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复杂问题,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能力。这个能力,文科生比理科生强。
《你能做任何工作》
光听书名,你可能会以为这是一本鸡汤书,“你能做任何工作”这不就是一句鼓励的话吗?但是,你要看了它的副标题,就会觉得,这本书没那么简单。它的副标题是:“无用的”自由技艺的惊人力量。什么是无用的自由技艺呢?简单来说,就是文科的那些知识。自由技艺,在英语的语境里,就是文科的意思。
过去我们总觉得,文科方面的很多知识,像历史、哲学、社会、文学,都跟“空中楼阁”似的,没什么实际用处,很多时候,像“学历史有什么用”这样的问题,连文科生自己都回答不上来。但是,这本书的作者,美国纪实作家乔治·安德斯,通过大量的社会观察,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注意,是发现事实,而不是提出观点,这个事实就是:在当下的社会中,文科生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可不是随便说说,有数据支撑。根据乔治·安德斯的统计,从2012年到2016年,四年间美国一共创造了1000万个工作岗位,其中只有10%左右的岗位是纯技术或者跟技术相关的岗位,剩下的90%中,大部分都跟文科相关。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不是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吗”?道理很简单,就是这个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而理科生的那种固定技艺,往往只能解决某一领域的单一问题,比如设计一块性能更强的芯片。但是,即使这块芯片设计成功了,如何批量化生产?如何进行商业包装?怎样能让更多的人买他的帐?这些都是复杂问题,这样复杂的问题几乎充斥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大到如何运营一家公司,小到如何找一份满意的工作。
复杂问题都没有单一的答案,你只能在复杂关系中不断的调整,然后找到最合适的方向。而文科思维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更有优势,因为无论历史、哲学,还是人文、社会,都是“复杂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在欧洲古时候,文科都是贵族学的,因为他们要面对的复杂问题是如何治理一个国家。现在,我们虽然不需要去管理一个国家,但我们面对的复杂问题,要比古人多得多。
接下来,我就从三个方面让你了解,在复杂问题上,文科思维的优势到底体现在什么地方。如何运用这种思维方式,推进自身的发展?
第一部分
我们先来说第一部分内容:文科为什么有优势?
要搞清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厘清一个概念,并不是所有文科都在解决复杂问题方面有优势,虽然学科划分中,会计、小语种之类的领域也属于文科,但在本质上,这些学科,或者说这些专业,和之前我们说的那些理科专业一样,是一种以解决具体问题为目标的固定技艺。既然是“固定技艺”,那它就不属于副标题中所说的“自由技艺”,也就不在我们今天讨论的文科范畴里。
同样,也不是说所有在名义上被划分为理科的领域,都是“固定技艺”。那么,怎么区分“固定技艺”和“自由技艺”呢?或者说,哪些是具有“文科思维”的文科呢?简单来说,就是哪些听起来和感觉上没什么用的学科,比如历史、哲学、人文艺术、人类社会等等。当然,也不是说,只要学习了这些领域就算掌握了自由技艺或文科思维,只会死记硬背当然不算,必须达到较深度的理解的程度才行。
那么,历史、哲学这些领域究竟和其他领域有什么不一样的?我举一个例子,也许你就明白了。
