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框架》笔记

2017.08  任泽平

这来自修炼内心的清净,知行合一,事上磨练,致良知。放下执念,无我不执。

研究的态度:有观点,有结论,实战、真诚、知行合一。

纲要:

1、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宏观经济发展的背景:从何处来,向何处去,如何应对。

2、产能周期和新周期。

3、房地产周期。

4、宏观落地和实战策略。


一、转型宏观

【增速换挡&】

增速换挡的未来前景及其逻辑:(自备宏观经济学基础)

1、增长曲线分类:

(1)一直在低位增长,从未启动增长动力和希望,落入低收入陷阱,如非洲。

(2)先通过成功制度起飞,然后又掉下来,&失败,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如拉美。

(3)通过高速追赶后成功&,然后收敛到中速增长,再收敛到低速增长,如德韩。

(4)高收入经济体,年均增长2%,代表了人类开拓前沿技术的能力,如英美。二战后,世界上100多个经济体追赶,增速换挡成功的只有12个,成功率10%。中国是人口大国,几乎是美德日韩台湾的总和,如果中国能&成功,非常了不起!


2、新5%比旧8%好

通过改革构筑的新5%增长平台比通过刺激构筑的旧8%要好,因为改革破旧立新了,无风险利率下来了,产能出清了,产业升级了,居民生活改善了。

德、日、韩、台湾、大陆,人均GDP大约在11000美元前后,出现了经济增长的切换。


3、2010年论战

主流看法中国还可以高增长,我们的政策一轮一轮的刺激房地产,想重新回到高速增长的轨道。北京房价10年10倍,对现金为王,这是个血泪史。

所以,经济政策制定的前提,是对经济现实的把握。


4、增速换挡的核心动力

核心两个:房地产投资的长周期峰值和刘易斯拐点。

房地产是最大的一个内需。德日韩台湾在增速换挡时都出现了房地产投资的长周期拐点。

人口红利带来的更多的是外需,出口的高增长。中国的婴儿潮出现在1962-1976年,这一批是中国的主流人群,决定了中国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的主要特点。中国经济增长,主要就是这批人干出来的,人口红利消退、老龄化就是这批人年龄变长。房地产黄金十年,就是这批人买房子、换房子。主流人群现在40-55岁,再过五年,老龄化加速到来。85-89年是一个小婴儿潮,60后生了80后,70后生了90后,计划生育人口增长率出现断崖式下降。很早就呼吁放开二孩,一直久拖不决,等到2014年全面二孩,居民的生育意愿远大于预期。

这告诉我们,改革最大的阻力来自哪里?

人口老龄化加速到来,看到刘易斯拐点的出现,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出口增速换挡、房地产投资高潮已经过去。

增长平台大致围绕5%-6%,这就是未来新的增长前景。


5、增速换挡的背后是经济结构的系统变化

表面上是增速从高速到中速转换,背后是要素投入到创新驱动,政府主导到市场主导,更深层次是改革转型。

刘易斯拐点出现,低成本竞争优势削弱,出口增速换挡,以前出口增长年均20-30%,未来5-10%就不错了。

贸易盈余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下降,投资对~,消费贡献上升,现代服务业占比会继续上升,这就是未来的趋势。


重化工业比重高,服务业比重低,未来要重点发展服务业。

制造业投资的所有制结构中,国企只占10%,民企外企占90%,制造业强大。

服务业投资里面,国企占60%-80%。

所以,改革最深层次的是产权改革。未来中国经济需要从重化工业向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升级,大规模的减税、要素市场化、放松服务业管制、国企民企公平竞争等供给侧改革。


6、增速换挡的资本市场表现

&分上半场和下半场。

上半场,没有意识到经济已经告别高增长,有思维惯性。倾向于刺激房地产、货币超发来刺激经济,试图维持较高的增长。但这个时候是加杠杆的,所以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表现的不太好,无风险利率高,积累了负债杠杆率。

下半场,通过改革、出清,出现新一轮的牛市。经济周期和牛熊市一样,都是人参与的,背后都是人性的轮回。虽然科学技术、社会组织在不断的进步,但人性像山丘一样古老,亘古不变。


7、增速换挡下的比较政治经济

韩国

韩国1992年&,韩国的成功是两个总统干出来的,金泳三和金大中,金泳三完成了政治改革,金大中完成了经济改革。金泳三干了两件事,一是放军人退出政府;二是不动产实名制和金融实名制。五年的时间推实名制,代价是把超2000名公务员送进监狱、两任总统送上审判席。~实名制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基础,它的深层次不是什么房产税,而是一个政治改革,一个国家政治透明化的基石。

那么,中国会不会推房产税?短期不会,如果推出来一定是中国改革转型的重大利好。因为房产税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税基,二是税源。税基是评估这个房子多少钱,税源要弄明白谁名下有房子。不动产实名制和房产税一直推不出来,互联网这么发达,房地产一直连不上网。想一想就明白改革的阻力在哪里?

