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

      说起冬至,不能不说张仲景。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缘何有这种食俗呢?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记得原来和婆婆在家,每年冬至前一天就开始吃饺子,美其名曰“温冬”,怕是被寒冷冻了耳朵。到了冬至当天,饺子是必不可少的主食,再配以醋、酱油、香油、蒜汁下饭,是再美不过冬季补品。而今年,眼看温冬已过,冬至来临,我的饺子在哪里呢?记得去年冬至,单位里一个老友,极喜欢吃饺子,竟有迎冬、温冬、冬至、送冬之说,日日饺子相伴。说来不足为奇,他们那个年龄的人(50后),不光对饺子,对好生活,好食物,都有一种畅想吧!不是曾经有过“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顿顿吃饺子,天天吹喇叭”的期盼吗?想想也是,屋外是凛冽的寒风,抑或夹带着雪花,挂得窗棂呼呼作响,屋内热气氤氲,灯光微暗,邀一两个老友,斟点儿烧酒,来盘饺子,轻言慢语,聊聊今年的收成,市场的光景,东邻儿子的稀罕事,西舍老太太的糊涂经,怎会不是一种享受呢?谁都愿意来一个冬至四部曲吧?


冬至_第1张图片

       儿时,饺子承载了多少美好的记忆。住校的日子为了吃上饺子,往往是冒了寒风回家,浑身没有一点热乎气儿,总是暖上好久才能暖和起来,即使是这样,每次妈妈一呼唤,还是禁不住诱惑跑回家里来。记得初中复读那一年,课程紧,离家远,一个冬天也没有回家几趟,那年冬至,班主任王老师留我吃了顿牛肉饺子,至今记忆犹新。后来做了毕业做了老师,一次培训中见到王老师,虽事隔数年她依然魅力不减,聊起那次吃饺子,都感叹岁月流逝无情催人老,不老的大概是那份情义了。

   今年冬至再次来临,依稀飘起小雨,更是增添了几分寒冷。回家吃一碗妈妈的饺子,就是我的奢望了,可以吗?大概,今年我的耳朵要冻坏了!


冬至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冬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