话说,有一位人类学教授,是个美女,有一天上课前,她特意打扮了一下,然后展示了一下那双精致的手,同学们都说挺好看。但是接着,教授拿出一把指甲刀,把手上的指甲剪了下来放在纸上,让同学传递着看了一圈,同学们都觉得这很恶心。这时候,教授就说:当指甲还长在我手上的时候,你们都觉得好看。但当它被剪下来的时候,你们立即就觉得恶心。这就说明了,同样一个东西,我们对它的评价怎样,不完全是由它本身决定的,跟它所处的环境、文化背景等等条件,有很大的关系,就像这些指甲一样。所以,人类学可不是学一堆看起来没用的知识,而是要学会理解,同样的东西在人类不同的文化中,到底意味着什么。
你看,这实际上就是给了学生一个观察和理解复杂世界的思维和眼光,这就是“自由技艺”或者说“文科思维”能带给我们的能力。在实际生活中,只拥有固定技艺的人,关注具体的问题怎么解决,比方说一项技术如何实现和突破。但是,这项具体的技术,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文化中所展现的意义,是拥有文科思维的人才能意识、理解并最终解决的问题。不仅学习人类学可以拥有这这种能力,其他的人文学科,比如历史、经济、哲学,都可以从不同的维度出发,看到和理解单一事物背后的复杂关系,以及如何处理这些关系。这就是为什么说,相比于“固定技艺”,拥有“自由技艺”的人更擅长解决复杂问题的原因。
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点,书中还举了很多具体的例子。比如,我们都知道,IBM 是一家高科技公司,主要做技术开发、人工智能、软硬件支持等领域的业务。但是,就是这样一家技术驱动的公司,居然聘请了许多文科领域的人,其中就有许多社会学家。
社会学家在 IBM 能做些什么工作?简单地说,就是他能帮助所有人更好和更准确地理解技术本身。背后的道理也很简单,一个社会学家,如果他能理解“越南文化”在社会视角下的本质和意义,那把“越南文化”换成“人工智能”或者“区块链”,他们也同样可以理解这些技术在社会学上的意义,并以此为基础,帮助 IBM 解决技术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会遇到的很多复杂的问题。
第二部分
当然,通过刚才的讲述,我们都可以感受到,想获得“自由技艺”或者训练“文科思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可能连这一领域的专业学习者都未必能掌握。下面我们就重点聊一聊,在所谓的“文科思维”中,最关键的部分是什么。这也就是我要跟你说的第二部分内容。
那么,在“文科思维”中,究竟什么样的能力最重要呢?答案很简单,就是大家经常听到,甚至经常说的“批判性思维”。听起来好像很简单,所谓“批判性思维”不就是要有怀疑精神嘛,凡事都多问一句为什么吗?但这只是我们对它的一般理解。在本书作者安德斯看来,批判性思维并不是有怀疑精神就够了的,甚至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五个层面的具体能力。分别是探索新事物、获得洞见、选择和决断、理解他人和影响力。接下来,我就为你详细说一说。
第一个层面就是“探索新事物”。
刚才我们说到,文科思维并不是靠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就能获得的,重要的不是记忆能力,不是掌握过去已成的知识,而是调研能力,是从一大堆或新或旧的原始材料中,找到新线索和新规律。也就是说,在没有人告诉你应该做什么的情况下,你自己能不能决定,去看什么材料,去调查什么资料,去探索什么样的新线索。在这里,批判性的体现,不在于怀疑过去已有的知识,而在于不断提醒自己,还有很多新的规律和线索没有被发现。只有这样,你才能随时适应和应对新的复杂局面。
在完成对原始材料的初步探索之后,就该进入下一个能力层面,就是“获得洞见”,也就是在一大堆杂乱无章的原始材料和信息中,找到一个真正和过去不一样的洞察。想要获得一个洞察,必须满足两个方面。首先你要做到的是,必须掌握足够量的原始材料和证据,这时候你就要用批判性思维不断地质询自己,现有的材料和逻辑是不是足够支持你得出的结论。
但是,光这一点还不够,你必须尽可能保持思想独立,不被他人的想法影响。当然,这不是说,别人的建议你都可以不听。相反,你还要充分收集别人的想法和意见,在这一过程中,批判性思维会帮助你保持思想独立。在这一方面,考古学是做得最好的领域之一,理论上,每一次考古发现都有颠覆认知的可能。比如在十几年前,我们还都认为,北京猿人和元谋人是中国人的直系先祖,而现在我们都知道,无论中国人还是美国人,无论黄种人还是白种人,都是智人的后代。每一次考古都有可能挖掘出不符合现在主流体系的事物,如何把它纳入原有的体系,或者如何用它修正原有的体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些就是洞见。
