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价”上市潮,独角兽收购案...一文解读科技行业近期趋势

640?wx_fmt=png


一、宏观趋势:国内互联网公司扎堆上市


继2000 年百度、腾讯、盛大、搜狐、网易等以门户网站为代表的信息匹配性互联网企业蜂拥上市;2014 年阿里、京东、聚美优品等以电商平台为代表的互联网跟传统商业结合的互联网企业扎堆上市之后,B站、虎牙、美团、同程艺龙、拼多多、小米等为代表的纯移动互联网企业在今年迎来第三次上市潮。

 

2018上半年,香港IPO数量已达到全球首位,共有200家公司向港交所提交申报表,比2017年同期水平增长65.29%。2018下半年伊始,热闹场面也不遑多让。距离小米上市不过3天,包括映客在内的8家公司在同一天迎来挂牌上市,新闻一度传言,港交所的锣不够用了,敲钟仪式上两家公司共敲一个锣。据普华永道7月3日最新发布的报告预计,2018年全年将有220家企业赴港上市,全年集资总额预计将达到2000亿~2500亿港元,使香港有望再次成为全球最大的IPO市场。

 

“折价”上市潮,独角兽收购案...一文解读科技行业近期趋势_第1张图片


不过,与老牌巨头们有雄厚的盈利基础不同,这批上市的公司中大多数处于巨亏之中,且多家公司在上市首日均出现破发。如备受关注的爱奇艺,上市首日跌幅超过13%,bilibili上市首日跌幅达3%,小米上市首日跌幅达2.35%。根据WIND统计,截至6月30日,2018年上半年赴港上市的中资公司里,有13家公司上市首日就跌破发行价,占比高达68.42%。

 

二、2018年扎堆上市的原因


为什么2018年科技公司的上市潮会重现?背景原因可谓相当复杂,宏观经济层面美国加息缩表、中国经济增速换挡、全球范围内股票市场震荡等等都是理由之一,但最直接的原因,恐怕还是市场缺钱了。

 

1. 后续资金不够


过去十多年里,互联网行业热钱充沛,只要项目有前景,就能创造融资、估值的“神话”。例如美团和拼多多,自去年以来,这两家独角兽每轮融资金额多达数十亿美元,甚至超过了国内一些头部VC、PE一支基金的规模。对于这些巨头而言,市场估值已经居高不下,能在这个阶段快速出手的投资人并不多。至于那些最常被提及的几家资本寡头,也都早已身在局中,再拿一轮钱出来并没有那么容易。更何况,这些独角兽公司大多尚未盈利,例如过去两年多亏损30 亿元的优信二手车、连续三年亏损353.02亿元的美团点评,他们很难在这个阶段再找到接盘侠。

 

另外,投资方出现资金荒,急需退出套现也是原因。2018年以来,中国VC、PE募资困难,一季度金额同比下降74.85%,4月、5月的数据也仍持续低迷。机构没钱,直接影响了一级市场投资。同时,根据加华伟业资本所观察,按照5-7年的投资期限计算,2018年正是投资期的转轨。这意味着扎堆上市的互联网企业背后,正站着急需退出的投资机构。因此,今年以来,一批公司出现了融不到钱的风险。

 

“钱荒”不断加剧,对一些尚未实现大规模盈利的科技独角兽来说,如果未在寒冬来临前登陆二级市场,情况只会更糟糕,他们非常渴望能率先登上港股这艘船。

 

2. 互联网人口红利逐渐消失


随着国内互联网用户数量增速放缓、全球手机出货量史上首次出现下滑、行业内竞争加剧,可以预计,今后独角兽获取用户量的成本将显著增加。有投资业内人士分析,在未来的一年甚至半年内,互联网公司估值爆发式增长的时代即将过去。就目前而言,很多互联网公司的用户规模都已经处于短期高点,估值也在高点,随着独角兽业务成长或将变缓、股市大环境面临不确定性,前期投资人只有尽早送它们上市,才可能让自己全身而退。

 