金大中:韩国走到今天,我们不要抱怨任何人,就是我们改革迟缓所导致的……一是搞大交易,所有财阀把钢铁事业部给浦项,由浦项决定边际淘汰哪些产能,行业集中度大幅提升,清理过剩产能,是行政主导的。纺织压锭也是行政主导的。后来浦项就发展高端产能,也不搞污染环境、低端的东西,成了一只大牛股。韩国还放开了很多服务业,通讯、文化、传媒娱乐。韩国是&最成功的。

马来西亚

1998年金融危机,马来西亚和韩国的人均GDP差不多,产业结构也差不多,当时的总统马哈蒂尔说要把国门关一关,马来西亚就从此停滞了。

日本

1960-70年代,日本刘易斯拐点、房地产拐点出现,面临&压力。60末70初,日本搞了一波货币放水刺激,74年前后有过一次房地产大泡沫。70年代以后日本就不再刺激了,搞产业合理化、产业转型,后来日本的精密仪器、家电、电子、节能汽车行销全球。到80年代初,巨额贸易顺差,跟美国签订广场协议。后来,日本对了对冲日元升值,在国内大幅放松货币,导致1991年的房地产大泡沫,以及随后失去的20年。


二、产能周期:新周期

1、新周期

战略性看宏观:2012-2015年是左侧,经济单边下滑,2016-2018年L型触底,2019年右侧出来。

新周期是什么,新在哪里?什么周期?新周期是产能周期,新在产能出清。

经济是由各种周期叠加嵌套而成,有短期的库存周期、中期的产能周期、更长的房地产周期、创新周期。

跟投资相关的是两个,一个是库存周期,一个是产能周期,库存周期决定短期波动,产能周期决定中期趋势。做大类资产配置,投资时钟是一个基本方法,核心是对周期阶段的一个预判,不同的经济周期阶段,不同的大类资产表现不同。


2、产能周期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经济繁荣时候,大规模产能扩张,引发产能过剩。

第二阶段,产能过剩,供需格局恶化,中小企业退出,淘汰落后产能出清。

第三阶段,产能出清尾端,行业集中度提高,剩者为王,企业利润改善,银行不良率下降,修复资产负债表,为新一轮产能扩张积蓄力量。

第四阶段,持续盈利和资产负债表修复,最终将迎来新一轮产能扩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四轮产能周期:1980-1991年,1992-2000年,2001-2008年,2009-2016年。7-11年一轮,2017年处于第五轮产能周期的底部和起点。

  ·1998年商品房改革,放开了内需,启动产能投资在2003-2007年暴涨。

  ·2001年加入WTO,放开了外需。

  ·2007年中期见顶后开始进入下滑期。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本该进行过剩产能出清。

  ·2009年四万亿刺激进一步扩张了新产能,产能过剩进一步堆积。

  ·2004-2007的建成产能,叠加2009的新建产能,到2012前后才开始产能出清。

  ·2012年由于产能过剩,经历了54个月的工业品通缩,非常惨烈,很多中小企业退出,市场自发产能出清。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供给侧改革五大任务,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去产能是五大任务之首。

  ·2016年供给侧改革和环保督查,去产能加快、提前来。

  ·2017年产能周期出清接近尾声。

3、全球的情况:

美德日启动一轮设备投资周期,资本开支加大,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占比大,对中国的出口有一些带动,出口在复苏。

2014-2015全球周期商品价格崩盘,经历投降式下跌。美联储退出QE,美元大幅走强,中国需求下滑,面临“双杀”。全球大宗商品经历一轮暴跌,跌到2015年底,非常惨烈,传统行业十分绝望。

国内市场出清,全球周期产品价格也经历了一波非常惨烈的调整。产能周期终于在2015年见底,2016年出现波澜壮阔的上涨,是库存周期和产能周期叠加的结果。


4、分行业的中微观的角度:(宏观研究员&行业研究员)

2012-2017黑色、有色行业持续去产能,部分已经负20%多。化工、造纸、有色、建材、钢铁、煤炭,从中观、微观发现产能出清已经非常充分,有的已经进入寡头垄断,甚至供不应求。

微观世界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时候再看宏观的GDP、M2等数据就没有意义,此时宏观指标无法反映经济结构的变化。此时,行业研究员最了解各行业的变化。

产能出清进入尾声,行业集中度提升,进入剩者为王、赢者通吃、强者恒强时代,化工、造纸、玻璃、水泥、有色、钢铁、煤炭等传统行业集中度提高,龙头企业收益,头部效应非常明显。(以前买股票,买完老大买老二,今年就是老大最好)

