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Qphone:腾讯很现实 聚焦非智能手机市场

来自:http://www.alibuybuy.com/26749.html

 

2010年上半年的一天,中兴通讯旗下的终端公司——中兴移动的研发和增值业务部门接待了来自腾讯无线负责商务拓展的两名员工。从他们那里,中兴第一次了解到“Q-service”的概念。

来者意图相当直接:希望中兴移动为腾讯定制一款内置Q-service平台的手机——它是一个独立的客户端程序,包括QQ即时通讯、QQ手机浏览器、Q- zone社区和QQ游戏等全部工具和应用。更重要的是,它会自动提醒用户上述服务和内容的更新,让用户随时通过下载刷新他们手机上的QQ和浏览器,升级游戏大厅和QQ农场……对一部1000元左右的非智能手机来说,它就像一款被QQ系列产品与服务笼罩起来的操作系统。

这正符合中兴移动的本意。对1000元人民币以内售价的手机来说,便捷使用全套QQ产品是首要的卖点。在此基础上,中兴移动甚至计划进一步向腾讯提出:为什么不把这款手机的用户界面(UI)也完整设计成QQ的风格,甚至绑定个人的QQ帐号与服务,让用户“一站式”地登录他们的QQ聊天、邮箱和空间?在他们的想象中,这部待开发手机与腾讯的关系,应该像任何一部Android手机与谷歌的关系那样紧密。

在随后的商谈中,中兴移动甚至向腾讯提出了推出一款“双LOGO”手机的打算。意味着在“ZTE中兴”的标志之外,“腾讯QQ”的标识也将出现在手机背后的滑盖上。“当时我们觉得,这本身对消费者就是个卖点,”中兴移动一位参与与腾讯合作的员工对《环球企业家》说。

但他们没想到的是,腾讯旋即拂去了他们的“美意”:这家掌握着3亿多“手机QQ”用户的互联网巨头在同行心目中是肆意入侵同行领地的“恐惧征服者”,但它偏偏没有推出一款Q-phone的打算。

“现在看是我们一厢情愿了,大概他们不希望万一手机质量出了问题连累影响了自己的形象,”该中兴员工对本刊说。

事实上,腾讯与中兴之间的“过招”,恰恰体现了这家最令人忌惮的互联网巨头进军移动互联网时的行事风格:看重用户规模、强化自身的产品,在强势进攻的同时小心翼翼地规避任何可能出现的风险——无论来自政策还是声誉。

面对腾讯在移动互联网市场种种引发业内猜测和“恐慌”的传言,鲜有接受媒体采访的腾讯执行副总裁、无线业务部门负责人刘成敏对《环球企业家》首度正式回应:“我们比较现实,现在做的都是围绕着我们在手机上的用户,利用我们的优势来开展服务。”

这意味着腾讯移动互联网的主战场,仍然聚焦在数亿部手机规模的庞大非智能手机市场——它们的大多数是联发科(MTK)平台下的所谓山寨手机。

近日腾讯研究院无线中心总监欧阳凯对外表示,2010年3月,QQ同时在线用户首次过亿,其中手机QQ用户约2000万,占比为20%。而刘成敏则对《环球企业家》证实:现今腾讯手机用户占总用户的比例已经达到了30%。

要知道,移动业务曾是腾讯的立身之本。2000年,成立两年的腾讯熬过了“大量赔钱、想把公司卖掉却未如愿”的艰难时期,依靠移动QQ开始收获第一桶金。在腾讯实现香港上市的2004年,来自移动及电信增值服务收入占腾讯总收入的56%。

而庞大的用户基础给腾讯在手机用户上带来的地位迄今并未改变——在鱼龙混杂的大众手机市场,“有没有装QQ”几乎是每个用户必问的问题。在中移动网关流量排名中,“手机QQ”是流量最大的无线应用,而腾讯也是中移动最大的增值服务提供商(SP)。

它甚至成了中国“山寨App Store”催化者——近年,位于杭州的斯凯因给MTK“山寨手机”提供内置内容平台而迅速崛起并成为另一家移动互联网市场举足轻重的巨头的另而导致手机设计公司和终端厂商青睐斯凯的最初原因,是因为斯凯在自己的平台上开发出了接近完美的手机QQ产品。

但这些零散的应用显然不是腾讯撬动未来的支点。不只一种迹象显示:腾讯正试图裹挟着庞大的民意基础,在这个充满机会的移动互联网市场获得更居高临下的位势。

目前,在腾讯官方网站的招聘页面上,与无线有关的职位超过70个。而据腾讯内部人士对《环球企业家》透露:腾讯与无线业务相关的员工人数已逾千人——这大大超过了如UCWEB、斯凯、深讯和等移动互联网市场中1亿用户数以上的公司的员工规模。

