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加班吗?” “没有,我24小时都上班”

加班间隙,有两个朋友在电话里聊天:

一个问:“怎么,你也在加班吗?”

另一个回答:“没有,我从不加班!”

问的人羡慕坏了:“你们公司真好,居然还能不加班!”

答的朋友哈哈哈大笑,说:“我24小时都工作。”

这个段子是我杜撰的,但别觉得它是个笑话。

在微信时代,这种现象真的越来越变成了现实。多少人,在下班后,微信群里的各种信息闪烁,小红点闪成了高峰期的交通灯,根本就没有绿颜色。

所以,我的观点是,别纠结什么加班不加班了,那根本就是个伪命题,现在应该思考的问题,是怎么才能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在一个根本不需要分加班与不加班的年代,把工作做好,才可能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

“你还在加班吗?” “没有,我24小时都上班”_第1张图片

文丨古尔浪洼(ID:chazuomba)

“你还在加班吗?” “没有,我24小时都上班”_第2张图片

准时下班

才是做完事情的最好方法

说真的,在职场上,留下来主动加班,是一种政治正确。至少,你不会得到恶评,没有人会对主动付出自己时间的人有意见,即便是你加班的时候,做得很多工作还是一团狗屎。

所以,思考加班这件事情,根本就不能看表象,而是要看实质:

你为什么要加班?如果是日常的工作,你为什么不能在8小时内完成?

道理很简单,那就是你8小时内的工作方法、工作效率或者时间安排有问题。

如果是突发事件需要加班,道理也很简单,那就是你的工作计划不完善,没有预案。出现意外的时候,你应该启动预案,那些提前做好的准备工作,会自动应对才对。

所以,你也看出来了,我说的不是你一定要准时下班,而是你要有准时下班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

只有你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是对的,并切实可行地被执行到了具体的工作中,准时下班的行动才可能真正的发生。

前日本麦肯锡资深合伙人山梨广一在《终结低等勤奋,麦肯锡精英教你有用的努力》这本书里,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

想把事情做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准时下班。即使工作做不完,也要准时下班。

“你还在加班吗?” “没有,我24小时都上班”_第3张图片

这种说法听起来很矛盾,但这确实是一种逼自己找出更有效率的做事方法,既:“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工作?”

实际上,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都理解提高效率的好处,但没有几个人能真正改变做事的方法。

很多人为什么在明明知道我应该早点下班的情况下,还坚持加班,并不是因为勤奋,而是因为偷懒。有时候,多工作几个小时,其实比改变工作方法更加轻松。

以堵车为例,来解释限制时间带来的好处。

想像下,你开车到郊区游玩,回程时却因为高速公路堵车而被卡得动弹不得,“用心工作早点回家”这样的工作态度,就像堵车时为了早几分钟到家,利用导航与地图,想尽办法找到一条解困的路;

沿着高速公路,跟着堵车状况走走停停就像是加班,这样比调查、思考、想尽办法找出脱困的路要轻松,但花费的时间也比较多。

当你的目的不再只是“能回家就好”,而是“必须在几个小时内回家”,就不得不想办法找出一条脱困之路,也就是说,有了这样的限制之后,人才会开始准备做出有用的努力。

“你还在加班吗?” “没有,我24小时都上班”_第4张图片

懂得取舍

比努力更重要

工作中更为成功的人所具备的共同点是特别善于取舍,而不是更加努力工作。

取舍时要坚持怎样的原则呢?

优秀的人有三个共同的行为特征:

第一,做必须的事

奥卡姆剃刀原则认为,不管什么事,“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也就是说,在工作中,我们正确的解决方法,应该是寻找最简单的方案,多做不如少做,少做不如只做必须做的事情。

所谓少,少到什么程度呢?也就是说,只是知道“尽量少”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可能,应该追求“少到只有一个”。

对此,写过畅销书《征服职场:看达人如何做得少反而做得更好》的莫顿·汉森提举过一个例子:

汉森有次去辅导一家公司的CEO。他要求这位CEO只用1页PPT讲清楚方案。对方非常惊讶,费了好大劲,才把最初准备的15页减少到4页,但还是无法达到要求。

于是只能重新思考:这次演讲的重点是什么?