这是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第二个层面,获得洞见。第三个层面“选择与决断”说起来就相对简单。在现实生活中,你时时刻刻都在面对复杂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生存、生活和工作,在很多问题上,没有人给你制定规则,也没有人给你布置任务,你要自己规划人生。作为公司领导,你要为公司的运营和发展负责。在这一过程中,你必须不断地进行选择,做出决断。批判性思维的作用,在于你要不断地用它来提醒自己,你和复杂世界之间,始终都有巨大的信息差。
至于第四点“理解他人”,则是当面对一个复杂任务时,无论你的洞见再正确,再深刻,你也没有办法一个人完成这个任务,你需要和他人,甚至是一个团队来协作。这时候,你就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思想和利益视角。这时候,批判性思维告诉你的,不是谁对谁错,而是有可能两个人都是对的,你要做的不是界定谁好谁坏,而是在充分的理解对方的意思之后,弥合你们俩之间的分歧,来促成协作。而且,这方面的应用场景,不仅限于你和协作者之间,还有外部的合作者、用户,甚至是对手。
如何获得这种能力呢?可以通过严肃文学作品入手,去分析每个角色的诉求、动机和利益所在,看一看人物之间都有什么冲突,这些冲突又是怎么解决的。如果你能在读小说的时候做到这一点,那么你可以做到“共情”,这能帮助你理解他人的所思所想。
最后一层的能力就是“影响力”。影响力这三个字,听起来好像高大上,说白了就是说服他人,让更多的人支持你。在具体的操作上,无非就是两大块,第一是写作,第二是演讲,都属于纯文科领域。批判性思维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就很直接了,要一遍一遍地去证明,你比别人,也许是对手,也许是观众,更正确更好。只要你能做到这一点,你就能说服更多的人,影响到更多的人。
你看,在文科思维里,就连批判性思维这个概念,都变得比以前要复杂。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在上面说的五种能力中,批判性思维最关键的作用,就是发现和理解复杂性。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再来说第三部分内容,在文科思维模式下,我们应该如何推动自身的发展?
第三部分
前面我们说到,这本书的副标题叫“‘无用的’自由技艺的惊人力量”,而所谓“自由技艺”就是和文科能力相对的。我们可以把理科能力称为“固定技艺”。那么固定技艺和自由技艺的区别到底在哪儿?很简单,一个“硬”,一个“软”,固定技艺硬,自由技艺软。
什么意思?举个例子,对于一个人来说,武力属于固定技艺,武力的好坏完全可以通过自身去证明,我要能一脚踢断一棵树,其他人做不到,我就是第一。但是写文章不一样,我文章写的是好是坏,自我证明的意义不大,要别人来认可,认可的人越多,我的价值就越高。所以才有句老话叫“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从这个角度来说,似乎固定技艺更重要,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但我们看,当下的现实生活好像不是这样,书里就举了一个例子,在苹果公司的员工中,有1400人毕业于一个叫圣荷西州立大学的一般学校,排名第一,第二才是著名的斯坦福大学,有200多人。一般大学的录用率远高于名校,这是为什么?难道圣荷西州立大学的学生能力比斯坦福还高?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圣荷西州立大学在苹果公司边上,学生平时跟苹果公司接触很多,做个实习生,开个技术研讨班什么的,交流起来很方便。你可能会说,这算什么?不就是有关系吗?
