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A学习力」《学习心理学》No.1,刘海鹰

RIA学习力授权导师」便签输出第6期第1天


「RIA学习力」《学习心理学》No.1,刘海鹰_第1张图片

拆页一

来自《第一章 学习理论与教学导论》

P9

(一)学习的定义

虽然本书讨论的学习理论之间存在差异,但这些理论在学习上确实有一些基本的确定性的假设。首先,它们都指出学习是人类行为表现 performance,又译表现)或行为表现潜能的持久改变。这意味着学习者能够执行一些在学习发生之前不能执行的行动而且不管它们实际上是否有展示新习得行为表现的机会,这一点都是正确的。但典型的是,教师、教员或研究者所知道的学习已发生的唯一方式是,要求学习者以某种方式展示他们已习得的内容,寻找学习的良好指标对建构理论和设计教学都很重要。

其次,要被视为是学习,表现或表现潜能的变化必须是因学习者的经验及与世界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的。这一陈述有几层含义。一些行为变化,如习得精细的动作控制,可以归因于成熟因而不被看作是习得的。其他行为变化,如饥饿时寻找食物或喝醉时变得喋喋不休,显然可根据暂时的状态加以解释。这些现象并不意味着学习,学习要求经验,但何种经验是重要的,这些经验如何导致学习,是每一个学习理论的核心。

(二)学习理论的定义

这样看来,学习理论就由一套构念组成,这些构念将观察到的行为表现上的变化与被认为导致这些变化的因素联系了起来。构念( constructs)指理论家造出的用来识别心理学变量的概念。例如,记忆就是学习的认知观中暗含的一个构念。换言之,我们看到人们能够不断地展示出同样的行为表现,就推测他们之所以能这样做是因为他们记住了的缘故。我们创造了“记忆”这一概念来解释这一结果。

要建立一个学习理论,需要界定三个基本成分

结果:这些行为表现上的哪些变化能被该理论解释?

手段:产生结果的过程是什么(包括这些过程所作用的任何假设结构)?

输入:是什么引发了这些过程?构成学习基础的资源与经验是什么?

这些问题的答案以及确定这些答案的方式,刻画了有关学习的各种观点及已出现的具体理论。

「I,重述知识」学习与学习理论的定义

1)什么是学习?并举正反例子说明,每个例子结合概念进行解释。

what:这个片段所讲的学习则是从两个方面讲的,一个是人通过一些方式使得行为改变;二是人由积累的经验指导着做事情。

正如度娘说的:学习,是指通过阅读、听讲、思考、研究、实践等途径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学习分为狭义与广义两种:

狭义: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理解、探索、实验、实践等手段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是一种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和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例如通过学校教育获得知识的过程。

广义:是人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方式。

举例:

反面例子:刚出生的小朋友肚子饿了会哭,身体不舒服会哭,这个就是本能的行为,而不是习得性的行为。

正面例子:说话就是学习得来的。

我们有看到报道,如果一个孩子出生后和动物一起,学会的就是动物的语言。从出生听身边人讲话,父母也会教孩子说话,这个就是学习。

反面例子:人用手抓饭吃是本能,不是习得性学习。

正面例子:孩子学习用勺子或者筷子吃饭,这就是学习。人的本能是用手抓着吃饭。但是当我们借助一定的工具的时候,就需要学习,而且这个学习是运用经验的过程。


「RIA学习力」《学习心理学》No.1,刘海鹰_第2张图片

2)什么是学习理论?写出你所知道的学习理论,比如记忆、动机、艾宾浩斯的记忆遗忘曲线、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建构主义等等,不需要很多,重点关注你曾经使用有效的、对你有影响的。

what:学习理论就是由理论家创造出来识别心理变化因素的概念,并用这些概念去观察行为变化,以及影响行为变化的因素。它包含三个基本要素:结果、手段、输入。

why:建立系统的学习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一些列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帮助我们识别一些行为。

how:

1)析结果:哪些行为变化可以被解释。

2)看手段:产生结果的过程是什么?

3)判输入:是什么引发了过程,经验是什么?

where:所有的理论都适合去这样做判断。

巴普洛夫条件反射:

这个效应叫巴甫洛夫定律,又叫条件反射定律。巴甫洛夫(Ivan·P· Pavlov,1849年~1936年)俄罗斯和苏联生理学家,正是经典条件反射学说的创立者。巴甫洛夫通过一系列在狗身上的实验研究提出了无条件反应的概念。比如将食物放进狗嘴里时出现的唾液反应,是一种大脑反应;是存在于脊柱或者下脑中枢里的感觉和运动神经之间的一种直接连接。对比而言,条件反射,比如听到铃声或者其它在以前都是中性刺激的声音时出现唾液现象,是由条件形成过程中在大脑皮层里建立起来的新反射通道的结果。

