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经济联系方向论》 周一星

城市是一个开放系统,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城市与城市以外区域的相互联系,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为城市以外提供产品和服务。

城市与外部的相互作用按方向来分无非是向心和离心两种,即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统称为城市引力。

城市大体上是有等级层次性的,一个城市既对他直接吸引范围内的低位次城镇和区域有吸引力和辐射力,也受到这个城市直接吸引范围以外更高位次的城市和更发达区域的吸引和辐射,这两个层次的引力叠加构成一个城市对外联系的多个方向的力场。

力场的具体表现就是城市和区域的对外联系,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转化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形式得以实现。

在这样的前提下:

城市的实体地域会沿着它的对外联系方向而延伸,当几个方向的引力不均衡时,城市会偏重于主要对外联系方向而发展。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城址的变迁往往朝着他的主要经济联系方向移动。

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地域里,若没有明显的主导对外联系方向时,则中心城市常常在第一力场的均衡点上成长发育,若一城市能兼得区域中心区位和门户区位,则该城市常常成为稳定的区域首位城市。

城市的主要经济联系方向既有相对稳定的一面也有随着经济格局宏观形势和政策而变动的一面,因此城市发展的主导方向也有可能改变。

城市沿着主要经济联系方向发展的远离是最小努力原则,即通过中心城市集散的人流物流效率最高,因为迄今为止的社会中,经济联系仍要追求出行时间和交通运输成本的节省以提高效益,经济联系仍需要人们面对面的交往,人们在交往过程中通过对环境感知的积累又会强化人们的空间活动行为。

过去平原上很多城镇建成区从老城门延大道都会向外延伸构成“关厢”,不同方向的城门外“关厢”长短大小不一,其实就代表了城镇对外不同方向的联系强度。

有一些县城由于种种原因需要搬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习惯于把新县城搬到县域的中心区位以便于实施行政管理,但由于常常忽视这些县对外经济联系的不均衡,有的县城偏离了县的主要经济方向,结果起不到全县经济中心的作用。

处于区域主要对外联系方向上的门户城市有利于发挥区域与外部的联系作用,具有更加优越的区位优势,改革开放以来这些城市都获得了更快的发展,形成对中心区位城市的挑战,显然认识城市区位对城市发展影响的规律性,协调好他们之间的关系,使他们扬长避短分工合作发挥整体效益是有意义的。

应用举例:芜湖的城址变迁和现代城市规划,洛阳城市体系规划,山东德州的地理优势利用,广西梧州的边界地位,广州香港深圳三者之间的经济联系方向的变化。

建议在区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规划中要着力去分析城市和区域的主要经济联系方向,这样有助于理解现有的城市地理现象,选择城市的未来用地,帮助规划构思区域城市体系的空间框架,但是经济联系方向也绝不是城市区域发展的唯一主导因素。

你可能感兴趣的:(《主要经济联系方向论》 周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