什么效果,在2015里,我花时间看视频学习了PS、AI这两款软件的使用并跟着一些教程做临摹反复熟悉一些功能键的操作。
其次,需要了解排版、色彩、字体的原理以及方法论,最后发散思维,借助理论知识和软件协助做出作品。
这是我对自学设计的理解和我走过来的路。
这几本书里我最喜欢《超越平凡的平面设计-版式设计原理与应用》,用实际案例讲述了版面、色彩以及字体怎样和谐的待在一起,怎样选择色彩、字体等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打破了我的固有思维,所以收获较多;
黄色那本《版式设计》在我看来就是一本经过整理的点评书籍,可以看到各种版面的情况。
《字体设计的原理》、《色彩设计的原理》这两本日本大神的作品是很多人推荐的,后者这本书很细致的讲解了色彩原理,适合完全都不了解色彩的读者学习。前者我大致翻了一下,我现在看的不是很明白。
《设计几何学》主要是讲黄金比例的由来:1:1.618,从动物、历史作品中佐证说为什么这个是黄金比例,有些作品我很喜欢,这本书就像一本“美食”作品,读完很舒服、很喜欢。(在“超设”那本书里也讲到了黄金比例的使用。)
《平面设计师实战教程》这本书籍纯粹就是教程,每种情况的平面设计应用里抽出一个案例来做教程,跟着做一遍,可以大致了解平面大概有哪些应用,遵循哪些规律。
OK,看完这些书之后...说实话,这些书籍我从中汲取的知识占比并不高,但是比没看之前脑袋里对那些信息的理解要深刻更多。
我现在的状态是软件会使用,基础知识了解了,是不是我就算入门了,可以找到工作了。噢,对,我辞职在家自学,我要坚定这条路,某猎头说的咯,成功的人身上他看到的最大的特质是“专注”,虽然我觉得“专注”那种状态有时候有点傻,hahah。
但是,NO,我并不具备设计出作品的能力,虽然这一个月基本上都在看书、画画、临摹,但是我做不出作品。
会不会很沮丧呢,自己摸索不出门道来了。
NO,因为以上的准备就像是刚喝了一碗开胃羹,我还得吃青菜、米饭才能养长我的头发.....
所以我想我还需要用一个月时间去看、临摹大量的现代作品,且发散自己的思维,做出一些“处女作”。
朋友借了《简约至上》、《用户体验要素》这两本书给我,我要尽快看完,不说了,看书去了....
我是华丽丽的分割线
咳咳咳,讲了半天,我还没整理我大脑里的知识呢。
1.色彩
RGB与CMYK
RGB,一种光源色、透过色,是加色模式,由红绿蓝三种颜色混合,表现出各式各样的颜色。
CMYK,一种反射色,减色模式,是用画具、染料、油墨之类的“色材”来表现颜色。
还有一种特别的颜色:专色,在屏幕上可以显示,但并没有办法正确的掌握完成品的颜色,所以印刷时会使用到专用的色卡当成样本确认颜色。
明度与纯度
明度,表示色彩的明亮度,
纯度,表示色彩的鲜艳程度。
色彩的搭配方式
色相一致、纯度一致、明度一致、渐变色、重复用色都是比较和谐的搭配,搭配时还需要注意色彩的数量多少、面积大小与协调
色相对比、纯度对比、明度对比、强调色、都是辨识度较高的色彩搭配
彩色:缩小每一种颜色的面积,将色差大的色彩彼此组合配置到一起,背景定要使用黑、白等无彩色才能让色彩彼此结合的特性发挥到最大极限。
补色:色轮上位于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颜色互为补色,形成对比,通常强调色的使用量比其补色少。【可表现出力量、气势和活力】
近似色: 相邻的颜色【和谐、协调】
单色色调:同种颜色的深、中、浅色组合,【色彩明度对比】。
间色色调:间色之间具有诸多共性,或皆含黄色/蓝色…【柔美、丰富多彩、纵深感和空间感。】
原色色调:红黄搭配常见,红蓝搭配需分开,红黄蓝在儿童用品里可用
分裂补色:某种颜色的邻近色及其的补色【独具感染力】
补色+近似色:基色+补色和补色的近似色, 这种色调原理同分裂补色相同,但却包含了更多的色彩,增加的色彩范围使暖色之间的过度更柔和协调,并与冷色形成对比。【紧张而激烈的色调】
近似色+补色:基色与其近似色组合+补色, 阻断了基色与其近似色组合的协调感,两对比色若明度相同会趋于冲突;明度不同,则相辅相成。
前进色与后退色,
在图文设计上,颜色有分成视觉感受明显膨胀与视觉感受明显收缩两类。