这正是让同行不安的来源。尤其是一款内置腾讯全部产品、套用QQ用户界面,贴着QQ标识的“Q-phone”,更是众多手机厂商、软件开发商甚至手机设计公司的梦魇。

腾讯必须面对这一问题。直到今年下半年,腾讯才明确表示,并不进入自己并不擅长的硬件,而是专注于服务层面推出Q-service。据悉,腾讯目前已经和MTK、联想、天宇等厂商形成合作,到明年三四月份,就将有预装Q-service的手机上市销售。

刘成敏对《环球企业家》证实,Q-service将以一款客户端软件的形式预装在手机中,能实时地与后台实现交互并提供服务。而当用户点击进入Q-service客户端后,诸如QQ客户端、QQ手机浏览器、Qzone、QQ邮箱、QQ校友录等腾讯全线产品就会一览无遗。

它似乎是个对同行颇具杀伤力的产品,但刘成敏亦对本刊承认:腾讯在传统互联网领域的攻城略地和凭借用户规模轻易获得的优势,复制移动互联网领域会困难得多。

这是因为在传统互联网上,一个服务可以无阻碍地覆盖所有用户。但在手机上,由于平台分散,必须逐一环节攻克,提升了开发的门槛。此外,由于涉及到电信运营商、手机芯片商、解决方案设计公司和手机终端厂商等繁复的环节。竞争关系已从传统互联网上单纯的针对用户的产品和服务竞争,变为掺杂着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商务洽谈技能、服务品质和生态系统建设等多维度的竞争。在这样一些环节,习惯强势的腾讯显然并非擅长者。

一家使用斯凯提供的手机QQ的手机方案设计公司对《环球企业家》说:“腾讯很大,但是从支持服务上还不是很好,以前想要一个新的版本,他们一直不理你的,根本别指望他们过来加班,腾讯要进入这个的话这方面需要加强。同样一个东西,斯凯支持比较到位的话我们还是选斯凯。”

而对腾讯而言,它有底气对移动互联网进行其它任何对手难以匹敌的资源投入,短期之内依靠原有的会员服务、超级QQ包月服务等方式仍能获得每年数十亿元人民币的收入。这样能让它的精力专注于用户体验改进,给它的竞争对手们带来连绵不断的麻烦。

【Q-service背后】

让我们回到一个最初始的问题:被视作腾讯移动互联网布局基础的Q-service,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它必须从腾讯“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的抉择中找到答案。

正如人们知道的那样,近年来腾讯在互联网上攻城略地的彪悍姿态,已让合作伙伴们对其心存芥蒂。加之Qphone盛嚣尘上的传言,让不只一位业内人士对本刊表示:腾讯可能会利用庞大的用户群基础,绕开终端厂商甚至运营商,颠覆整个产业链条,打造一条属于腾讯自己的软硬件开发、应用及服务的封闭生态链——正如同苹果打造iPhone的方式。

可以想象,运营商和终端厂商的质疑给腾讯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这或多或少影响了腾讯的最终决定。而刘成敏也对本刊表示:腾讯之所以专注于软件平台,是因为贸然进入硬件市场有着诸多风险。如果做不好,便会搞砸腾讯品牌,而且从商业层面看来,也未必能赚钱。“手机行业赚钱就是黑莓和苹果,你要做手机的话做不过这两家公司,做了也没啥意思,”刘成敏对《环球企业家》说,“深入定制化的服务挺难做到的,也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的目标还是开发大众化的服务,让大家赶快用上。”

2010年8月,腾讯分别在深圳和上海召集一些终端厂商进行交流,首次明确宣布不涉足手机生产,而是仅仅提供被称作“Q-Service”的解决方案。在那次会议上,腾讯也首次公开对Q-service的定位——软件管理系统(TMC)。对它瞄准的大多数非智能手机来说,装上Q-service之后,当用户联网时,用户界面就会实时与后台交互,通知用户手机上QQ软件类产品的更新——这意味着它已具备了智能手机的管理程式,甚至近似一款操作系统。而对用户而言,类似智能手机软件的不断更新,可以使用户随时获得最新版本的移动 QQ、浏览器甚至QQ农场等产品。

此外,它能试图帮非智能手机用户解决更问题。例如一般在手机上下载软件时,需要选择自己的机型或平台,但这对于很多用户来说过于繁琐,Q-service 便能检测出机型,直接帮助用户下载;一些用户要求在手机上能同时开两个QQ,其中一个是在后台运行的,还得不影响电话进来,腾讯希望借此机会能在低端机型实现这些需求。

