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中的孙家楼|益见
南阳益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王玉
雨一直下,从昨晚一直到今天八点半。我六点半起床,要给课件加一点内容。原定活动在孙家楼二号院南阳益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部举办。只听外面风雨交加,嘀嗒嘀嗒。
穿着雨衣,骑着电车,雨还是从脸上流到脖子里,皮鞋湿透了,不消说膝盖以下的裤腿也被雨衣滴拉的雨水沾湿。雨水从卧龙岗坡上汩汩往下流,屋檐下若珍珠帘。
七一路和车站路口向来是低洼处,水往低处流,一下雨这里便汪洋大海,有点夸张,但的确积水比较严重,虽然窨井盖已经打开。路面上除了公共汽车和小汽车,很难看到骑电车或者自行车的行人,稀稀落落,中州路的梧桐树上坠下的雨滴比一般的要大两三倍。
1
孙家楼二号院。
亦是如此,屋檐下从青瓦上流下的雨滴,噗哒噗哒的打着地上的青砖,形成一个个小水窝。穿过两三扇门后,院内的积水在门口下水道旁拥挤,把出口疏通一下,好很多。
七点半,就坐在正堂,整理一下会议室,安装做一下PPT。打扫两遍卫生,烧好水,登申、蒋老师、范老师等陆续到来。
天公不作美。原定来的志愿者,有四五个因为积水或者雨太大不方便而作罢。为了这个活动筹备了几天,凡能来者,皆是缘,也是这个活动沉淀下来的重要力量,风雨无阻。
雨一直下。
正房东屋的会议室里灯火通明,已经摆好的电脑、投影仪,放在那里,等着被风雨阻隔的几个老师。
2
道不同不相为谋。万事一理。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只要所从事的工作与人有关,那么基本的思维方式都是一致的,那就是辨证、系统、战略、法治、底线、创新、民本等七种比较规律性的东西 。
人少,不是不干工作的借口,也不是不搞活动的理由。这是考验我们,在压力环境下,如何实现目标的问题。
座谈,讲还是不讲?
探访,去还是不去?
当然,答案是肯定的。两者缺一不可,都要办。
座谈会怎么开?人多有人多的开法,人少有人少的开法。分享讨论、头脑风暴、认知扩展会更好一些。
当然首先是对南阳益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认识,使命愿景、团队建设、项目实施、实践探索。这个十四人的团队,四名社工师,三名博士研究生,从国务院地名普查办南阳地名文化大宣讲活动发韧,历经社会救助第三方评估、青少年小白杨健康助长计划、三区项目、牵手计划等,一路学习思考,一路摸索前进,依靠学习实践走向未来。
我们把社会工作服务人民的健康社会的健康作为出发点,着力解决身体、精神、道德、社会融入的不足、困惑和瓶颈,砥砺前行不屈不挠,不卑不亢,把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文化作为独创性方法去思考、总结、提炼、萃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益博社会工作方法论和价值观。
3
登申哥和几个老师在太平洋保险上班,这并不能阻碍一个人成为优秀的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不分先后,参与脱贫攻坚,方法技巧大似气力,不同角度看问题方法就不一样,各种途径的方法论的融合交汇,才能创新出不一样的创新力和内生力。
信赖是建立良好工作关系的基石。每一个工作,都有自己抓人心,让人信的切入点。而所有这些工作都把学习放在第一位。保险公司每天都要学习两个小时,教理论,教方法,武装头脑,激励斗志。还有展业、拓展等专业技巧的训练。
蒋老师笑着说,保险业和直销传销的营销策略有相通之处,但又不同。但如何说服别人,首先要说服自己,相信自己。要有优质的服务,更加和谐的人际沟通,更加美好的未来预期,更加通透的故事与我,才能更好的串联起步。
社会工作是一个专门助人的职业。既然是一个职业,那必须有一套理论支撑、助人自助的理念、专业的技巧方法和伦理道德。虽然在西方比较诚熟。但作为新时代社会工作的新要求,必须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又有一些创新实践的借鉴,,更重要的是挖掘出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的精华为我所用。
不是一味的迁移借用西方的理论、方法甚至伦理道德。实事求是是最本土化的要求,一切从南阳实际出发,而不脱离这个实际就是最好。好多看起来高大上,听起来头脑发热,但做起来水土不服、无法落地的东西都需要改变。