当然没有这么简单。这件事里有两层含义。第一,同样的工作,圣荷西州立大学和斯坦福的学生都能干得很好,证明即使是世界顶尖科技公司,技术门槛其实没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高。第二,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圣荷西州立大学的学生与苹果公司更容易建立复杂关系。注意,不是关系,而是复杂关系。也就是在大家能力都胜任苹果公司工作的基础上,圣荷西州立大学的学生比斯坦福大学的学生,更容易熟悉苹果公司的业务、文化和运营,也就比斯坦福大学的学生更容易嵌入到苹果公司这个复杂系统当中,更容易协作,那苹果公司当然非常愿意雇用这个大学的学生了。
你看,在斯坦福学生和圣荷西州立学生竞争的过程中,“固定技艺”是门槛,是基础,但是能达到这个门槛的人很多,那么学生和苹果公司之间是否有复杂关系,就成了决定性的加分项。我们可以把这个逻辑再推进一步,在当下的社会中,除非你练就绝世武功,否则在“固定技艺”方面,和你水平差不多,或者比你水平高的人太多了。所以,如何跟周围环境建立复杂关系,就是你个人发展的关键。
其实,这还可以用来解释一个相反的现象。很多人抱怨,在现在的招聘中,学历好像越来越成一种硬性指标了,很多公司甚至指定要211、985学校的毕业生。很多人觉得,这是用人单位太功利,用人应该以能力为先,而不是看学历。话虽如此,但是你想,毕业证不止是学历证明,它还能说明你背后的复杂关系,比如你在高中阶段的学习状态,在大学阶段能接触多少资源,能有多大的视野。
在过去所谓人才匮乏的时代,“固定技艺”当然最重要,因为大多数人都达不到那个水平。但是,现在的社会不一样了,“固定技艺”已经成了基础,在基础之上的“自由技艺”就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说,解决复杂问题而不是单一问题,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能力。而方式,初步是两块,向内,训练自己的“自由技艺”,主要是我们在第二部分说的那五种能力;向外,建立自己和周围环境的复杂关系。
这就是我跟你讲的第三部分内容,在这个时代工作和生活,要建立自己的复杂关系网络,或者说要让自己融入到更复杂的网络之中。具体做法可以有很多,比如学会写作和演讲,或者主动的收集人脉,建立关系等等。不过,想要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发展,有一点前提,就是你的个人能力在社会基础线以上。
这本《你能做任何工作》,其实是告诉了我们一个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的变化。一直以来,我们都普遍认为,在社会竞争力方面,理科比文科有优势,所谓“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但是,现实正在悄然变化,现在的事实是文科生更有优势。原因很简单,文科思维训练的是一种“自由技艺”,学会的是如何用复杂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而理科思维则是训练一种“固定技艺”,只解决具体的问题。而在这个社会足够细分的时代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比解决单一问题的能力要重要得多。而“批判性思维”是“自由技艺”和解决复杂问题的关键。
不过,虽然我们好像一直在说,在解决复杂问题方面文科比理科有优势,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说文科就比理科好。实际上,就像安德斯在书中说的那样,现在很多新领域都是文科的见识和理科的技术相结合的结果。比如,好奇心加大数据就是市场研究,同理心加基因测序就是基因咨询服务,文学创造力加互联网就是网络社交经理。
总之,你可以是文科生懂点技术,也可以是个工科生懂点自由技艺。那么究竟应该学文科还是学理科,或者我们今天说的“自由技艺”应该什么时候学呢?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是这样。
第一,每个人应该选择自己喜爱的专业去学。你得觉得干这个事儿特别有意思,生活才能幸福。
第二,为了获得更好的社会适应性,最好有一点跨界的知识。现在最适合文科生的就业领域,是把自由技艺和新技术结合起来。同样道理,就算一个人以技术为生,也应该学点批判性思维,最起码掌握一些表达能力。
第三,想要取得很高的成就,你得至少在一个领域有比一般人高很多的水平才行。比如你是最好的那5%的程序员,编程就是你的决定性技能。再学点自由技艺,当然对你也是有帮助的。但是帮助你真正赚到高薪的,是那个决定性的技能。
如果你不是最好的那5%,那就像在《精英日课》第一季说过的斯科特·亚当斯那样,在两个领域同时达到前25%,只要你能把两个东西结合起来,你也是顶尖人才。在你专注的这一两个领域,你应该在乎的不是自己的“绝对”水平够不够用,而是你相对于同行来说,是个什么位置。这是永无止境的修炼,不存在什么少花功夫多办事儿的可能。而对于辅助的领域,则是够用就行。
那到底应该专注于文科还是理工科呢?首先取决于你喜欢什么,其次你要考虑到数学和物理这些东西,涉及到人脑的所谓“流体智力”,说白了就是要求你的计算速度特别快。而“流体智力”在二三十岁左右开始就要走下坡路了,所以学数学、物理就跟学踢球一样,必须从小就下功夫,别等到30岁了才想起来学。并不是没有成功的例子,但比较罕见,而且肯定比从小就学费力。
反过来说,历史、政治、文学、哲学这些东西,比较讲究知识的沉淀,更多的是依靠大脑的“晶体智力”。晶体智力不容易随年龄退化,稍晚一点再学也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