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塔渔业村散记之捕捞篇

  渔民谓之捉鱼人,是江浙一带民间流行的叫法,还有网船人、船上人等俗称。以前,渔民受人歧视,有“江北人”、“网船婆”等带有侮辱性的称呼。

我本人也是渔民的后代,好听一点,可以说是渔民子弟。我的祖先,包括我的父母都是以捕捞为生的渔民。但惭愧的是,到了我这一辈,渔民响应政府号召,陆上定居,我们一家,自我记事起,已不在船上从事捕捞作业。因此,徒有捉鱼人之称,对捉鱼之道一窍不通。甚至,连钓鱼都不会。

《葑门外网船捉鱼人》一书作者陆辰荪先生,据有关资料得出结论,鱼与苏州有非常深厚的渊源。“吴根越角”、“吴国”、“吴地”之“吴”字,学者考证也源于“鱼”。因此,吴人与鱼密不可分。早在春秋时期,吴地渔业、水产业已十分发达。史料记载:“养鱼之风,来自吴王。而后民间从之。”吴王可谓捉鱼人的鼻祖了。自古以来,捉鱼人起居饮食都在船上,没有固定的居住之处,是真正的浪迹天涯、四海为家。

《莘塔镇志》上记载:“莘塔境内河泊众多,水产资源十分丰富。自古以来,渔民以木船、渔具捕捞为生,自捕、出售。50年代,水产业仍以捕捞为主,泾村村民以鱼鹰为渔猎工具,并利用天然良港水系,张簖设帘,发展渔业主产。”

莘塔境内湖荡分布密集,即所谓水面多。据统计,50亩以上的湖荡有20个,如南庄荡、角士荡、田六荡、东北荡、洋砂坑、众家荡、吴天祯、曹欠湖、沈家荡、沉菜荡等,最有名的是元荡、三白荡、白蚬湖等。港、浜、小漾更是数以百计。

莘塔地处江南平原地带,气候温暖湿润,水产资源十分丰富。鱼类品种有鲤鱼、鲫鱼、青鱼、鲢鱼、鲶鱼、泥鳅、鳝鱼、鲈鱼、白鱼、鳜鱼、塘里鱼、昂刺鱼、鳗鱼、草鱼等。还有河虾、湖蟹、甲鱼、螺蛳、田螺、河蚬、河蚌等。小河小港里最多的是串条鱼、花石鲫、鳑皮鱼、复鲢头等。复鲢头是一种很小很小不能食用的小鱼。

莘塔专业从事捕捞业的渔民,以芦墟荣字帮为主,还有苏州帮、菱湖帮等。荣字帮都是小船,叫荣字船。以丝网、麦钓、滚钓等为主要工具。苏州帮主要是捉河虾,浇白水、拖虾。白水,即石灰水。主要工具有推笼、拖虾网。菱湖帮以扒螺蛳、耥蚬子为生。此外,还有少数抄网船、踏网船等。荣字帮以夏、张、陆、陈等姓氏为主。苏州帮以周、陆、朱等姓氏为主。菱湖帮以费、褚、钱等姓氏为主。我们家属于荣字帮,母亲姓夏,父亲姓张。

《吴江水产志》中写道:“新中国成立前,吴江境内的渔民有2种:一种是依靠捕捞为生的专业渔民;另一种是副业渔民,半渔半农,农忙务农,农闲捕捞鱼虾等。民国24年(1935年),吴江境闪专业渔民主要分布在第四区(今黎里、北厍一带)第六区(今吴江市芦墟、莘塔及昆山市周庄一带)和第八区(今平望及横扇、庙港一带)。”

《吴江水产志》将境内渔民按原籍分成5个帮:吴江帮、苏北帮、山东帮、浙江菱湖帮和浙江绍兴帮。很明显,占一是比例的苏州帮被遗漏了。莘塔渔民中无苏北帮、山东帮、浙江绍兴帮。

莘塔渔民中以吴江帮为主要组成部分,又可分芦墟荣字帮和金家坝帮两类,荣字帮占大多数,金家坝帮较少。

渔业的历史很悠久,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甚至更早,可以说,捕鱼打猎应该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方式。但从古至今,这方面的记载较少。据乾隆年间的旧志记载,共有17种渔法,顾炎武《肇域志•江南九》中也提到几种渔法。上述记载中的渔法,现在已淘汰失传,如:钓车、鸣榔、裹丛、撩浮等。现在渔民所知道的捕捞技艺有50余种:张簖捕捞、丝网捕鱼、牵塘网捕鱼、百脚笼捕鱼、过江笼子捕鱼、钓钩捕鱼、牵网捕蟹、拖网捕捞、蟹筝捕蟹、环网捕船白虾、抄网捕捞、夹网捕鱼、经钩捕鱼、桥洞捕鱼虾、箍索罩鱼、扳罾捕鱼、打甲鱼、钓甲鱼、张珠网捕鳗鲡和虾、塌张网捕捞、幔绣捕捞、扒螺蛳蚬子、引鲤鱼、拉滚钩捕鱼、鳝笼捕黄鳝、虾笼捕虾、箍网捕鱼、撑索捕鱼、赶网捕捞、鱼窠捕鱼、趟网捕捞、鱼罩捕鱼、围网摸鱼、杨絮捕脊格郎、抄鳜鱼、拉扒捕鱼、鱼鹰捕鱼、鱼叉捕黑鱼、竹筒和瓦筒捕蟹、撒网捕鱼、拖网捕银鱼、张小篮捕鱼、钓黄鳝、汽油灯叉菜花鱼、敲脚桶捕鱼、扒蚌、张渊塘捕鱼、划白船捕鱼等等。实际上,随着养殖业的兴起、捕捞业的衰退,以上这些捕捞技艺,可能也有一半正在逐渐消失。

你可能感兴趣的:(莘塔渔业村散记之捕捞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