我们在学校上课,上课铃声一响,我们就会走进教室,这就是条件反射。再比如早起的闹铃,早晨六点钟,闹铃声一响,我们自然的就会醒来,其实这也是条件反射。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他用无意义音节(由若干音节字母组成、能够读出、但无内容意义即不是词的音节)作记忆材料,用节省法计算保持和遗忘的数量。[1]并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绘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当我们了解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后,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就可以善加利用。比如我们刚刚学一个东西的时候,把复习时间安排的紧密一些,慢慢的再拉长复习的时间,这样就帮助我更好的巩固所学。

拆页二

来自《第一章 学习理论与教学导论》

注:作者在11页写到这三种传统是本书介绍的理论基础,希望通过这些介绍,给你一个三种认识论传统的印象。

P11

表1.1最下边一块指在教育和心理学文献中仍被争论的三种主要认识论取向或传统-----客观主义、实用主义和解释主义。客观主义者把现实看作是独立并外在于知晓者的,因而是绝对的,等同于真理。也就是说,当我们能客观地证实或验证某事物为真实之时,我们就可宣称知道了某事物( Shank,1992,2002)。

相比之下,解释主义者不大关心知识是否在绝对意义上是正确的,他们认为真理(而且由此知识)取决于知晓者的参考框架。例如我碰巧害怕蜘蛛,当看见我卧室的白墙上有一块污点就找丈夫来杀死蜘蛛。但他发现,对我来说看来像蜘蛛的东西只不过是蛛网上的一块脏东西。当时对我来说蜘蛛是否真的存在无所谓,我以它确实是蜘蛛来做出行为反应的。同样,在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这一事实得到接受之前,科学家也是根据太阳围绕地球转来行事的。改变一个人的参考框架就改变了在其中解释的“事实”的性质。

客观主义和解释主义通常被认为是对立的两极,而实用主义则居于这两者之间的某处。但也可将实用主义看作是处在超越(supercede)客观主义和解释主义的某个位置(参见 Shank,1990),更像图1.3所示的那样。在很大程度上,实用主义者将绝对的知识看作是有价值的但不可能达到的目标。这样,他们强调意义的理论------什么起作用并有这样的理解:起作用的可能没有反映现实,但在其能反映现实的程度上,它应当能反映现实。他们的理论更像假设,只要有证据支持,就加以接受和使用。

作为实用主义认识论取向的一个例子,考虑我们持有的有关我们周围事物和世界性质的通常是错误的心理模型,不过这些模型能使我们每天有效地行事。有多少次你做了某事,然后听到:“这不是你做事情的方式!”你当然会回应说:“嗯,它管用!”当我使用计算机时,有很多这类例子。我掌握的软件程序(如 Excel)知识是充分的但并不特别复杂。我已学会使用一些能执行的命令。只有当它们不管用时,我才发现我得使用更准确的命令顺序来完成我想完成的任务。因而我有关 Excel的心理模型既不准确也不完整,但它通常管用。它对我而言有意义。

「A1,激活经验」三种认识论传统

在你过往的学习中,你更喜欢哪一种认识论传统,请举例。

认真看了片段,发现自己还是无法确定自己到底喜欢哪个,可能比较偏客观主义吧,这也许和我的学习经历是有关联的。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对于他的认识形成了我们的经验和认知,同时每个人又有不同的经验。所以有共性也有个性。客观世界需要我们不断的积累认知、打破认知。心理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但是也是有规律可寻的。


附P22

本书以“走向学习与教学的个人化理论”这一短章结束。任何有关学习的书定会反映其作者对知识的性质及我们如何知晓事物的独特观点和个人信念。我选出来加以讨论的理论、我安排这些理论的顺序、我用来说明这些理论的例子以及我从这些理论中得出的结论,都是我的学习观的线索。

但在读完本书时,你应当形成你自己的学习观,或使你习得的学习观更精致。在将某一具体理论应用于各种教学问题时,你应当已经明确该理论的优缺点。你应当处在一种能识别理论盲区的位置,并指出未来在什么地方开展研究能够得到丰硕的成果。实质上如果本书是有效的,你将会成为一名“反思性的实践者”,不管你的实践是在课堂上、培训中心,还是在实验室中。

将作者的这段话摘录在这里,是给我自己,也给各位RIA学习力导师班同学们一个提示,在阅读这本书时,要逐步形成自己的学习观,面对未来13天的内容时,自己内心要有一个目标,即哪些学习理论对自己有用,怎么运用,而非完成便签书写就结束。

祝愿大家在4月21日结束时,能收获到自己参与本月学习所期待的成果。我们一起加油吧!

PS:拆页为武汉珞珈分舵李真老师选,感恩!

你可能感兴趣的:(「RIA学习力」《学习心理学》No.1,刘海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