这个座谈会既有宏观思维的探讨,更有如何做好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思考,更有对如何围绕中心集聚亮点成果的建议,应该说慢慢正能量。
4
红色基因,给我们烙下深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烙印就是我们所从事这些工作所考虑和依据的东西。
早期的南阳我党,在极为苦难的情况下,在孙家楼建立中共南阳中心县委,这应该是一种对事业对信仰的追求和执着。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此言不虚,我们看到南阳老城这个范围内所生发的南阳芳林酒精厂、刘寺车站、宛属平津同学会等组织,也能够延伸出袁宝华、邰士芳等革命家,更是诞生了两位中共著名的兄弟英烈。
用一句话曹云阁的话说这种境界——“如果我们回来是为了抱孩子,是为了贪图安逸享受,那就不是共产党员”。
孙家楼1号院、2号院,可以配用左青龙右白虎称谓,出入其间的人后来许多成了“大人物"。这里的每一块砖瓦和每一根树枝都是南阳一百年来历史的记录者,可惜桃李不言。
5
透过窗户的栏栅看到雨一条一条的从屋檐的滴水处留下来,打在地上,呼啦啦的声音,雨不仅打在树上,还打在院里聚的小水坑里,交杂着两声鸟叫和从西厢房窜出来的花猫。
雨还冒着泡,看样子要下一阵子了。
我们几个商议去惠大才的住处。因为范老师带了一个体能身体探测仪,据说是高科技产品。可以让老先生测测体质和血压血脂之类,也是对他的一种支持陪伴。
因为他也在孙家楼,不过在一号院。临时的探访、交流和帮助就成为常态。时间久了,就成为孙家楼的一部分,是融为一体的。惠大才在一号院住,一间瓦房里。里面堆积了他生活的所有事和物。
尽管如此,每一次活动我们都愿意去探访讨扰他。为什么?他需要陪伴,也需要分享,更需要倾诉。尽管他半身不遂,靠左手写字,一本一本的记着他对生活的理解,对社会的记忆,对国家的情怀,还有就是那个从军所见所闻的红色记忆。
6
益博社工和志愿者们冒雨去惠大才住的一号院住室。这个潮湿,下雨漏水的土胚房,惠大才一个人坐在床沿上发呆。雨水在打着歪脖核桃树的叶子,两只猫窜上去。
房间狭小,昏暗。打开灯,聊起了家常,家长里短,有什么需要,都会一一倒出。对我们来说,如果八十多岁还有这份劲头和坚持,那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有时候对于他来说,买一个小东西,打电话联系修理店师傅修个电视,帮忙买个菜,买个馍都是一种帮助。他十分清醒的头脑时刻提醒着自己。小心翼翼的帮他测量身体。这也算是对这位残疾复员退伍军人的助残日的一种敬意吧。
又看了一家,已快十一点了,他们几个有事陆续走了。我要留下来收拾会议室和会客室。
此时雨更烈了。我试图传过去,用磅礴来形容不为过。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古人讲天理,国法,人情。天理是第一位的,所以要懂得观天象,天上有无数颗星星,那颗最亮的就是我。
坐在茶座前,烧一杯水,听窗外下着雨,一片天地里,只留下我一个人。无心翻书,只是想看看窗外的雨,嘀嗒嘀嗒,汇聚的小流,一条条的雨柱,院内清亮湿漉的树,散发着初夏特有的青色。
7
微信里,满是积水成渊的视频图片,还有暖心扎心的评论。这个城市的喜怒哀乐就都在里面了 。
十二点多的时候,雨小一些了。
骑车沿中州路走,二中门口积了一些水。梅溪河改造,全部用护板挡着了。我透过间隙,看到了奔腾的河水。
那些低洼之地,总是在水火无情之时,才发现良心所在。城市的建设不能光做表面文章,还要有内涵和气质。当然,任何时候必须有一种应急和防患于未然的准备和预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8
下午,接到原来独山夜话主持人叶森的微信留言,普通话很好,这与职业有关。话题在古宛城,看到朋友圈里发的大雨中的孙家楼。因为都是益博社会工作和睦家的家人,就更近一点。聊到应该到民主街看一看,那里的闫天喜饺子馆,万兴东,还有荷花广场。
我承认自己不是南阳人,来南阳近二十年,看到了古宛城只是近十年的事,那时只有概念。感觉离自己是如此之远。但在这个城市里,起起伏伏,沉淀之后,才发现南阳城市的灵魂还是文化。
就像吴庆洲教授来南阳时所聊,南阳古宛城的梅花寨全国唯一,其城市纹理清晰,虽破坏严重,但遗存和框架尚在,有修复的价值和意义,就像那个在老城依然灿烂的桐树和槐树一样个,站在哪里,不言不语。但诉说的故事就不简单,与人与物与事的关系,会更加美好。
每一个南阳人都是这个城市建设改造修复的参与者。要有科学审慎的态度对待文化,如果不能成为功臣,最起码不当古宛城的罪人。历史都会有办法解决历史的问题。所有的人都要对历史、人民和实践负责。
风雨兼程,宛城内外。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