结果,他这位CEO精心准备,用不同的颜色在日历上标识出方案中要做的行动,这一张殚精竭虑制作出来的PPT非常精良,并最后就集中45分钟讲了1张PPT,这也让讨论非常深入。这位CEO最后也认为这次会面非常有成效。

第二,对过多的目标说“不”

当我们做出取舍决定后,往往还有再添枝加叶的冲动。这种冲动往往来自上司。很多人之所以无法集中精力做最重要的事情,是因为上司给的目标太多。而要想工作成绩好,就要对有些不必要的目标说“不”。

当然,向上司说不,并不是要你直接拒绝,也不是为了偷懒,而是你要思考,哪些目标才是最重要的目标,全力以赴做一件,以一当十,后面的一大批都不必再做了,然后全力以赴去做。

这里更重要的挑战,其实不是你要跟上司讨论派怎样的工作任务给你,而是上司再派给你很多工作时,你一定要抵制“我要更加努力工作”的想法,并认真思考怎样为接受到的工作任务排序。

这样,你就可以在最重要的任务上投入更多精力。

在排序后,如果你发现你可以用更少的任务达成上司所提出的目标,不妨跟上司建议,保留哪个,删除哪个。此时上司一定不反对减少目标。

实际上,上司也并不是为了折腾你而故意派给你一堆任务,他只是不确定你能不能抓住重点目标,所以尽量讲得更详细而已。

第三,要创造实际价值

工作中,我们应该尽量去关注它的实际价值,而不是公司内部考核目标。很多人只是关注自己是否能够完成公司的考核目标,而工作成绩出色的人则问的是:我的工作能创造什么实际价值?

因为,只有为客户和他人创造的价值才是实际价值,完成考核目标只是为自己创造价值。

怎样理解这两种价值之间的差异呢?

举个例子:轮胎的内胎出厂时,员工检验是合格的。工厂用出厂的检验合格数量来衡量制造车间的绩效。看报表,出厂的合格率很高,数量也达标。

但是,长途运输后,到达客户处,却会出现个别的不合格品,原因是气嘴在颠簸中刺破了叠在上面的内胎。制造部觉得此事与我无关,运输部门觉得这个也与自己无关。

这就是典型地只关注内部目标,不关注实际价值的反面教材。

知道这个情况后,制造部门进行了检讨,出厂前在气嘴上套了一个圆形的保护软盖,这样,经过长途运输后,没有内胎再被气嘴刺穿。简单的改变,让该制造部们的员工成为调查中表现最好的人之一。

很多人在工作时,只懂得守规矩,按照作业指示执行,完成任务就行。这对于一个追求成长的人来说,是远远不够的。除了做好基本工作,还应该让他们开动脑筋,思考怎样才能在工作中创造实际价值。

实际上,入职资历浅的员工理解这个原则并创造实际价值的能力,并不比工作满十年甚至更久的人差多少,只是没有人告诉他如何正确做事而已。

其实,工作出色的人不仅仅是工作时很努力,也不主要是因为他们天资更好,而是因为他们有勇气在别人加班加点的时候懂得精简工作,懂得越过一系列的所谓内部绩效,了解工作或者产品的真正实用价值。

然后根据实用价值去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技巧。

“你还在加班吗?” “没有,我24小时都上班”_第5张图片
“你还在加班吗?” “没有,我24小时都上班”_第6张图片

休息会让你的工作

表现更好

减少加班的另外一个诀窍,就是当你发现工作做不完时,直接选择休息,而不仅仅是节省和牺牲其他时间用来加班。

有时候,我们不休息,其实不是我们真的觉得自己不应该休息,而是害怕工作表现不佳,有种有负所托的罪恶感。于是,在工作没有方法取得突破时,干脆就用最偷懒的方式——加班的方法来抵御。

实际上,在办公桌前久坐,盯着电脑不眨眼,并不能帮助我们提升工作效率,也无法帮助我们解决阻碍自己踟躇不前的难题。

职场行为心理学家迈克·格特里奇(Michael Guttridge)对Quartz说,上班族很少会因为要散步而中断工作,但他们却愿意一边花时间看社交软件,一边自我催眠:“我这是一心多用。”

