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PC(个人计算机)还是智能手机现在都支持多任务,都能够编写并发访问程序。多线程编程可以编写并发访问程序。本章介绍多线程编程。
那么线程究竟是什么?在Windows操作系统出现之前,PC上的操作系统都是单任务系统,只有在大型计算机上才具有多任务和分时设计。随着Windows、Linux等操作系统出现,把原本只在大型计算机才具有的优点,带到了PC系统中。
19.1.1 进程
一般可以在同一时间内执行多个程序的操作系统都有进程的概念。一个进程就是一个执行中的程序,而每一个进程都有自己独立的一块内存空间、一组系统资源。在进程的概念中,每一个进程的内部数据和状态都是完全独立的。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可以通过Ctrl+Alt+Del组合键查看进程,在UNIX和Linux操作系统下是通过ps命令查看进程的。打开Windows当前运行的进程,如图19-1所示。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一个进程就是一个exe或者dll程序,它们相互独立,互相也可以通信,在Android操作系统中进程间的通信应用也是很多的。
19.1.2 线程
线程与进程相似,是一段完成某个特定功能的代码,是程序中单个顺序控制的流程,但与进程不同的是,同类的多个线程是共享一块内存空间和一组系统资源。所以系统在各个线程之间切换时,开销要比进程小的多,正因如此,线程被称为轻量级进程。一个进程中可以包含多个线程。
19.1.3 主线程
Kotlin程序至少会有一个线程,这就是主线程,程序启动后由Java虚拟机创建主线程,程序结束时由Java虚拟机停止主线程。主线程它负责管理子线程,即子线程的启动、挂起、停止等等操作。图19-2所示是进程、主线程和子线程的关系,其中主线程负责管理子线程,即子线程的启动、挂起、停止等操作。
获取主线程示例代码如下:
//代码文件:chapter19/src/com/a51work6/section1/ch19.1.3.kt
package com.a51work6.section1
import java.lang.Thread.currentThread
fun main(args: Array) {
//获取主线程
val mainThread =currentThread() ①
println(“主线程名:” + mainThread.name) ②
}
上述代码第①行是currentThread()函数获得当前线程,由于在main函数中当前线程就是主线程。currentThread()函数也可以表示成Thread.currentThread(),这样就不需要import
java.lang.Thread.currentThread语句了,Thread是Java提供的线程类。代码第②行的name属性获得线程的名字,主线程名是main,由Java虚拟机分配。
在Java中线程类是Thread,Kotlin中的线程也是使用了Java中Thread类。Java中创建一个线程比较麻烦,而Kotlin中非常简单,使用thread函数就可以,thread函数定义如下:
fun thread(
start: Boolean= true,
isDaemon:Boolean = false,
contextClassLoader: ClassLoader? = null,
name: String? =null,
priority: Int =-1,
block: () ->Unit
): Thread
thread 函数返回类型是Thread类,函数中start参数是否创建完成线程马上启动,在Java中启动线程需要另外调用start函数;isDaemon参数是否为守护线程,守护线程是一种在后台长期运行线程,守护线程主要提供一些后台服务,它的生命周期与Java虚拟机一样长;contextClassLoader参数是类加载器,用来加载一些资源等;name参数是指定线程名,如果不指定线程名,系统会分配一个线程名;priority参数是设置线程优先级;block参数线程体,是线程要执行的核心代码。
下面看一个具体示例代码如下:
//代码文件:chapter19/src/com/a51work6/section2/ch19.2.kt
package com.a51work6.section2
import java.lang.Math.random
import java.lang.Thread.currentThread
import java.lang.Thread.sleep
import kotlin.concurrent.thread ①
// 编写执行线程代码
fun run() { ②
for (i in 0…9) {
// 打印次数和线程的名字
println(“第${i}次执行 - ${currentThread().name}”) ③
// 随机生成休眠时间
val sleepTime = (1000 * random()).toLong() ④
// 线程休眠
sleep(sleepTime) ⑤
}
// 线程执行结束
println("执行完成! " + currentThread().name)
}
fun main(args: Array) {
// 创建线程1
thread { ⑥
run()
}
// 创建线程2
thread(name = "MyThread") { ⑦
run()
}
}
上述代码第①行引入thread函数,该函数来自于kotlin.concurrent包。代码第②行的声明一个自定义run函数,由于多个线程中需要执行相同代码,所以这里声明次函数,在函数中进行十次循环,每次让当前线程休眠一段时间。代码第③行是打印次数和线程的名字,currentThread函数可以获得当前线程对象,name是Thread类的属性,可以获得线程的名。代码第④行使用random函数计算随机数,来自于Java中的Math类。代码第⑤行sleep(sleepTime)是在指定的毫秒数内让当前线程休眠,来自于Thread类。
代码第⑥行和第⑦行是使用thread函数创建两个线程。其中第⑦行创建的线程指定了线程名为MyThread。
运行结果如下:
第0次执行 - Thread-0
第0次执行 - MyThread
第1次执行 - MyThread
第1次执行 - Thread-0
第2次执行 - MyThread
第2次执行 - Thread-0
第3次执行 - MyThread
第3次执行 - Thread-0
第4次执行 - MyThread
第5次执行 - MyThread
第6次执行 - MyThread
第7次执行 - MyThread
第4次执行 - Thread-0
第8次执行 - MyThread
第5次执行 - Thread-0
第9次执行 - MyThread
第6次执行 - Thread-0
执行完成! MyThread
第7次执行 - Thread-0
第8次执行 - Thread-0
第9次执行 - Thread-0
执行完成! Thread-0