3. 政策驱动


2017年12月15日,港交所宣布将在主板上市规则中新增两个章节:1、接受同股不同权企业上市;2、允许尚未盈利或者没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来香港上市。尤其是同股不同权制度的推出,对内地独角兽企业非常有吸引力。比如美团点评,它的融资轮数太多,加上两者合并导致股份摊薄,美团点评CEO王兴的股份占比应该在15%以下;王兴若要保持对公司的控制权,必须通过“同股不同权”实现。

 

相较于港股,A股目前监管趋严,且央行的货币政策趋紧,整个市场的流动性紧张,再加上目前监管层正在去杠杆,对金融机构进行规范,导致企业的融资难度加大。

 

至于美股,虽然上市也容易,但对新经济公司的估值不一定够高。这主要是国内的公司在世界市场上没有那么稀缺了。例如小米,虽然成长速度、向海外市场拓展的空间确实比苹果更快更大,但苹果在美股也只有15 倍左右的市盈率,如果按照这标准,小米市值就是100 亿美元左右,这跟它现在确定的550 亿美元发行市值相比差距极大。

 

三、细分赛道


1. 智慧医疗行业准独角兽猛增


6月30日,北京市经信委发布《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智慧医疗行业准独角兽猛增,成为北京人工智能重点应用领域。智慧医疗应用领域包括虚拟助理、医学影像、辅助诊断等八大应用场景,其中疾病风险预测、医疗影像场景下的公司数量最多。

 

截至2018年5月8日,北京医疗人工智能企业融资A轮以上的代表性企业有33家,在成立年份上,其中2013年之后成立的企业达18家,比例为55%。在融资方面,上市2家、并购1家,新三板4家、C轮9家、B轮5家、A+轮6家、A轮5家。融资到C轮的精准基因科技、推向科技、泛生子生物、汇医汇影、思派网络等5家企业均在2013年之后成立,企业成立2-3年后迅速成为行业准独角兽企业。

 

“折价”上市潮,独角兽收购案...一文解读科技行业近期趋势_第2张图片


从相关政策和融资动态看,“AI+医疗”在2018年是一个很有热度的细分赛道。

 

在政策方面,2018年4月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5月31日,国家医疗保障局正式挂牌。由于医保局统一管理医保基金收支,将有效遏制过度医疗、重复检验等现象,医院需通过医疗信息化和大数据分析等精细化管理维持其持续发展能力。

 

在融资动态方面,互联网巨头在医疗信息化领域布局由浅入深,上半年阿里与腾讯分别入股了医疗信息化龙头上市公司卫宁健康和东华软件。巨头入局医疗信息化市场并不仅为争夺市场份额,更加着眼于中长期在医疗健康板块的战略卡位。一方面借助合作伙伴已有的医院资源获取基础数据、搭建流量入口,另一方面在云服务、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等领域赋能合作伙伴,双向合作做大医疗信息化市场的蛋糕。

 

“AI+医疗”之所以能火热起来,其背后的需求逻辑十分清晰:在我国传统的医疗体系中,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医疗质量持续性较弱,医疗行业存在提升效率和质量的巨大刚需。而人工智能技术不仅能够借助与医疗大数据的融合,推动医疗诊断与服务的升级,提高医疗诊治效率与效果,另外还能够将优质医疗资源合理赋能至基层医疗机构,助推医疗资源平衡化发展,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医疗健康需求。随着这些科技公司的产品和服务陆续落地医院,会进入数据积累和算法迭代的快速成长期,AI+医疗行业将迎来较大增长。

 

2. 人脸识别技术进军东南亚市场,侧面反映了中国AI技术在某些领域的领先和成熟位置

 

据《南华早报》报道,三家科技初创公司:商汤科技、旷视科技和依图科技纷纷进军东南亚的主要市场,为中国开发的人脸识别应用建立滩头阵地。

 

商汤依然延续了在全球各地建立研究中心的风格。6月30日,商汤宣布与新加坡电信、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分别签署合作协议,将在该国和东盟其它成员国展开高级研究,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的解决方案;旷视则已在泰国指定了一家分销商,且正在与泰国和马来西亚的数家商业银行和建筑管理公司进行部署人脸识别软件的洽谈;依图发力安防领域,已在为马来西亚皇家警察的Auxiliary Force部门提供随身安装的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摄像头。

 

