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乱麻

整整一天如同荆棘中穿过。回想起来惨不忍睹,如果每天如此,还能有progress?

晚上听完EMC关于EMC的课程,回到座位上,继续修改着料号与Connector,以及经Buyer核算后更合理的方案,风扇控制换成ENE的DC/AC方案,Cardreader也要换成32pin更加合理,BlueTooth换一个模组可以节省USD1.00……硬件是一场不断与成本斗争的行业,而今成本控制只局限于更便宜的物料,很少用到更科学合理的电路方案,而后者才是王道

晚餐时闲聊,测试的老大哥J请H给他简化一个OVP电路,测试老大布置给他一个专利的任务,他想来想去只有这么一个点子,用一个IC来取代现在电路中普遍存在的几个电容电阻三极管……H和君都提出异议:如此说来,只是别人(IC厂商)的想法,按照别人的想法、已经成熟的方案,连接成电路,岂可谓专利耶?可恨我等百般“刁难”,J终于不再辩驳:藕是要让人看到,我提出过专利……只是没通过审核罢鸟!

 

-----------------------------------------之乎者也的分割线--------------------------------------------

 

每天总有些时间该留给思考的:

 

1.做了《Lapetus硬件总体设计方案》

有模板可循,在相应栏填出所选用器件,主要与采购、CE确认物料是否是最合理(便宜&可用)的,对于不同方案,列出各自优缺点。这个很简单吧。只不过相比以前的项目,采购动作相当大,许多零件物是人非,要么我们弃用XX厂商的产品,要么XX厂商狂打价格战,把自己搞破产了——以上,R&D都需要把原理图中对应的东西换过来(注意Footprint)

《系统总体方案》的评审相对严格:列于其中的物料,都必须在EVT、DVT阶段测试,比如DDR3诸多供应商产品,比如硬盘等等

 

这一步骤,主要与Buyer、PM确认器件,书面形式。以免后面糊涂账。

 

2.学习Uranus S× DSP Datasheet

 

无话可讲。只是看看他们讲了些什么,这些IC datasheet 只抓住其中重要部分看即可,注意培养一种读datasheet的敏锐,知哪些地方该注意,哪些地方可以忽略

 

3.同一信号在不同IC间:IC电平可能不一致,在原理图不同页面中……那么滴,要注意加分压电阻使两边电平一致。这里,要搞清楚那边是输出,哪边是输入。今天因为没有仔细看好一个powergood信号为输出,结果闹出了笑话

 

4.Capture的使用:许多连接点处,圆圈打得挺漂亮,殊不知没有连接在一起。layout在布线时发现问题,及时告予。若他们也忽略了呢?在连接线时,须多拉几次,确保线路确实连接上了(use: select entire net)

 

5.方式方法:关于一个Footprint(minipcie)向S请教了两次,隐隐记得3天前问过他一次,但没有记录下来。虽说再去问,也是工作态度之谨慎,但如果当时及时记住(记在记录本上),那么也不至于再给别人添麻烦。做工作,需要逐渐训练一步到位的工作方法(细致、全面)——即使许多事情并不能一步到位

 

干货:MiniPCIE分0、1、2 Nut的三种,带debug触点的又加三种,共6种

你可能感兴趣的:(日知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