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赖声川,理解张艺谋

几年前,曾指张艺谋的《归来》是一部鸡贼之作,认为其称改编自严歌苓的《陆犯焉识》,是自我贴金。换句话说,《归来》不配称《陆犯焉识》为原著。影片凭藉导演技巧和陈道明、巩俐的演技,技术性攻陷观众的人心最柔软之处,而将作为“原著”根基的社会历史做了不可原谅的虚化与阉割。


看赖声川,理解张艺谋_第1张图片

看过赖声川的《冬之旅》,几乎对张艺谋表示理解……这部剧本身很棒,虽不懂戏剧艺术,但能感受到它对本土历史与社会人性的深刻剖画。然而,在散场时走出剧院的短短几十米路途中,不断听到姑娘们小伙儿们说“没看懂”“看不懂”……

确实,当一段长达“十年”的“浩劫”被我们作标签化、轻淡化处理,不愿探究那“十年”在历史文化情境中的源流,并忌讳提及那十年或远不止十年的社会与个体的种种细节……我们如何能“懂”两位老人情感中沉积的说不清是社会的、还是个体的浓重痛楚,及其难堪的撞击与纠结?

也就是在这个意义上,几乎理解了张艺谋。《归来》浓墨重彩的情感纠葛,其亲情的某种普适性代入感,绵绵化作尽可能多的观众心目中大写的“懂”,潜在的“不懂”则被最大程度地消隐,观众与主创于是达成了情感沟通的一致。《冬之旅》的故事却注定难以讨巧。知识老者之间的种种矛盾纠结,实在难以构成具有普适性的情感撩拨。蓝天野、李立群两位戏骨的段位再高、表演再好,对于语境、情境稀薄的观众来说,所有潜在的“不懂”,依然凸显放大了。在散场的“不懂”人群中,身边一位非主流剧评家说了一句:不少人大概是来看角儿的。

@A计划之行走的人 在微博中写道:

忏悔与宽恕自然非常重要,更加可怕的却是屏蔽与忘却……话剧《冬之恋》本轮北京演出的最后一场,俺得说这是一部真的触碰到俺痛慼的戏。整场戏只是两位老人的对话,对于那场事实上并未远去的浩劫,没有任何正面的呈现与强烈的表达,却使俺感受到一种久久难以舒解的沉重,有些评论者津津乐道的所谓“和解”实在难以概括戏的内涵。俺还不无悲哀地发现,中国社会的选择性遗忘果然卓有成效,太多年轻观众显然没有看懂,事实上也不太可能真正看懂这部戏……而有过那段经历的人正像老金那样陆续告别人生舞台,或者像老陈那样有了记忆障碍,细思恐极。

对于某种思维来说,这,大概是一件好事。看起来——是的,看起来,中土已经如此有效地走出了那场浩劫。

你可能感兴趣的:(看赖声川,理解张艺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