在线程的生命周期中,线程会有几种状态,如图19-3所示,线程有5种状态。下面分别介绍一下。
1.新建状态
新建状态(New)是通过实例化Thread创建线程对象,它仅仅是一个空的线程对象。
2.就绪状态
当主线程调用新建线程的start()函数后,它就进入就绪状态(Runnable)。此时的线程尚未真正开始执行线程体,它必须等待CPU的调度。
3.运行状态
CPU的调度就绪状态的线程,线程进入运行状态(Running),处于运行状态的线程独占CPU,执行完成线程体。
4.阻塞状态
因为某种原因运行状态的线程会进入不可运行状态,即阻塞状态(Blocked),处于阻塞状态的线程Java虚拟机系统不能执行该线程,即使CPU空闲,也不能执行该线程。如下几个原因会导致线程进入阻塞状态:
o 当前线程调用sleep函数,进入休眠状态。
o 被其他线程调用了join函数,等待其他线程结束。
o 发出I/O请求,等待I/O操作完成期间。
o 当前线程调用wait函数。
处于阻塞状态可以重新回到就绪状态,如:休眠结束、其他线程加入、I/O操作完成和调用notify或notifyAll唤醒wait线程。
5.死亡状态
线程执行完成线程体后,就会进入死亡状态(Dead),线程进入死亡状态有可能是正常执行完成进入,也可能是由于发生异常而进入的。
线程管理是比较头痛的事情,这是学习线程的难点。下面分别介绍一下。
19.4.1 等待线程结束
在介绍现在状态时提到过join函数,当前线程调用t1线程的join函数,会阻塞当前线程等待t1线程结束,如果t1线程结束或等待超时,则当前线程回到就绪状态。
Thread类提供了多个版本的join,它们定义如下:
o join()。等待该线程结束。
o join(millis : Long)。等待该线程结束的时间最长为millis毫秒。如果超时为0意味着要一直等下去。
使用join函数示例代码如下:
//代码文件:chapter19/src/com/a51work6/section4/ch19.4.1.kt
package com.a51work6.section4
//共享变量
var value = 0 ①
fun main(args: Array) {
println("主线程main函数开始...")
// 创建线程t1
val t1 = thread { ②
println("子线程开始...")
for (i in 0..1) {
println("子线程执行...")
value++ ③
}
println("子线程结束...")
}
// 主线程被阻塞,等待t1线程结束
t1.join() ④
println("value = $value") ⑤
println("主线程main函数结束...")
}
运行结果如下:
主线程main函数开始…
子线程开始…
子线程执行…
子线程执行…
子线程结束…
value = 2
主线程main函数结束…
上述代码第①行是声明了一个共享变量value,这个变量在子线程中修改,然后主线程访问它。代码第②行是采用thread函数创建线程。代码第③行是在子线程中修改共享变量value。
代码第④行是在当前线程(主线程)中调用t1的join函数,因此会导致主线程阻塞,等待t1线程结束,从运行结果可以看出主线程被阻塞了。代码第⑤行是打印共享变量value,从运行结果可见value = 2。
如果尝试将t1.join()语句注释掉,输出结果如下:
主线程开始…
value = 0
主线程结束…
子线程开始…
子线程执行…
子线程执行…
子线程结束…
19.4.2 线程让步
线程类Thread还提供一个yield函数,调用yield函数能够使当前线程给其他线程让步。它类似于sleep函数,能够使运行状态的线程放弃CPU使用权,暂停片刻,然后重新回到就绪状态。与sleep函数不同的是,sleep函数是线程进行休眠,能够给其他线程运行的机会,无论线程优先级高低都有机会运行。而yield函数只给相同优先级或更高优先级线程机会。
示例代码如下:
//代码文件:chapter19/src/com/a51work6/section4/ch19.4.2.kt
package com.a51work6.section4
import java.lang.Thread.currentThread
import java.lang.Thread.yield
import kotlin.concurrent.thread
// 编写执行线程代码
fun run() {
for (i in 0…9){
// 打印次数和线程的名字
println(“第${i}次执行 - ${currentThread().name}”)
yield() ①
}
// 线程执行结束
println("执行完成! " + currentThread().name)
}
fun main(args: Array) {
// 创建线程1
thread {
run()
}
// 创建线程2
thread(name ="MyThread") {
run()
}
}
代码第①行yield函数能够使当前线程让步。
19.4.3 线程停止
线程体结束,线程进入死亡状态,线程就停止了。但是有些业务比较复杂,例如想开发一个下载程序,每隔一段执行一次下载任务,下载任务一般会在由子线程执行的,休眠一段时间再执行。这个下载子线程中会有一个死循环,但是为了能够停止子线程,设置一个结束变量。
示例代码如下:
//代码文件:chapter19/src/com/a51work6/section4/ch19.4.3.kt
package com.a51work6.section4
import java.io.BufferedReader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import java.io.InputStreamReader
import java.lang.Thread.sleep
import kotlin.concurrent.thread
var command = “” ①
fun main(args: Array) {
// 创建线程t1
val t1 = thread {
// 一直循环,直到满足条件在停止线程
while (command !="exit") { ②
// 线程开始工作
// TODO
println("下载中...")
// 线程休眠
Thread.sleep(10000)
}
// 线程执行结束
println("执行完成!")
}
command =readLine()!! // 接收从键盘输入的字符串 ③
}
上述代码第①行是设置一个结束变量。代码第②行是在子线程的线程体中判断,用户输入的是否为exit字符串,如果不是则进行循环,否则结束循环,结束循环就结束了线程体,线程就停止了。
代码第③行readLine函数接收从键盘输入的字符串。测试是需要注意:在控制台输入exit,然后敲Enter键,如图19-4所示。
本章介绍了Kotlin线程技术,首先是介绍了线程相关的一些概念,然后介绍了如何创建子线程、线程状态和线程管理等内容,其中创建线程和线程管理是学习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