在产业链合作层面,腾讯的首要任务是撇清“绕开运营商”的说法。“我们的服务计费还是要依赖运营商的合作,Q-service本身不涉及商业和支付层面,我们不是绕开运营商的,而是帮他们的”刘成敏对《环球企业家》说。

看上去,腾讯并不希望树敌太多太早,而是与移动生态链上下的玩家“合纵连横”撬动整个产业。“帮终端厂商卖手机,帮运营商省资源,这才是Q-service的核心,”刘成敏说。

尽管腾讯宣称在包括MTK、塞班、iPhone和Android等所有的手机平台上均着手移动互联网的布局,但并不难看出,作为其核心产品“Q-service”对非智能手机具有更直接的意义。

在腾讯无线部门内部看来,非智能手机现在占手机市场的八成,在未来三年之内,即便非智能手机的份额会下跌,但是仍然会是手机市场的主流。Android虽然是一个挺重要的方向,但因为这个市场的竞争格局还远未定型,可能会有更好的平台出现。因此,目前来评价android究竟会怎么样为时过早。“你看日本的无线市场那么发达,人家的非智能手机占主导的。它能玩游戏,支持flash,能上网,也很好啊。”刘成敏说。而Q-service的推出,或许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腾讯消解智能手机与非智能手机在功能与用户体验上的诸多差别。

这也许才是传说中“Qphone”的真实含义。

【入口之争】

另一个消弭非智能手机与智能手机鸿沟,且足以为腾讯形成竞争壁垒的Q-service核心产品,是QQ手机浏览器。它也是腾讯移动互联网领域与竞争对手最剑拔弩张的阵地。

在腾讯无线的招聘职位列表中,“浏览器项目”作为单独的条目列出。2010年8月,腾讯在UCWEB和3G门户的大本营广州,进行了手机浏览器的专场招聘会,三方的军备竞赛顿时升级,一时气氛相当紧张。

而它之所以具有“千钧一发”的地位,是因为某种程度上,在移动互联网时代,QQ手机浏览器或许会成为QQ即时通讯之外,另一个人们全面使用腾讯服务的入口。

“都说腾讯要做手机上的中间件,其实做好了的话,它的QQ手机浏览器就相当于一个中间件,”一家深圳客户端平台创业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如是对《环球企业家》说。

对此,刘成敏认为:浏览器的战略价值提升,源于这几年用户行为在发生改变,浏览器成为了手机上除即时通讯工具外的新的入口。早先,登陆QQ就能满足用户的绝大部分需求。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内容日渐丰富,QQ聊天、装扮Qzone、浏览网页这些从QQ入口进入的服务已经不能满足一些用户需求——他们开始喜欢每天在手机上看各种各样的网页——资讯、视频、SNS、游戏等,也需要使用搜索等产品。这样一来,浏览器成为了可以将很多服务整合为一体的平台。而UCWEB在此领域持续4年的耕耘已颇得收获。

腾讯研究院院长郑全战曾向《环球企业家》表示,2008年,腾讯研究院已经预研了一年多的手机浏览器技术,眼见着UCWEB持续发力,于是决定毕其功于一役尽快推出产品与之抗衡。这使QQ手机浏览器的最早版本于2009年推出。

除了单独的手机浏览器之外,另一种方式是,从2008年起,腾讯在QQ客户端中开始自带部分浏览器功能,解决用户简单的阅读需求。在QQ中,你可以直接用 TAB的方式切换到腾讯网、Qzone以及网站导航页面。有业内人士向本刊表示,在今年年初,腾讯无线部门又进行了一次调整,移动QQ的核心团队大部分调过去做浏览器。也因此,移动QQ和浏览器的结合更加紧密,转换更为顺畅。

它势必导致竞争的白热化。今年以来,UCWEB屡屡指责腾讯在手机浏览器领域的进攻:5月,UCWEB CEO俞永福“控诉”用户使用UC浏览器登录QQ农场遭遇降级。最近又指责QQ手机浏览器抄袭UC浏览器的界面设计。

对UCWEB对腾讯抄袭的指责,刘成敏的回应很直接:“这几天还有人说我们抄袭,这哪儿是抄啊,看看代码。差异太大了!”

