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秋季的纽约苏富比拍卖推出的一个[琼肯: 中国佛教造像]高古佛像专场中,有十八件拍品,虽然有几件有争议,甚至是赝品嫌疑极大,但里面有一尊唐代大佛首可谓是吸净了人们的眼球,高度70cm,开脸庄严,气势雄伟,之前经过了热烈的关于真伪的讨论,未有最确凿一致的结论,近期答案揭晓,它是来自龙门石窟,1720窟,(早前关于《支那文化史迹》中极南窟标注错误)
唐石灰石雕佛首像(200-300万)
高70厘米
来源:通运公司Parke-Bernet Galleries,1955年3月30至31日,编号301Jay C. Leff(1925-2000)收藏
史蒂芬•琼肯三世(1978年逝)收藏
这件拍品就是唐代石灰石雕佛首像。这件佛首本将于9月12日尽心拍卖,但却被网友意外扒出,这件佛造像竟是丢失的龙门石窟大佛首。
这件佛首,高度70cm,开脸庄严,气势雄伟,估价达300万美元。
而在被网友扒出系龙门石窟大佛首后,苏富比网站慌忙下架了该拍品,不知是不是怕被中国文物局追责。
《支那文化史迹》中佛首出处。
《支那文化史迹》中龙门石窟佛首与苏富比展览佛首对比。《支那文化史迹》中龙门石窟佛首与苏富比展览佛首对比。
《支那文化史迹》中龙门石窟佛首与苏富比展览佛首对比。
早前有网友关于真伪的讨论集中在造型风格,皮壳特征,以及面部这些细小的白点上,各家之言很多,以下是简略的提取。
看伪的一派观点
一:螺髻规整刻意,皮壳浮躁,眼角的处理过于现代,脸型不符合时代审美。
二:下巴不够饱满,鼻子不美观,或许是参考了龙门卢舍那大佛的开脸,五官等拼凑的。
三:嘴巴刻意,撅嘴,不太像唐代的样式。
看真的一派观点
一:这件佛首,唐代样式,开脸,眉宇以及嘴唇的威严感是符合年代的,有群友提到嘴巴的问题,认为不舒服,可能是嘴唇的紧抿僵硬,塑造得不是那么自然。但唐代的嘴唇有的地区很多这样,像陕西,河南的风格可以参考,龙门多是这种感觉,不是那么注重细腻的转折,不像天龙山系的东西,那是非常微妙的很有弹性的变化。另外皮壳的问题,目前照片看我认为没有太大的问题,面部斑驳的腻子层,螺发上面的土锈斑等等挺自然。
二:关于面部的麻点,看照片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在高凸出的部位残留这些规则的麻点,凹陷处则没有,推测有可能是当初覆盖了一层附着物被清理之后的遗留痕迹?或者当时面部有一种特殊的装饰工艺?等等只能是看图瞎猜,但这不影响其真伪的判定。对于造假来说,在上面做这些麻点也是完全没有必要。
三:河南的风格,有龙门的气势。
(关于面部白色点的问题,最近的一种说法是清理的痕迹,对于皮壳的清理是一个缓慢,循序渐进的过程,有规律的从小范围开始逐步剔除粘附在上面的腻子,土锈斑,过程比较费时,也容易伤害表皮,所以中途停止了。)
由于近日此话题再被提及,最终,“太阳很大”老师在《支那文化史迹》中找到了他的出处,经过仔细的比对,他来自龙门石窟,极南洞。
一 流失过程
日本的汉传佛教研究学者关野贞曾在1906年-1916年期间去龙门石窟考察,1920年-1928年与常盘大定一同再次考察中国,1941年合著出《支那文化史迹》,专门印了一张1720窟这尊佛图片,可以推断此佛首至少在1920年之前未被盗走,至于在《支那文化史迹》出版之前是否已经盗走,目前尚无法下结论。
之后1955年此大佛首出现在通运公司纽约的拍卖图录上。
而巴黎的通运公司是中国驻法商务参赞张静江于1903年开办的,那时候卢芹斋是他的随从,1908年卢芹斋创办自己的来远公司,此外还在上海开办了卢吴公司,此后张静江回国参加革命事业,至于后来卢芹斋有无参与这尊佛首是未知的,但可以总结一个时间节点。从卢芹斋传记中可以得出,他的文物贩卖生意结束于1948年,或彻底结束于1949年。“立即查封了我收购的大量文物,那一刻我意识到我的中国古董生意做到头了。”卢芹斋写道。这时期中国对于文物的出境已经是非常严厉的盘查,这么大体量的佛首盗卖出境几乎是不可能的,通运公司也不例外,至于建国后盗走的可能性更少了。
那么此大佛首流失的最准确范围应该是1920年-1949年之间
唐石灰石雕佛首像
高70厘米
来源:
通运公司
Parke-Bernet Galleries,1955年3月30至31日,编号301
Jay C. Leff(1925-2000)收藏
史蒂芬•琼肯三世(1978年逝)收藏
过程很简单,通运公司牵头,只要去查找通运公司在1920年-1949年期间的贩卖文物纪录就一定能查到此佛首的精确盗掘时间。
二 真伪的论证
该佛并不是关野贞所标注的极南窟,而是龙门奉先寺以南的1720窟,以下是近日去1720窟拍摄的现场照片。
关于真伪,之前有一篇文章已粗略的提及,这里我详细的阐述我的观点,尽希望能图文直观的表述清楚。
任何一件东西的真伪归纳起来无非三个方面。
一:时代特征
二:皮壳特征
三:材质
从时代特征来讲这尊造像属于非常典型的唐代风格,我们看到非常庄严的开脸,眉弓的上挑气势,紧抿的嘴唇透露出威严与雄浑的气度,唐代这种气韵感在陕西,河南区域非常多见,尤其是龙门样式,这是早前就提到过的,完全符合唐代标准。
其中有许多人提到的脸型问题,老照片下巴胖,苏富比这件比较瘦,有过绘画造型训练的人会理解仰视和平视以及俯视的区别,《支那文化史迹》中的照片这个是略仰视的视角,自然光拍摄,也可能用到闪光灯,拍出来的形体与苏富比图录这种特意打光拍摄的形体感是不一样的。
于此,为更直观的看清楚仰视与平视的区别,可以参考下面动态的演示图。
与《支那文化史迹》中唯一一张不清楚的正面照来做比较,虽然苏富比图录的正面照是平视,关野贞这张图是仰视的,但从细节特征上还是能找到高度一致的地方,尽管表面的皮壳是经过清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