越来越多的行业从数星星的时代,进入到数月亮的时代。传统行业龙头企业,通过规模效应、打通产业链上下游、节省成本、设备更新、研发投入、提高环保标准等建立壁垒和护城河。(钢铁、水泥行业利润集中到了前几家)

金融、新兴行业也开始强者恒强。金融监管导致银行、保险、券商等金融行业集中度提升。以前,银行的风险敞口大部分来自于传统行业,现在传统行业利润改善降低了银行的不良率。监管加强、打击炒壳、并购重组等导致新兴行业集中度提升。(赵薇事件)

周期产品的顶变平了,以往顶是尖的,涨的时候很凌厉,涨价逻辑是自我破坏的,边际高成本产能就放出来了或中小企业进入了。银行仍对“两高一剩”的行业限贷、环保督查、供给侧去产能,压制了新的产能释放,所以现在这些行业正在收割市场,利润和资产负债表修复的时间是超预期的。(中小难贷款难拿地)部分行业护城河建立后,周期属性就下降了,有助于提高估值水平。

在新政治周期下,环保成本的提高以后是新常态,不要怀疑政策的执行力。环保问题,能用市场解决早解决了,等不到今天,今天的环保不动用行政手段不行,这是中国的国情。


5、2017以来的新状况:

上半年总需求增长是10%以上,产能投资只有5.5%的增长,而企业还有正常的折旧和设备更新。出现了近几年少有的供求缺口。供求缺口导致周期品价格上涨、企业盈利改善。

结论就是:中国经济站在了新周期的底部和起点上。

新周期的核心:产能周期的第三阶段,产能出清、行业集中度提高、剩者为王、企业盈利改善、银行不良率下降、资产负债表修复、为新一轮扩张积蓄能量。

划重点:

新周期是产能出清周期,资产负债表修复需要2-3年,到2018年都处于这个阶段。

周期是从复苏、繁荣、衰退到萧条的自身循环。经济周期和结构转型是两回事,周期轮回不意味着经济结构的翻天覆地。

目前处于产能周期的第三个阶段,没有进展到第四阶段设备扩张周期。钢铁、煤炭、电解铝等行业仍在去产能、去设备。(2017年)商品价格和周期股价格上涨,是因为产能出清,而不是产能扩张。


6、新周期与改革

新周期并不意味着,改革任务的完成,只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完成阶段性任务,改革仍任重道远。比如,通过减税、打破“玻璃门”放活新兴产业,通过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稳健发展,通过财政整顿建立健全财政纪律,在金融稳杠杆中完善金融监管,改革带来的结构性失业阵痛需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宝武员工下嘎嘎),等等。

新周期具有十分重要的政策含义,认清形势才能避免政策误判。新周期意味着未来未来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集约式发展的大方向和道路。防止再度通过刺激房地产稳增长……


三、房地产周期

1、房地产周期: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

人口流入的地方,未来房价,涨。

人口流入,政府还不供地,未来房价,大涨。

人口流入,政府不怎么供地,货币又刺激,未来房价,暴涨。

坚持这个逻辑,剩下就是信仰问题了。


2、未来人口往哪里流?

我国城市化的思路:控制大城市规模,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区域均衡发展。过去十多年,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一直没变。

以美国、欧洲、日本等十几个经济体的人口流动做参照:人不断往大的都市圈流入,是最基本的规律和趋势。大都市更节约土地、节约资源、更有活力、更有效率、更能为年轻人带来梦想。这是几百年来城市文明的胜利,这是一种文明。

所以,控制大城市规模、发展小城镇是逆城镇化的,是不符合规律的。

中国过去十年如此,未来二十年也是如此。???


3、为什么北京上海的房价一年翻了一倍?

货币超发。货币超发,引发广义资产价格轮番上涨。不仅过去一两年货币超发,过去几十年一直超发,M2、广义货币年均增速20%,没有什么能跑赢这台印钞机。80年的代万元户,一万元可以买两套四合院。放在历史长河中,货币贬值如此惊人。现金为王就是个大坑!

1998-2016年房价涨了不到4倍,货币涨了近15倍。问房价什么时候见顶,那么货币什么时候不超发?

东京、首尔的面积比北京小,人口密度比北京大。北京、上海开始控制人口规模,其实是我们的城市规划太简单粗暴,车多了限号,人多了控制人,关键问题是完善城市规划。东京首尔的轨道交通密度比我们大,是主要出行方式,我们小汽车、出租车比例太高。

为什么过去一线城市房价涨幅高?人口向大都市圈聚集,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镇化背离,导致人地背离,供需错配,一二线房价过高,三四线库存过高,这是根本原因。

参考《房地产周期》


四、大势研判:策略思维

投资最终需要落地,如股票。两种策略思维,一种总量思维,一种边际思维。总量思维反映一致预期,羊群效应;边际思维反映超预期,与众不同,大家都不知道的逻辑或信息,你发现了信息逐渐体现在股价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框架》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