前进色,置于昏暗、纯度低的冷色系色彩中的明亮且纯度高的暖色系色彩,视觉感会比实际大小更加膨胀,给人一种朝向前方逼近的感觉
后退色,在明亮、纯度高的暖色系中配置昏暗、纯度低的冷色系色彩,呈现出仿佛正朝向另一边远离的印象。
需要创造出具有冲击力的效果时,只要压低背景颜色的纯度就可以了。
视觉残像
是指当持续观看同样的光影或是色彩,再将目光移至别处时,将会看见之前所看到的光影或色彩残像的一种现象。 因为人类的眼镜会在视网膜上显现出与所见物给予的刺激 相反的颜色,以缓和眼镜所收到的刺激。
需要长时间观看的作品,应避开这种色彩搭配。(小面积反复使用明度差高的色彩组合,同样会引起残像现象。)
轻色,轻薄感,用暖色系的色彩,会增添一份可爱的印象。
重色,沉重感,用冷色系的色彩,可在表现厚重感的同时,也展现坚硬度。
色彩的透明感,一般会给人轻盈印象。
配置的位置接近作品上方时,可以强调轻盈感,接近下方则是强调厚重感。
2.版式
一张空白页上可能什么都没有,但这却是设计师将要面对的最重要的开始。伟大的设计从这里诞生。正是在这空白上,你构建出艺术地世界——决定页面规格、页面方向、设计空间、单页或对页。
这些选择将会影响读者对页面的理解,影响它的触感,影响读者的阅读方式。最终,将影响到其设计的成功与否。
“黄金矩形”,一直被认为具有最理想的比例,文艺复兴时期的数学家们将这个比例定义为1:1.618,一般来讲,最赏心悦目的的矩形,其长是宽的两倍。
页面可以纵向、横向折叠,可以三折、四折或者不对称折叠,平面纸张上的内容一目了然,折叠纸张却可以逐步揭示其内容。
页面方向,拿到宽页面时,我们会下意识的将其拿远一些,以便我们的自然视域能覆盖住整个页面而无需扫视。
页面的视觉中心,就是视线焦点与读者的眼镜在一条水平线上或稍微高一点,而并非在视域的中心。因此,文字本身的起点与人眼的高度应差不多或稍高一点。
页边距
等距页边:四边页边宽度相等【静止、标准,读者不会意识到页边的存在】
相框页边:左、上、右页边宽度相等,底页边宽度稍宽一些【页面稳固,且让人感觉四页边等距的视错觉】
渐变页边:靠近书缝的页边最窄,顶是其的1.5倍,靠外的页边是其的2倍,底则是其的3倍
比例页边:经典的页边类型,画一条对角线,将四角相连再向内偏移即可。
但凡好图,必有焦点。
实焦点:图片中最大的、最清楚或最生动的对象元素
虚焦点:多个对象构成的几何图形的中心,在人的视野里,也是最突出的一点
图像中的对象和空白通常是重复出现的,尽量看起来十分接近,目测观察就好。
较小的元素也一样,需要仔细去观察,注意边缘的处理,使各部分形成对比。
注意线条是直的还是弯的,接近或远离什么对象,在哪里改变方向等
选择色彩配色可从图片中组织色彩,马赛克该图片,用吸管从图像中提取色彩,将样色按照色相、明度整齐排列
选择字体需要从不同距离观察字体的,翻转字体、远、中、近,去观察字体的轮廓、纹理与图片中的纹理、方向、结构是否相似、融洽。 对比线条和比例,文字所产生的纹理与图形相搭配。
字体基于尺寸、颜色和纹理三要素排列,不能随意凭空构造,需要配合图形的视觉特征。 添加各种素材时,注意版面素材的四周—边距、元素边缘线走向以及各元素间的空隙。
3.运用CRAP的基本原则
分别代表着对比、重复、对齐和亲密性。
对比:对比一定强烈,不要太胆小,大胆的去尝试。检查是否是一个成功的对比,就在于这个中心突出有没有抓住人的眼球;如果你有意识的想要一种协调的风格也可以,但必须是有意识的行为。【色彩对比、字体大小/粗细对比..】
重复:用来保持视觉连贯性和页面一致性。在多页设计中,一定的重复可以让人清楚的知道这是同一个主题。
对齐:尽量不要使用居中对齐,使用左对齐或者右对齐就可以创建隐形的边框使页面整齐。对齐是保持页面整齐性的基调,隐形的对齐线会带来不一样的感觉。
亲密性:同一类别的元素间隔要比非同一类别的小,使其看起来有关联性。将同一项内容靠的更近一些,同一项具有亲密性,使人阅读起来更为轻松。
小结:在任何设计当中,CRAP都不会单独存在,是相辅相成的。在我们知道这个规则的情况下,也可以有意识的打破规则。全书举了许多实例,读过以后对设计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