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cy按:
最近的事情有感而发,快来跟着我过一下,自己是否有以下的一些行为呢?
1
职场话题我写的更多是“硬通货”技能,很少写情商这种“软素质”,因为我觉得工作能力不错,只要不是很明显的情商低,应该都能做得还不错。
但最近遇到的一些事有点颠覆了我的想法,一些乍看上去并不是那么重要的行为,实际上会阻碍我们在职场中的发展,让我们远离那些好机会。
我总结了一下原因,发现竟然都出在“低情商”上。
2
有次在聚会上,我听到两个在一家公司的朋友之间的对话。
其中朋友M正在招人,这个职位机会不错,挺核心的。公司内部有人想转岗,目前两个人选在考虑,M和同级N聊了几句。
M说第一个人选我觉得不太行,以前我们接触过,虽然做事很靠谱能力也不错,但太消极了,虽然没有明着抱怨自己的团队,但总是闷闷不乐的,感觉自己吃苦耐劳但团队分工不均吧。
聊起第二个人选,N有点欲言又止,M问怎么回事,N说我们有过一些接触,觉得这个人太计较事情责任范围,一点都不愿意多分担些,有点推活。
M听了之后觉得那这个人也要打问号。这个时候两人同时想到了第三个人选,说倒是有个人很合适,就是不知道对方的意愿,虽然对方还没申请,但可以先去了解一下。
第三个人选,听他们说起来,非常负责任,偶尔多分一点也没什么太多情绪,觉得挺好的可以多学点,整天乐呵呵的。
这场对话,让在一旁旁听的我有很多感慨。第三个人选,即使没有主动去申请这样一个机会,机会也会向Ta伸出橄榄枝,而前两个人,竟然败在了这种细节上。
3
大喵做编剧方面的工作,最近他们公司在做一个剧本的项目。
我印象中的编剧,都是各自为战,自己埋头写剧本的,但我最近才知道,原来一个剧会有许多编剧,他们需要常常在一起开会,讨论剧本,然后各自分工写其中的一部分。
这需要不折不扣的团队合作。而他团队里最近新来的一个人,姑且叫他石头吧,表现出了许多不适应的地方。
石头其实并不能算是职场新人,因为已经30多岁了,抱着对这个行业的热爱,离开了过去安逸的环境,转行从事编剧。
因为是转行,所以过去没有多少经验,在编剧们一起开会的时候,说出来的想法常常被大家毙掉,其中不乏一些科班出身的90后会直接地指出,你知道“故事”和“情节”的区别吗?
石头可能不太习惯或者说不太接受这样的直接,经常会反驳“我为什么要按你的方法来做”,觉得“你们没人听我的想法”,想要逃避团队开会,自己一个人在家写剧本。
老实说,我在工作中也遇到过这样的人,所以我很能体会到和这样的人工作的感觉,会非常累。
他们通常自尊心很强,别人为了照顾这种情绪和感受,可能要花很多时间耐心委婉地沟通、提醒他们不合适的地方,即使这样也仍然很有可能被他们打上“专横压制”的标签。
4
通过以上两件,我想总结几个低情商行为。
1. 太消极,长时间地闷闷不乐或者抱怨,给人留下了整体消极的印象。
职场中难免会有负面情绪,也不是说必须每天假情假意地戴上一张面具当“好好先生/小姐”,心情不好还要勉强自己,但也要稍微注意一下。
如果是个人、家庭因素一段时间心情不好,周围同事多半抱有理解;但如果因为工作,长时间地积压负面情绪,不仅对身体不好,也会让你的职场形象打上折扣。
我以前在《升职失败,我为什么不跳槽》那篇文章中写过,在一项关于“职业技能”的权威研究中,学者发现有五项能力决定一个人是否能在事业上获得成功。这五项能力就是“情绪稳定、性格外向、乐于尝试、为人亲和、做事尽责”,其中,情绪稳定、性格外向和做事尽责是最重要的三项。
职场是一种社交场合,我们每个人在其中的行为是经过了一些校正的,和平时生活中的自己不完全一样。
如果工作真的让你心情沉重,长时间上班如上坟一样,不如换一个工作或环境试试。
如果你暂时离不开现在的这份工作,那就想想为什么暂时离不开,比如成长机会,缺少经验,好的平台,然后多看重这些方面带给你的东西,给自己设置一个“离开倒计时”,补足这些需要的东西,而不是总盯着不好的方面。
2. 斤斤计较,计较事情责任范围,不愿意多做一点。
这一条其实有一个度,如果凡事都多做一点,不懂得拒绝,那也许很快就会把自己压得喘不过气来。但如果特别计较,其实也很容易给人留下不愿意多做一点事的印象。
在这个度方面,很难说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比如说老板或者合作部门级别高的同事面前就多分担一些,同级面前就少揽一点——这样容易落下“势力”的名声,再就是,你怎么能保证今天和你同级的同事明天不会是你的顶头上司呢?
我个人曾走的路线是一视同仁,能顺带手做的觉得不会太占时间的就做了,维护良好的关系,眼光放长远,今天我多分担一点,明天有事儿拜托你帮忙你也不太好意思推脱。
再就是有时候你自己主动有选择地揽过一些活儿,也好过回头大家事情都多,老板不得不强制分派一些任务的情况下,看你手上事情少便分派给你一些活——至少前者你还有的挑选嘛。
但我这种想法不一定适合每个人。假设你真要推脱,也不要特别生硬说出类似“这不是我的事儿”这样的语言。
而是有理有据,或者拉出别人:计算一下手上的工作量表示为难,或者说不便直接接,可能需要请对方征得自己老板同意。这样对方也更容易接受,但这种方法也不能用得太多。
3. 莫名奇妙太强的自尊心。
我记得在职场上,曾经有人和我说过,我喜欢和聪明的人共事,因为和聪明人沟通不需要考虑太多情绪。
关注事情本身,这样直率且坦诚的沟通,能够提升工作效率,双方也会因此更加受益。
尤其是缺乏经验的时候,不要过多被强自尊心情绪设限,多听多学多积累,慢慢形成自己的分辨能力。
先有knowledge, 多了逐渐具有分辨能力,之后才有insight。
像上述的第二个故事,如果我是石头,我可能也会郁闷、不爽,但更多会劝说自己“术业有专攻”。
自己虽然年龄大,但在这个新行业经验为0,不如先按照大家的建议写,不固守自己的想法,毕竟他们更有经验,先理解他们所说的合理性,再自己琢磨琢磨,看看专业书弥补硬知识上的短板,慢慢跟上大家。
学会放下情绪,看到成长的机会,要知道,能吸收最快,成长最快的也是在刚接触一件事情还没形成自己洞见的时候了。
5
以上是几条或许会让你远离发展机会的低情商行为,可以自己对照检测一下是否有哦~
要知道,我们以后的竞争对手,很有可能不是你周围的这些同事,而是AI人工智能,他们可不会消极、不会推活、没有莫名其妙的自尊心。
咱们有可能比AI强的地方,暂时也就是情商了。
(完)
作者简介:Stacy,清华硕士毕业,500强外企高级经理人,4年快速升职为最年轻的中层之一,豆瓣高分职场书《光速成长—职场的正确打开方式》,加印热卖中。
公众号:Stacy的职场成长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