同样被认为是第一梯队的云从之所以没有布局海外市场,可能和他们的“国家队”战略有关。云从的投资方多为国资背景,这家公司本身也依托与中科院,可能在拓展海外市场时会有所局限。

 

3. 中国首家AI芯片独角兽收购案正式宣布


7 月 17 日,全球最大的 FPGA 厂商赛灵思宣布收购中国 AI 芯片领域的明星创业公司深鉴科技。尽管本次收购的财务细节没有披露,但可以推算的是,成立于 2016 年 3 月、有深厚的清华背景的深鉴科技,经过数轮融资,目前估值已超过 10 亿美金。深鉴科技也由此成为近年来的 AI 芯片创业热潮中第一家被收购的中国明星创业公司。

 

“折价”上市潮,独角兽收购案...一文解读科技行业近期趋势_第3张图片

 

从赛灵思与深鉴科技双方的对外声明来看,深鉴科技表示这次收购能够“为中国乃至全球用户提供领先的机器学习解决方案”;而赛灵思表示深鉴科技的加入能够“进一步增强赛灵思全球领先的工程技术研发力量”,并强调 “人才和创新是实现赛灵思公司发展的核心”。从这个角度来看,赛灵思还是看中了深鉴科技的技术能力和人才。

 

不过,也有媒体称,关于这场收购可能还有另一方面的原因。此前,中国电子学会电子设计自动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微电子研究所所长魏少军教授在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峰会上表达过这样一个观点:AI 芯片的发展很可能会在未来 2-3 年遭遇一个挫折期;今天的部分、甚至大部分创业者将成为这场技术变革中的“先烈”。一方面是因为 AI 芯片产业在经历了资本助推带来的热度之后进入到下降期,最后才会进入到应用稳定期,另一方面则是 AI 在落地方面还是有很大的难度。

 

尽管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深鉴科技选择被收购是基于某种商业化方面的挫折,但是顺利登上赛灵思这艘大船,也不失为稳妥落地的一种方式。毕竟百度、阿里、华为都已经宣称要自研 AI 计算方案,甚至更多视觉识别、语音方案公司也都加入了自研的行列。在重叠性不断增加的状况下,对深鉴这种独立的方案公司而言,肯定是个挑战。因此,并购不是退赛,而是要进到更大的一局里,与更强的对手同场较劲。深鉴在大家普遍看好的 AI 市场中开了这第一枪,成为首家被收购的中国 AI 独角兽,或许也代表未来 AI 产业将快速走进垂直整合的阶段。

 

四、未来中国互联网公司只有两类:BAT和有钱的

 

上轮资本寒冬,始于2015年7、8月份的股灾,结束于2016年底,当年的钱全部投在了如滴滴出行、美团等头部项目。在今年,已经陆续出现同样的情况:资金头部效应日趋明显。如京东物流融资20多亿美元,蚂蚁金服融资140亿美元……今年下半年,这种情况还会持续出现,那些专业人才不足、技术难以落地、市场需求不强的初创企业将更难存活。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蜂拥上市的独角兽里,有多家公司属于腾讯系,包括B站、虎牙直播、拼多多、映客等。此外,腾讯近日还公开表示,计划拆分其在线音乐娱乐业务在美国上市。2018上半年结束,腾讯或将成为最大的IPO红利收割机。事实上,除了腾讯之外,阿里巴巴以及百度都在这次IPO热潮中收益颇丰,其中百度是爱奇艺和优信的大股东,阿里巴巴投资了美团和搜狗。这也印证了业界流传多年的一句话:未来中国互联网公司只有两类:BAT和有钱的。当然,这里的BAT并不局限于这三家,还包括与BAT一样具有极高现金流较高估值的少数健康互联网公司。

 

回看2000年至今国内科技圈的发展进程,从互联网泡沫到AI泡沫,从大小公司井喷式发展到受挫期再到平稳期,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或许,对于创业者和投资机构而言,更理智的选择不应该是追逐风口本身,而应该是拷问自己,对公司本身的业务、对它所处的赛道、运营模式,以及核心团队究竟是否有信心。


640?wx_fmt=png

640?wx_fmt=jpeg

你可能感兴趣的:(“折价”上市潮,独角兽收购案...一文解读科技行业近期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