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甲骨文

重新学习了东岳先生的文化先导课,了解了文字对人思维模式形成的重要作用。

1,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用尖硬的石头或器具(统称为刀笔)篆刻在动物的甲骨上。

为什么要刻在甲骨上,先要讲下西方文字的载体,古希腊的文字载体是一种植物较“纸莎草”,这种植物盛产于两河流域,而且有一个特点就是管径较大,拨开后就适合书写。而古代中国,没有这样的地理条件,所以要将文字刻在龟甲兽骨上。由于篆刻的困难性,这样带来的另一结果就是甲骨文的信息含量极高。甲骨文中每一个字都是实词,没有虚词。而且每一个字都是一副图画,让人一眼就能看出其中要表达的意义。这样又导致了另外一个结果,我们中原文化的思维方式倾向于具象思维。

比如下图中甲骨文(黄色字体)


甲骨文(来自混沌大学)

最左下边的这个字就是“旦”,指太阳刚刚上升出地平面。

第二个字是“朝”,由两部分组成,左边是太阳到了半杆子高的时候,邮编是一个月亮,指早上月亮还在的那个时刻,两部分合起来就是“朝”。

第三个字是“早”,太阳到了一杆子高的时候。

第四个字就是“日”,指如日中天的时刻。

第五个字,即右边最小面的那个字是“暮”,由两部分组成,一个太阳,四周的植物是草,指阳落到草丛中的时候。

可以看出,这五个字,每一个字都是一副画,非常具象的显示在眼前,不用多做解释,一眼就能看出代表的意义。

这样就导致了我们文化思维方式的固化--具象思维。一首马致远的词能够非常说明这一点,“枯藤老树昏鸦”,不需要多做解释,意境就产生于头脑中。

具象思维的优势在于,可以让我们的大脑决策快速进行,不需要耗费过多的能量来进行思考,这是符合进化论中“最小用脑原则”,但是具象思维的一大局限就是不能进行拓展,对思维的拓展性进行了限制,一副画只能应用在某一个具体的场景中。

具象思维的对立面是“抽象思维”,而逻辑推演就是建立在这种抽象思维上面,它的特点就是,一旦在逻辑抽象的推演中成立,所有与之对应的具象事务可以统统的囊括。但是其缺点就是需要进行理性的思考,消耗脑容量巨大。这是我们在讲一个抽象的道理的时候,最好能够列举具象的示例来做辅证的原因。

具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导致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又导致了不同的文明,后续再详叙。

你可能感兴趣的:(初识甲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