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过程中如何寻找创新点

读了好多文献苦于找不到创新点?

最重要的一点给自己自信:“没有不开窍的脑袋,只是方法不对;不是没有创新,只是积累不够。多看交叉学科的杂志,多实验多动手,灵感=积累+心静+专注;

 

1.1寻找问题的方法:

  (1)多参加知名专家或者基金委部委的讲座,问题导向是我们研究问题的出发点。可以关注当年国家基金(自然、社科、863,973等)的申请指南以及已经中标的基金项目。对习以为常的问题多问为什么,讲问题延伸到多学科。

      举个简单例子,农村的小孩大概都知道田边的稻子长得好,谷子饱满,大多数都知道阳光充足呀,肥料好呀,根系可以深入田埂吸收营养。但是估计有的农村出身的同学可能还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是长在田埂护边上的稻谷更好,这是为什么呢,平时护边上的稻子并没有被水淹没,所以这就一个问题。仅研究这个问题或现象,其实就是一个适度亏缺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延伸到医学,你看那些得胃病的人,往往是饱一顿饿一顿,或者经常吃的很饱(据说经常吃的很饱容易变傻),其实如果我们让得胃病的人吃饭的时候“适度亏缺”不就容易了吗?接下来的问题就是:那么为什么适度亏缺就可以了?我们可以发明什么药物让这个人吃了这个药在胃还没吃饱情况下就产生饱意或者适度亏缺呢?所以,平时多观察一些细致的问题或者已经发生的问题,我们往往对我们习以为常的问题,不问为什么,建议大家看看每年发表诺贝尔奖的情况。

(2)结合实验室学姐、师兄和导师的研究方向,科学基金的额申请报告,知道导师和前几届都在做什么,相当于科学扫盲。

      A. 大量地、仔细地阅读文献,多听学术报告、多与同行探讨,从中获得启示,不急于求成。

     B. 总结感兴趣领域内尚未探讨过但很有意义的课题;

     C. 总结争论性很强的问题,反复比较研究方法和结论,从中发现切入点;

    D. 善于抓住科研过程中遇到的难以解释的问题,往往会成为思维的闪光点;

    E. 细致地拟定方案,论证可行性

(3)收集资源的可以通过,文献,博客文章,csdn网站,github资源库,视频,B站,或者在谷歌学术搜索研究方向相关的关键词,将资源整理下来。

1.2积累的方法

(1)读文献的方法:

   阅读文献的过程中,将灵感记录下来。注明灵感解决什么问题,文献给你的启示是什么。跨学科的工科类的理科类的或者交叉学科的杂志大量阅读。只有积累才有创新,只有积累才有创新,只有积累才有创新。

在阅读之前思考:(1)别人这文章是怎么做的(可参考材料方法)?会做哪些内容来说明其标题?

    (2)他为什么要做这个吗?(3)如文章是近半年内发表的,该文章解决了什么问题?引出了什么问题(结合你看的综述)?接下来仔细看摘要,就知道你的想法是否与别人吻合?(4)看完实验结果,再思考有什么地方不完善?有没有深入或拓展到底?一般来说,SCI-3分以下的文章只可能做了一部分机理,下面肯定有东西可做,关键是你自己要思考,去发现。

吴恩达建议在阅读的时候询问自己:

1、本篇论文作者的目标是什么,或者也许已经实现了什么。

2、 如果文中引入了一种新方法/技术,那么这一新提出的方法/技术的关键要素是什么?

3、论文中,有哪些内容对你有用。

4、你还想关注哪些参考资料/文献?

 对于论文数量的要求的话,5~20篇的论文的理解,那么就说明你对这个领域以及研究进展有了基本的了解。如果研读到了50~100篇,那么已经非常了解这个领域了。

对于自己感兴趣的论文,至少要看三遍

第一遍,仔细阅读论文中的标题、摘要和关键词。

第二遍,阅读文中的导言、结论以及图表,快速扫描一下论文剩下的内容。

这一步主要是要把握论文中的关键信息,不光是导言和结论,还包括文章中任何小结论的总结,文中涉及的补充信息都跳过。

第三遍,阅读论文的整个部分,但是要跳过任何可能陌生看不懂的数学公式,技术术语。

不过,如果你需要对这个专业领域有一个“深入”的理解,那就必须要搞懂那些公式术语了。

(2)文献总结:

A.对于读懂的文章进行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分解的方法,比如说,目的,数据,方法,结果,结论等等,把你读的文章分解成这几点得话,那么你就可以分别从这些地方寻找创新点了,比如你可以目的不同,你可以数据不同,等等。

B.弄清作者在论文中各个环节存在哪些问题。一般论文都会设定大量的限制,假设,善于发现这些东西,总有一些假设是不合理的地方,你可以将假设变得合理,然后就会产生一系列问题,作者原来的框架就会产生问题,解决这些产生的问题,就是一种创新。

(1)对需要精读的论文,打印装订成册。

总结各篇论文之间的差异和相似处。对必要的文献,可以利用几天时间仔细思考论文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甚至要亲自编程仿真再现。精读论文一般指SCI检索或博士毕业论文等高水平论文。

(2)泛读的论文,一般1天读2-3篇;当掌握阅读方法后,可提速。

其实大部分论文是泛读的,精读的只占少数,一般在10篇以内。

2、怎么判断文献需要精读还是泛读?

与自己研究方向相近的、算法/解决方法/实验设计相近的、解决问题相似的就是需要精读的。

始终带着怀疑的态度和质疑的眼光阅读,发表的高水平论文虽然有创新点,但一般不会完美,开启找茬模式阅读,增加文献阅读的趣味性。可以将别人在其他方面的研究迁移到你的研究中。

及时总结并对比每篇论文的创新点,求解问题、求解技巧/算法、场景模型/数学模型、假设条件和忽略因素、结果/结论、不足/展望等等。

 

还需留心总结作者用到的求解技巧:

如粒子群算法、神经网络、蒙特卡洛算法、博弈论、泰勒展开、不等式放缩以及一些特殊函数的构造技巧,这些技巧能提高论文理论深度和档次,丰富论文内容。

综合考虑

(1)一旦放宽论文中的假设条件会有何种影响?

(2)模型的扩展方向在哪?

(3)作者还有那些因素没有考虑?

(4)还有那些地方可以优化?比如:找到计算速度更快、更精确的算法;提出更符合实际的场景模型/数学模型等等。

坚持有效的文献阅读方法,相信你就能够找到多个能研究的小点。

 

ref:

https://www.sohu.com/a/159457236_786581

https://zhuanlan.zhihu.com/p/37936993

https://zhuanlan.zhihu.com/p/155723902

你可能感兴趣的:(科研习惯养成,科研习惯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