结果却是:我们在无意间,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在不必要的事情上,而这些时间拿来处理工作其实绰绰有余。

格特里奇还说,现代人习惯在办公桌前用餐,这是不好的,大家应该在休息时间暂时离开工作场所,才能真正地休息。

当然,说休息,并不是要你真的将工作丢在一边不管了,而跑去看电影,刷微信,去做各种无聊且浪费时间的事,而是要适时为自己充电,或者重新整理思绪。

不要因为“休息”感到罪恶,足够的休息会让你的工作表现更好。每天工作结束后,不管是翻翻杂志、散散步,还是放空,只要投入其中,都是很好的休息,这绝不是浪费时间,而是善用时间。

“你还在加班吗?” “没有,我24小时都上班”_第7张图片
“你还在加班吗?” “没有,我24小时都上班”_第8张图片

不要让坏习惯

浪费你的时间

在无线时代,随着微信办公越来越普及化,我们完全切开工作时间与生活时间,越来越不可能。既然不能,干脆就接受工作和生活互相融合。

相应的,在这种工作与生活融合的状态下,再去用强调准点下班,不加班来做区隔,其实变得越来越没有意义。

不加班不见得就是好事,加班也不见得就是一件坏事。就像罗永浩为了锤子加班,村上春树为了写小说加班,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但是,如果因为浪费了时间,而不得不加班,就不是好事了。我们真正要思考的不是自己要不要加班,而是自己有没有因为工作上的坏习惯而加班。

“你还在加班吗?” “没有,我24小时都上班”_第9张图片

比如,以下的这些坏习惯,就应该力戒之,能避免,就避免,可改进,就改进。

坏习惯一:没有工作计划,眉毛胡子一把抓

这类事情是职场新人易犯的错误。这种错误常常伴随着不懂得辨识工作内容的重要和紧急程度,不紧急的先做了,重要的却忘做了,结果是,力气没有少花,时间没有少用,但效果和效率往往都不彰。

坏习惯二:分心与无效时间太多

任何好的工具,都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便利和效率的同时,自然也会带来问题。

比如,微信在工作中的使用,就是。它可以实时传递信息,让我们在获得信息方面没有滞后和时差。但是,过多过于泛滥的使用微信,就会使得你在确认信息和针对某个具体的问题的时候,花费的时间太多。

比如,为了一个包装标签张贴位置的事,我就见一群人在群里讨论了30分钟,@了至少20个人。

坏习惯三: 把加班当作自己可以用的缓冲时间

工作实在太多了,你对自己说:做不完了,干脆等到晚上再做吧。晚上完不成,你又自己给自己安慰:没关系,反正我周末也没有安排其它事情,干脆周末再加班吧。

这种心态,将会导致你面临一大堆工作选择,而过多工作的堆积,则会让你本能地优先挑简单次要的任务。而先做简单次要的任务,则会使得你的时间管控失控。

坏习惯四:想把工作一次性全部做完

你可以做的事情,永远多于可以做的时间。时间对于我们而言,其实是一个选择与舍弃的系统,选择那些有价值的事,就得舍弃那些不重要的事。

如果在工作中,你不懂得有选择就得有舍弃的话,会让我们无法区分事情的轻重缓急,也就没法把时间花到真正重要的事情上,而只是想要平均分配时间。

一旦想要平均分配时间,最后就会发现要把所有时间都花在工作上才能完成。

坏习惯五:没有下班后的目标

我们不是只有工作,至少还有生活,因此,在做工作任务管理和分配时,要把自己当作一个“完整的人”,而不仅仅是一个在工作的人考虑。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思考工作上的规划,还要思考自己的家庭、兴趣和人生目标。

如果只有工作规划,没有其他兴趣和目标,就会感觉好像所有时间都可以用来加班,或者没有动力让你想准时下班。

作者:古尔浪洼,插坐学院签约专栏作者。出版有作品《慢成长》,获得豆瓣阅读最佳专栏奖。

————我是“别忘记点赞”的分割线————

留言跟鹰叔分享一下

你今晚加班吗?

- END -

更多精彩好文,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吾聊职场”,每天学习5分钟,助你在职场快速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还在加班吗?” “没有,我24小时都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