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谈这个话题呢?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很怪的问题
,不知道往哪个方向回答
,才能正中其下怀?面试官的问题自然都是有目的性
的,有时隐藏得还很深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做到“知彼”,了解其背后的深意呢?今天我们首先来看看公司(或者说面试官)都关注哪些方面
,有什么样的要求
,从而做到一定程度上的“知彼
”。
面试目标的目标是什么呢?
自然是招一个适合职位的好员工
。
怎样才算对公司对团队有价值的好员工?我觉得总体可以从两个方面
来衡量。
一方面看工作结果,包括:
个人工作结果质量好
,价值高
。也就是说,工作结果在特性、性能、可靠性、易用性、可维护性、安全性等等方面符合要求
,而且工作结果对客户来说有用,能给客户带来价值,能够解决用户的真正问题
。比如,客户想要具有拍照美颜功能的拍照App,而你实现的 App 仅能美颜已拍好的照片,这没有满足客户的需求,对客户不产生价值。赋能别人做出成果
。这又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分享精力去帮助同事工作
,二是分享技能帮助同事提升技能,授人以渔
,三是分享自己的视野和观念,领导他人更快更好地工作
。这样的影响力,使你能带动团队成员完成更多、更复杂、更有价值
的工作。另一方面看过程:
工作内容、环境因素
带来的工作复杂度的衡量
,也体现了对个人的技能、态度的衡量
。面试官还要进一步看应聘者的行为是否可以被预测
。也就是说,按照他现在表现出来的特质和能力
,假如将来发生了某种状况,你能否预测出他的决定和行为。比如,即使工作出现了困难,但是你预测他有足够的经验和技能去应对;即使某种技能暂时不够,但是你预测他有潜力能快速提高;即使一件事情很麻烦,但是你预测他会不辞辛苦,认真对待。这种行为可被预测,就是要有信任感。
信任感使你能预测对方将来的行为。
如果要在短短的面试中,建立这种信任感,很有难度。但是,面试是建立信任的开端,信任形成得越快越牢固,越有利于合作
,因此面试双方都应该在不违背诚信的原则下有效沟通,互相了解,形成互信
。
这个模型基于冰山模型
,把面试关注的要素划分为四个层次:经验、技能、潜力和动机
。
经验是指工作经历的对象和产出
,体现为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思维结构
(Idea),用来指导思考和行为
。
经验的时长,不一定跟能力强弱直接挂钩
,同样的工作内容重复 100 遍,与 10 遍相比,能力增强不了多少。
但是在众多的职位描述中,公司把经验要求写成“至少 3 年的 XXX 经验”,这种写法相当普遍,因为这基于一个普遍认知:一个智力中等的候选人,在一个技术拓展速度适中的工作中,3 年就可以达到独立、熟练工作的程度
;如果是“5 年”,那就能带领别人完成工作了
。
技能是做事的能力
,体现一个人的专业性
。技能可以让你基于已有的经验,运用新的工具、技术达成产出,形成新的经验
。具体到软件产品研发领域,技能有技术、业务、管理等
多个方面。
产生 idea
的技能:针对问题
,基于经验,收集、理解、分析和制定新的方案(idea),涉及理解、思考、沟通
等过程。
执行 idea
的技能:运用工具,把方案(idea)应用到实践,从而解决问题
。除了用到理解、思考、沟通,还需要协作团队、管理资源,甚至领导和影响他人
。
面试官希望,你库存的经验技能,与职位的要求匹配度越高越好
,也就是所谓的“对口
”。
“库存”不足,自然不能满足工作需求。但假如你的“库存”大过了该职位的问题域,公司需要提供“多余”的薪水,而且如果那部分超出的经验和技能,公司又用不上,就成资历过剩了,这时公司会有两点顾虑:
我这里说的“潜力”,是增长经验和技能的能力
。“潜力”在面试中被高频关注
,因为当一个应聘者经验和技能不够职位要求时,我们会考虑他的潜力。如果他能很快提升技能达到要求,公司是乐意培养的。
关于潜力,面试官可以通过考察应聘者的学习
、创新
和精益能力
来做判断。“学习”指的是从不会到会,掌握一项技能的过程;“创新”是针对特定场景创造新事物的技能;“精益”是把事情越做越好的技能。
如果你承认潜力,那么就说明你有成长型思维,有成长思维的人认为:技能是可以通过努力获得的,关键是要保持好奇心,平时爱思考、总结、尝试,愿意接受挑战,不怕错误和失败
。因此,要在潜力上为自己的面试效果加分
,你就需要注意如何在言谈及简历描述中体现这些特质。
最下层是“动机”,指的是做事情的内心目标、意愿和态度
。很多事情我们不是没有能力做,而是被不想做、觉得困难等心理因素扯了后腿,这就是动机不足。
因此,要想做成事儿,动机的作用非常重要
。而且,“动机”决定着应聘者的潜力发挥、技能习得和经验形成
,也就是说,动机决定着素质模型上面的三层。
动机的表现是什么呢?日本著名的企业家稻盛和夫在《干法》一书中,按动机区分了三类员工:
自燃型
,也就是自我驱动
的员工,他们做事动机强烈,目标明确,明白任务的意义
,甚至自己寻找有意义的事
,满怀激情地投入,往往超出自己的工作范围,去推动进展,取得成果,然后又奔向下一个目标。“鸡血
”满满有木有?
