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行好事

印象里这是一篇欠了很久的随笔。从构思到推翻,构思再推翻,一直到现在整整一个月,就还只有题目上的四个字。虽然六个小时之后有实验,虽然十四个小时之后有课堂报告,虽然报告的PPT还没做,但我还是决定把这篇小文章写出来。实在要说个原因,大概是因为这段时间过得浮躁,需要些仪式让自己静下来,也说不定我下意识地认为,喝自己炖的鸡汤才更有味道。

但行好事_第1张图片

这篇文章说朋友。

两个月前和好友一起回学校,她问我为什么变了,原来我的性格可远没有现在这么招人喜欢。我俩整整认识了十八年,就算是同学也做了十三年,我们互相见证了对方性格上的变化,却都搞不清楚为什么会变。

我想了一会,盯着车窗外的白杨树摇摇头:

“不知道啊,情商高了点吧。”

前两天约一同学夜里十二点左右出去撸串,干吃不喝酒的那种撸串,我印象里哈工大人都不喝酒。

中间聊起来交朋友这件事,他说每个人能讲心里话的朋友一定不会太多,能交心的就更少。

“至少我这么认为。”

他说,

“你不信现在就在微信通讯录里找几个人,说你有急事要借钱,能二话不说就借的一定不多。”

我想了很久没再说话。

我这几年常把“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几个字挂在嘴上,我以为“好事”就是“善待”。因为这个高中同桌还说我越来越像是中央空调,话里颇有些讽刺的味道……事实上善待于我讲并非对每个人都好,只不过是给哪怕最要好的朋友以最起码的尊重,知冷暖,更知分寸。

我们两人就这个话题聊到很晚,聊了气质于交友的重要性,聊了相敬如宾是不是交友正确得表达方式,也聊了人格魅力才是交友的第一推动力……工科思维对话的结果是看起来聊得上纲上线,但其实仔细想想也不过都是交朋友过程中的细枝末节,必然经历却也最易忽略。我不知道我的气质是怎样的,更不清楚自己有多大的人格魅力,当然我说的人格魅力包括但不限于人格和魅力,但是我的众多朋友中确没有一人与我玩出格,我以为这就是我“行好事”的结果,尊重与收获尊重。

哔哔是我大学里最要好的女生朋友之一,她是一个单纯但有锋芒的女孩子。本科四年,记不清有多少朋友私下对我说并不看好我和哔哔的友情,原因是我和她之间存在着太多利益上的竞争关系。这些我当然清楚,我也不知道会不会有哪一天我们因为去竞争个几千块钱的奖项或者保研名闹得不欢而散,我也不知道会不会有哪一天我们被身边的人劝多了就真正开始怀疑这份沉甸甸的友谊。

毕业之前有天晚上,我在学校西门遇见了满身酒气的哔哔。

隔了很远,我听到她歇斯底里地喊:

“张鑫!”

然后踉跄走过来,抓着我的手流着泪问我:

“我们会一直是朋友,对吗?”

我忘了“但行好事”这几个字是从谁那里学来的,它一度是我用了四年未曾更换的微信签名,时间久了,自然就清楚这四个字究竟有多大的分量,足以改变一个人。前些日子更换了网络上一句很火的话作为新的签名,像是继承,也像是新生。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回到之前撸串时朋友的假设里,我当初没回答他,并不是以为我找不到这样的人,相反,当那一刻脑子里自信地蹦出很多名字的时候,我竟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那天西门和哔哔分开之后,我给她发了条信息,很短但是很坚定:

“对!”

……

可是……可是我也因为所谓的善待,遗失了不少善良的人。

上一年,我认识了一个善良的女孩。

上个月,我们又重新变成了陌生人。

她隔绝了我们之间一切能联系的方式,像她没有出现过,像我没有出现过。那一瞬间我像是懂了,山海皆可平,唯爱不可辜负。

后来我在她的微博上看到了这样一段话:

你不知道像我这么骄傲的人要鼓足多大勇气才能向你低头,你也不知道我还要鼓足多大的勇气让你从我的生活里离开……

我突然意识到自己错了,或许有些人根本不稀罕你的尊重,他们不要冷暖,甚至也不管什么分寸。

能轰轰烈烈就轰轰烈烈,能战战兢兢就战战兢兢。

各位晚安!

你可能感兴趣的:(但行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