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疏解

《三字经》疏解之一

情境注解

大眼镜:小耳朵,你来背一背《三字经》吧。

小耳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

大眼镜:你能说说自己的理解吗?

小耳朵:(摇头)什么是狗不叫,性乃迁呢?这跟狗有什么关系呢?

大眼镜:注意,这里可不是反犬旁的“狗”,这跟“狗”可没关系。这里的“苟”是草字头,是“如果”的意思,意思是说啊,小孩子如果不接受教育,本性就会变坏。

经典新学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意思是说:人出生之初,秉性原本是善良的。这种天性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和所受到的教育不同,习性才形成了大的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孩子的习性不至于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语言逻辑

《三字经》真是经典啊,一开篇的四句话的语言逻辑就很严谨。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是起句,像拉家常,语气平实地说“人刚出生的时候啊,禀性本来都是善良的”。这就像在拉家常。第二句“性相近,习相远”。这句是承句,上句的末尾不是谈到“禀性”吗,这里接着这个来讲,承接严谨。但这里的前后两个分句之间却有转折的关系,本性原本是相近的,但是呢,因为环境和受教育不同导致习性逐渐有了大的差别。第三句“苟不教,性乃迁”。这是转句。这里前后两个分句则是假设关系了。简单地说,就是小孩子如果不接受教育,本性就会变坏了。最后的“教之道,贵以专”,这就是合句了,讲到了教育的方式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教育孩子。看,《三字经》的开篇语言的逻辑多么严谨。起承转合,读起来感觉好有道理,琅琅上口,易于接受。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字经》疏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