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之行(四)

在“朗玛厅”享受拉萨夜生活

心灵之行(四)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在前文(三)中提到我与蛋蛋姐、雪歌、阿俊还有鹤哥一行人在天堂时光旅行书店结识,几个人一番畅聊后像老友一般默契,约定一起去拉萨最火的“朗玛厅”。这间朗玛厅以前叫金马四号,现在叫金马演艺中心,但当地人还是习惯讲金马四号,地图上不好找。拉萨街头一到晚上很难打到车,我们是坐街头的人力三轮车过去的。

或许会有人好奇为什么叫“朗玛厅”,其实是这样的,“朗玛”原意是指成年女子的歌舞。朗玛厅则是藏族的歌厅,可以一家人团聚,也可以和朋友畅谈。在西藏和平解放之前,“朗玛”作为宫廷乐舞,只供达官贵人和高级僧侣享用,普通平民和农奴是根本无法观赏到的。经过多年的发展完善,“朗玛”已经成为一门藏民族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其曲式结构完整,旋律优美深情;舞蹈节奏欢快跳跃,气氛非常热烈,深受藏族人喜爱。在 “西藏热”的同时,拉萨涌现出了很多以表演藏式歌舞为主的朗玛厅。朗玛厅—西藏人最爱的月光下的生活,夸张一下,到了西藏,无论如何要感受一下“朗玛厅”那醉人的藏族风情,否则就等于没有到西藏。

心灵之行(四)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心灵之行(四)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朗玛厅开始营业的时间很晚,来的高潮时间一般是10点到12点。我们是大概9点半到的,但是也有很多人,卡座位子基本都是满的,大厅还有位子,刚一进门就有穿着藏族服饰的漂亮小姐姐迎接我们,请我们就座,去之后很震撼,感觉像皇宫一样,金碧辉煌。坐下以后点了酒水,便坐下来四处环绕看,感觉处处都很新奇。演出是10点半开始,有四个主持人,一个讲普通话,其他都是藏语。开场的歌舞表演热情洋溢,特别暖场,有很多挺好的藏族歌手,尽管听不懂,哈哈,但还是觉得很好听,中间穿插着民族舞蹈、藏装展示、小品等等,感觉很有特色。我很喜欢他们唱歌时嗓音里透出来的敞亮,那种辽阔感,像西藏的天一样,虽然大厅里各种声音都有,比较吵,但并没有影响我们去欣赏。我最最喜欢的是中间换场时,台下的观众可以上台去和演员们一起跳锅庄,我戏称它藏族disco,整场表演中每次到这个环节时我们就特别兴奋,兴致冲冲地飞上去和那些陌生人们一起嗨皮,不由自主地走上舞台,围城圆圈,手牵手跳起舞来,感觉氛围特别棒。

心灵之行(四)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心灵之行(四)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心灵之行(四)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锅庄”一词由来已久,是“卓舞”的俗称。“卓”是藏语的译音。根据昌都锅庄的歌词和民间的传说来分析,卓舞这个民间古老的舞蹈形式,早在吐蕃时期就存在了。卓舞早期与西藏奴隶社会和盟誓活动有关,后来逐步演变成为歌舞结合,载歌载舞的圆圈歌舞形式。《西藏舞蹈概说》载:以前的康定一带,有一种商业性组织叫“锅庄”这类商行收购土产,代办转运设有客钱,沿途过往的藏族商贾常携骤宿帮居其中。晚上,他们往往在院内旷地垒石支锅熬茶抓糟袍,茶余饭后不时围着火塘歌唱跳舞,以驱一天的劳累与疲乏,保持旺盛的精力,适应恶劣环境。

心灵之行(四)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们一共点了400块钱左右的酒水,尝试了拉萨当地的啤酒,很甜,有种淡淡的清香,还点了鸡尾酒、饮料、果盘,让我笑得不停得是我们几个人中年龄最大的鹤哥喝了一瓶鸡尾酒就醉了,脸红头晕,我们几个一直挑逗他,聊天讲笑话不亦乐乎,五个人一直嗨到凌晨三点多才离开。五个陌生人在拉萨街头的书店相遇,却能够有这样的一次经历,转身离开以后也不清楚彼此还会不会再见到,每个人都很开心,走出去时还在大声唱着歌儿。下着小雨,也刚好离我住的青旅比较近,告别以后我一路哼着歌跑回了青旅。

心灵之行(四)_第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心灵之行(四)_第9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PS:表演很不错,就是灯光有点刺眼,音响质量太好了,声音特别大。因为我们只有五个人也没有必要坐卡座,更何况没钱,大厅有个缺点,座位比较拥挤。店内有设置最低消费,但是几个朋友一起过去实现最低消费还是挺容易的。

店里除了最赚钱的酒类以外,再一个是卖哈达来赚钱。顾客可以给自己感兴趣的朗玛厅里的表演者献哈达,这里献哈达次数的频繁,冲淡了献哈达来表示圣洁心迹,祝福吉祥的本来内涵,当然对于朗玛厅老板来说献的越多越好。这样最受欢迎的演员脖子上一大摞哈达。一条哈达几十元钱,这样老板的收入增加了,演员也得到了提成。我们没有特别多的钱就没有献哈达,当然如果你是土豪就可以上去多献几次。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灵之行(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