点燃型
,这类员工需要一定的激励,需要他人帮助才能找到目标和意义,一旦“激活”就能像自燃型员工一样奋力工作
。
阻燃型
,这类员工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给多少钱,干多少活,按工作的最低标准和最后完成时间递交任务,跟同事合作差,不乐意分享,自我保护。
很明显,公司当然喜欢自燃型员工
,可是那些面试中慷慨激昂、热血沸腾的应聘者,就一定是自燃型员工吗?不一定。自嗨不是自燃,面试官得拨开现象看本质,了解是什么因素决定动机。有什么因素呢?
人格品质,比如诚实守信、认真负责、坚毅勇敢等
。这些从底层决定我们的做事动机。
职业价值观
,就是在工作中区分是非、明确轻重的观念
。比如,有人喜欢轻松安稳的工作,有人喜欢冒险和竞争;有人喜欢照章办事,有人则喜欢灵活自主;有人追求个人利益,有人则喜欢分享和帮助他人。
小提示:
不同的企业文化,对员工的职业价值观要求也不同。面试官希望你的职业价值观和团队文化一致
,即所谓的“味道”相投。大家有相同的信条,才可以合作共事。
职业性格
,是长久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受环境影响固化成的心态“定势”,比如内向、感性等。面试官希望性格多样,但要与职位性质相契合
。举个例子,内向的人做销售恐怕不适合。(MBTI 是一个主流的职业性格模型,这里就不细讲了。)不过,一个团队包含多种职位,职业性格最好多样化,这样大家工作在一起才能碰撞出火花,进而互相补充,共同进步
。
只通过面试,来了解一个人的人品、职业价值观和职业性格,谈何容易
。但是寻找“志同道合
”者又非常重要。除了问你“为什么要跳槽”“为什么选择我们公司”等直白的问题,很多情况下面试官不仅要听你的“表白”,更要从你的一言一行中寻找蛛丝马迹。
总体来说,在应聘者的素质模型
中,经验、技能、潜力和动机是下层决定上层的关系
。技能形成经验,潜力决定技能增长速度,动机又决定潜力、技能和经验的发挥
。面试中对这四层的要求,因职位要求不同而不同。
如果是招有经验的人选,希望他入职后就能快速接手工作
,会较多关注他的经验和技能层面。而对于校园招聘,因为学生普遍缺乏经验和技能,对其动机和潜力等基本素质的考查就成了重点
。
公司到底想要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从应聘者素质模型可以看出:
动机方面,公司更想要人品好,职业价值观和团队文化一致,职业性格和职位匹配的候选人
;
潜力方面,公司更想要学习、创新和精益能力好的候选人;
技能和经验方面,公司想要和职位需求匹配的,如果你资历过剩,就要看公司发展需要了,如果你资历不够,那就要看你的潜力和动机了。
了解面试官考查的各项内容和期待,做到“知彼”,不打无准备的仗
;
从个人经历中挖掘素材,突出契合职位需要的内容,以满足面试官的预期
。
这里有几个误区,我想提醒你注意,就是:
素质模型中的经验、技能和潜能,不仅仅是面试前要总结准备的
,而是要在决定换工作时,甚至在制定职业规划时,更甚至在工作的每一天都要积累、总结、提高的
;
动机方面,不是要你在面试中“见风使舵”,靠套路和粉饰去迎合和敷衍
。
思考时间
写完这些,希望对你有些启发。想一想,你曾被问过什么难以回答的问题吗?当时面试官是在考察你哪些方面呢?
我这里还有几个面试问题,你来看看是否似曾相识,是不是能和应聘者素质模型
对应起来。
依旧呼应开头,如果你是面试官,你想招一个什么样的呢?
既然每天都有大量的人面试,我为何不认真学习这篇干货,仔细思考?同时也愿你在面试的时候,成为最靓的仔
,成功拿到自己想要的offer
后面我会持续更新
,喜欢的小伙伴可以关注
或者点赞
和评论
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