在他看来,早期,所有浏览器玩家都是要整合资讯,这是满足用户需求的必备方式。但在技术架构和后续发展上,不同浏览器会体现出截然不同的策略。

此外,因为移动互联网上的用户都是在利用碎片时间触及浏览器,所以手机浏览器的核心诉求就是“快”。腾讯希望撼动UCWEB的一个方式,除了用更好的条件蛊惑那些不满于UCWEB的WAP站点作为推广方之外,还要尽量让浏览器显得干净简洁,体量轻盈,让用户使用时速度更快。

但这并不能妨碍腾讯将自己的更多产品与服务整合到它的浏览器当中:截止到9月下旬,在各个手机平台中,腾讯手机浏览器产品的最新版本均已整合了“QQ通行证”功能。这意味着,用户只需在手机QQ浏览器上登陆一次某个腾讯产品,比如Qzone,以后便能以同一身份登录腾讯农场、牧场、微博、书城等诸多应用,无需再次登录。这种整合方式还有大量想象空间,比如一旦浏览器捆绑了webQQ2.0,用户便可以直接在网页上聊天,按自己的需要摆放各种插件(widget)。

除浏览器之外,刘成敏认为,移动互联网上的游戏、音乐、阅读、搜索等产品都会成为主流应用——当然,它们同样可以被容纳在QQ手机浏览器当中。

【以合为竞】

和外界猜想的激进与决绝相比,腾讯的移动互联网策略仍然小心的维系在传统电信商控制下的秩序之下。与一些认为运营商在未来移动互联网链条中作用将削弱的观点相比,腾讯的看法仍然相对谨慎。刘成敏表示,腾讯仍会紧密的依附运营商的计费体系。

但这毕竟不同于当年“移动QQ”的收入模式,因此自然也不能因此低估腾讯在移动互联网商务扩张上的野心。

事实上,在维系既有电信业秩序的前提下,腾讯仍力图打造一条属于自己的生态链条。目前看来,Q-service是一个围绕着腾讯自身服务的闭环体系,这将大大提升自我的竞争壁垒。

而未来受到Q-service影响最大的,可能是同样定位于MTK中间件的杭州斯凯、沃琴等公司。

早先,由于斯凯平台上的用户基本上都是QQ的忠实用户,腾讯不仅会向斯凯公开源代码外,甚至会提供开发经费。但近一年来,业内传言,腾讯和斯凯即将结束合作。对此,刘成敏表示,“现在也在谈,现在还在合作。我们想争取更多合作伙伴,没有利益冲突的时候,还是要合作嘛。有利益冲突的时候再协调呗。”

在技术层面上,Q-service是可以和斯凯共存的。据了解,腾讯Q-service里面的各个产品,在面向手机厂商和解决方案设计商的时候,均是可拆卸和可个性化定制的,它们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来进行选择。

不过,如果斯凯和腾讯不能形成紧密合作,那激烈的竞争显然在所难免。采用MTK芯片的手机大多内存较小,不可能同时预装两家的服务,合作方势必会选择更有利于己方的方案。

“斯凯最核心的就是跟很多厂商有良好的合作关系,最大的担心是如果腾讯等都往这里抢,他们开出的条件比斯凯好,厂商愿意和他们合作了,那斯凯就麻烦了。”斯凯的内容提供商哈酷那相关人士对《环球企业家》说。

目前来看,除了努力培养自己对于客户的服务体系外,腾讯也确实为合作方开出了具有吸引力的合作条件。比如,在和诺基亚的预装合作中,腾讯是用广告等资源做了交换。另一种是直接按照用户量付给终端厂商费用,以期“排他性”的预装协议。

几乎可以预见的是,在Q-service的运营渐成气候后,腾讯会依托于自己的平台,打造一个类似于第三方应用商店的产业链。

当然,不乏有人担心,一旦这种第三方应用商店真正建立,腾讯可能选择的只是有选择性的部分开放,比如只针对游戏。而在会影响腾讯核心业务的社区、即使通讯、浏览器软件等方面,腾讯会牢固坚守大本营,拒绝第三方开发者的植入。

目前在Q-service尚未推出的前提下,腾讯网的游戏频道其实正是面向第三方内容提供商的开放平台。腾讯游戏平台上最大的内容提供商华娱无线CEO潘榆文对《环球企业家》说:“一款新游戏刚放在腾讯平台上时会给基本相同的位置,然后选用户下载率最好的10个进行推广,再选表现更好的做更多推广,最后力推最好的游戏”。他认为这一机制目前仍显得比较透明。另据悉,腾讯目前针对内容提供商(CP)已形成了一套严格程度堪比中国移动选择服务提供商(SP)的考核与准入体系。

来源:《环球企业家》杂志

你可能感兴趣的:(业界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