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据库访问优化的五个法则
在实际开发,我们主要是需要对SQL语句进行优化,我们需要快速定位能性的瓶颈点,也就是说快速找到我们SQL主要的开销在哪里?根据木桶原理可以知道,最慢的设备往往是性能瓶颈。例如:互联网运用中的带宽,本地数据复制时的硬盘的访问速度。
根据当前计算机硬件的基本性能指标及其在数据库中主要操作内容,可以整理出如下五条性能基本优化法则:
(1)减少数据访问(减少磁盘访问)
(2)返回更少数据(减少网络传输或磁盘访问)
(3)减少交互次数(减少网络传输)
(4)减少服务器CPU开销(减少CPU及内存开销)
(5) 利用更多资源(增加资源)
由于每一层优化法则都是解决其对应硬件的性能问题,所以带来的性能提升比例也不一样。传统数据库系统设计是也是尽可能对低速设备提供优化方法,因此针对低速设备问题的可优化手段也更多,优化成本也更低。我们任何一个SQL的性能优化都应该按这个规则由上到下来诊断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而不应该首先想到的是增加资源解决问题。
以下是每个优化法则层级对应优化效果及成本经验参考:
优化法则 |
性能提升效果 |
优化成本 |
减少数据访问 |
1~1000 |
低 |
返回更少数据 |
1~100 |
低 |
减少交互次数 |
1~20 |
低 |
减少服务器CPU开销 |
1~5 |
低 |
利用更多资源 |
@~10 |
高 |
二、数据库访问优化法则详解
2.1、减少数据访问
(1)正确创建索引
索引有哪些种类?
常见的索引有B-TREE索引、位图索引、全文索引,位图索引一般用于数据仓库应用,全文索引由于使用较少,这里不深入介绍。B-TREE索引包括很多扩展类型,如组合索引、反向索引、函数索引等等,以下是B-TREE索引的简单介绍:
B-TREE索引也称为平衡树索引(Balance Tree),它是一种按字段排好序的树形目录结构,主要用于提升查询性能和唯一约束支持。B-TREE索引的内容包括根节点、分支节点、叶子节点。
我们一般在什么字段上建索引?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话题,需要对业务及数据充分分析后再能得出结果。主键及外键通常都要有索引,其它需要建索引的字段应满足以下条件:
1、字段出现在查询条件中,并且查询条件可以使用索引;
2、语句执行频率高,一天会有几千次以上;
3、通过字段条件可筛选的记录集很小,那数据筛选比例是多少才适合?
这个没有固定值,需要根据表数据量来评估,以下是经验公式,可用于快速评估:
小表(记录数小于10000行的表):筛选比例<10%;
大表:(筛选返回记录数)<(表总记录数*单条记录长度)/10000/16
单条记录长度≈字段平均内容长度之和+字段数*2
索引对DML(INSERT,UPDATE,DELETE)附加的开销有多少?
这个没有固定的比例,与每个表记录的大小及索引字段大小密切相关,以下是一个普通表测试数据,仅供参考:
索引对于Insert性能降低56%
索引对于Update性能降低47%
索引对于Delete性能降低29%
因此对于写IO压力比较大的系统,表的索引需要仔细评估必要性,另外索引也会占用一定的存储空间。
(2)只通过索引访问数据
有些时候,我们只是访问表中的几个字段,并且字段内容较少,我们可以为这几个字段单独建立一个组合索引,这样就可以直接只通过访问索引就能得到数据,一般索引占用的磁盘空间比表小很多,所以这种方式可以大大减少磁盘IO开销。
(3)优化SQL执行计划
SQL执行计划是关系型数据库最核心的技术之一,它表示SQL执行时的数据访问算法。由于业务需求越来越复杂,表数据量也越来越大,程序员越来越懒惰,SQL也需要支持非常复杂的业务逻辑,但SQL的性能还需要提高,因此,优秀的关系型数据库除了需要支持复杂的SQL语法及更多函数外,还需要有一套优秀的算法库来提高SQL性能。
2.2、返回更少的数据
减少数据的返回也是优化的重要手段,主要有两种方法 分页 和 只返回需要的字段。
(1)分页
分页总共包括三种分页方式:客户端分页、服务端分页、数据库分页。
客服端分页:将数据从应用服务器全部下载到本地应用程序或浏览器,在应用程序或浏览器内部通过本地代码进行分页处理。
优点:编码简单,减少客户端与应用服务器网络交互次数
缺点:首次交互时间长,占用客户端内存
适应场景:客户端与应用服务器网络延时较大,但要求后续操作流畅,如手机GPRS,超远程访问(跨国)等等。
服务端分页:将数据从数据库服务器全部下载到应用服务器,在应用服务器内部再进行数据筛选。
优点:编码简单,只需要一次SQL交互,总数据与分页数据差不多时性能较好。
缺点:总数据量较多时性能较差。
适应场景:数据库系统不支持分页处理,数据量较小并且可控。
数据库分页:采用数据库SQL分页需要两次SQL完成,一个SQL计算总数量,一个SQL返回分页后的数据。
优点:性能好
缺点:编码复杂,各种数据库语法不同,需要两次SQL交互。
ps:Oracle数据库一般采用rownum来进行分页。常用分页方式如下
rownum分页:
1
2
3
4
5
|
select
*
from
(
select
a.*,rownum rn
from
(
select
*
from
student a
where
id=?
