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知道真相,最好追本溯源,才会发现源头虽只是涓涓细流,但那才是真实。是被波浪掩埋的历史。

正如那个故事,一个人挖了一口井,从此可以不用人挑水了,他对邻居说,节省了一个人的劳力。但没有三天,全县人都在传说,有人挖井挖出一个人来。

以讹传讹。鲁迅先生所说的讹兽生生不息,并不是只存在于《山海经》中的异兽。

还有一种,是集体无意识的拷贝走样。每个人都给它加点细节,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叙述它。口口相传,当时间流逝,最终物是人非。故事还是那个故事,只是早已面目全非。

看了两则笔记,来自《西京杂记》,作者葛洪,就是写《抱朴子》的那位炼丹术士,道教鼻祖。方知毛延寿未必不是担了虚名,只因宫女多赂画工,而毛延寿工人物,“丑好老少,必得其真”,而余画工或工山水,或工走兽,写形不及。毛延寿便成就了千古骂名。弃市之由,归结到底,是帝王面对美人,思之不得,眼睁睁看着美人终隔云端,却碍于天子情面,覆水难收,迁怒于人。帝王虽尊严,仍有要不到手的,能不恨极?

可惜《汉宫秋》,何等缠绵的江山美人的爱情,抵不过短短数百言的故事。难怪叫《画工弃市》,不提昭君和亲,听不到汉宫琵琶的幽咽,见不到青冢黄昏的落日。只有为了帝王江山牺牲的女人,只有为了帝王一怒掉了脑袋的倒霉鬼。

还有一则叫《相如死渴》。相如琴挑,文君夜奔,多么风流婉转的故事。一曲《凤求凰》,袅袅余音,千古不绝。后来相如“犯了天下所有男人都会犯的错”,文君赋诗,重作冯妇。这是戏曲诗词里文人骚客们津津乐道的,或者说是人们的美好愿望,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可是在葛老道笔下,相如与文君婚后,却只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当垆卖酒,只为羞臊卓王孙的面皮,不过是另一种仰人鼻息而已。说是讹诈也未尝不可。讹的是他的老丈人。老丈人果然中计。“文君遂为富人”。相如不过一吃软饭的风流子弟罢了。可惜无福消受,病消渴(糖尿病,又称富贵病)仍不思悔改,终死于消渴。色字头上的未必是刀,但伤人的也不只有刀。

才子佳人的故事,背后仍如此不堪。

看故事也可以找找源头,故事的嬗变的过程更耐看。不是说,只重过程,不看结果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