order
by
status) a
where
rownum<=20)
where
rn>10;
|
rowid分页语法:
1
2
3
4
5
6
7
|
select
b.*
from
(
select
*
from
(
select
a.*,rownum rn
from
(
select
rowid rid,status
from
student a
where
id=?
order
by
status) a
where
rownum<=20)
where
rn>10) a, student b
where
a.rid=b.rowid;
|
(2)只返回需要的字段
通过去除不必要的返回字段可以提高性能。
优点:
1、减少数据在网络上传输开销
2、减少服务器数据处理开销
3、减少客户端内存占用
4、字段变更时提前发现问题,减少程序BUG
5、如果访问的所有字段刚好在一个索引里面,则可以使用纯索引访问提高性能。
缺点:增加编码工作量
2.3、减少交互的次数
(1) batch 操作
数据库访问框架一般都提供了批量提交的接口,jdbc支持batch的提交处理方法,我们可以批量插入、更新和删除数据。这样交互次数大大减少。采用batch操作一般不会减少很多数据库服务器的物理IO,但是会大大减少客户端与服务端的交互次数,从而减少了多次发起的网络延时开销,同时也会降低数据库的CPU开销。
(2)in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按一些ID查询数据库记录,我们可以采用一个ID一个请求发给数据库,如下所示:
1
2
3
|
for
:var
in
ids[] do
begin
select
*
from
mytable
where
id=:var;
end
;
|
我们也可以做一个小的优化, 如下所示,用ID INLIST的这种方式写SQL:
1
|
select
*
from
mytable
where
id
in
(:id1,id2,...,idn);
|
通过这样处理可以大大减少SQL请求的数量,从而提高性能。那如果有10000个ID,那是不是全部放在一条SQL里处理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首先大部份数据库都会有SQL长度和IN里个数的限制,如ORACLE的IN里就不允许超过1000个值。
另外当前数据库一般都是采用基于成本的优化规则,当IN数量达到一定值时有可能改变SQL执行计划,从索引访问变成全表访问,这将使性能急剧变化。随着SQL中IN的里面的值个数增加,SQL的执行计划会更复杂,占用的内存将会变大,这将会增加服务器CPU及内存成本。
评估在IN里面一次放多少个值还需要考虑应用服务器本地内存的开销,有并发访问时要计算本地数据使用周期内的并发上限,否则可能会导致内存溢出。
综合考虑,一般IN里面的值个数超过20个以后性能基本没什么太大变化,也特别说明不要超过100,超过后可能会引起执行计划的不稳定性及增加数据库CPU及内存成本.
(3)设置Fetch Size
当我们采用select从数据库查询数据时,数据默认并不是一条一条返回给客户端的,也不是一次全部返回客户端的,而是根据客户端fetch_size参数处理,每次只返回fetch_size条记录,当客户端游标遍历到尾部时再从服务端取数据,直到最后全部传送完成。所以如果我们要从服务端一次取大量数据时,可以加大fetch_size,这样可以减少结果数据传输的交互次数及服务器数据准备时间,提高性能。
2.4、减少数据库服务器CPU运算
(1) 使用绑定变量
Java中Preparestatement就是为处理绑定变量提供的对像,绑定变量有以下优点:
1、防止SQL注入
2、提高SQL可读性
3、提高SQL解析性能,不使用绑定变更我们一般称为硬解析,使用绑定变量我们称为软解析。
(2)合理使用排序
(3)减少比较操作
(4)大量复杂运算在客户端处理
2.5、利用更多的资源
(1)客户端多进程并行访问
多进程并行访问是指在客户端创建多个进程(线程),每个进程建立一个与数据库的连接,然后同时向数据库提交访问请求。当数据库主机资源有空闲时,我们可以采用客户端多进程并行访问的方法来提高性能。如果数据库主机已经很忙时,采用多进程并行访问性能不会提高,反而可能会更慢。所以使用这种方式最好与DBA或系统管理员进行沟通后再决定是否采用。
(2)数据库并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