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写于2014年9月,发布在华为内部的博客,现在删掉一些敏感信息后,脱密移到自己的公众号中归档。因为时间过去近4年,行业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有些进展我通过注释说明了一下。】
从欧洲出差回来。有一阵子没有写文章了,前段时间都在忙NFV,以及软件开源相关工作,静不下心来总结。这次到欧洲是参加5G huddle以及WWRF(世界无线研究论坛)会议的,在WWRF会议上我做一个5G的报告。不得不承认从软件开源跳到5G,跨度是非常大的,宛如两个世界。那边是牛仔裤和T恤,这边是西装领带。出差回来例行要写点东西,就讲讲对5G的看法,不过因为5G这个话题已经被谈烂了,所以考虑篇幅,不会面面俱到,留点笔墨,写点自己的看法,不讲具体的技术了。
从2010年在WWRF跟几个Board Member讨论5G工作开始,已经过去4年了。4年里,5G逐渐高烧,各个组织、国家都在加速涌入5G。但在这次会场上依然存在很多质疑的声音,包括不少调侃,比如不叫5G,改叫5G Era;不是2020,应该改成2020s。虽然声音很多,总结起来,主要是2个问题。
1. 什么是5G?
2. 为何要5G?
说实在话,我对会议是有些失望的,4年过去了,大家依然讨论着同样的话题,还没有形成共识。有人提起了80年代的第五代计算机,1982年日本为了在计算机技术上赶上和超过美国,曾制定了一项雄心勃勃的第五代计算机计划,但最终日本政府于1992宣布失败。想通过这个案例来说明5G的风险,有人说5不是很吉利,开个玩笑。总的来说,5G是质疑最多的,当然4G时代也面临很多质疑,新技术的产生有质疑是正常的。不过,这次会议上也能够看到亚、欧都在实实在在的开展一些研究工作。
(注:2014年业界对5G还存在较多的疑问,但到2018年已经很明确了,5G的标准的第一个版本今年也基本要冻结了,也就是说具备了产业化的能力)
一、业界质疑
1、质疑一:过早提5G无法保护4G的投资
2011年的时候NSN研究的负责人来找过我,反对华为的5G提法,他认为4G还没有大规模商用,现在提5G太早,而且无法保护设备商和运营商在4G的投入,同时认为看不到5G的需求。爱立信当时也持有同样的观点,认为LTE is enough,5G不是必须的。部分运营商也存在同样的观点,没有很强的驱动力推动5G。从商业上来看,4G的过快到来,使得3G的商业效益大大下降,这也是普遍质疑的原因。有一个国内教授开玩笑说:你们就跟中国政府一样,把房子拆了建,建了拆,十年搞一轮。
2、质疑二:学术界在信息论上没有大突破,找不到空口断代技术
业界对5G质疑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学术界在信息论上没有产生大的突破,暂时找不到空口的断代性技术。前几年我跟学术界几个大牛聊过,包括David Tse, Tafazonlli, Fettweis等。他们虽然为了各自需求,走在5G前锋,但私下里面也承认还看不太清楚,不过最近没有细聊过了,不清楚是否有变化。你会观察到,4G的关键技术:OFDMA、MIMO、CA,、Relay、CoMP等技术或者技术的核心思想都是诞生于70年代。欧盟FP6 Winner项目以及2004年的4G标准制定的时候,对于备选的物理层技术做了大量评估,包括目前被反复提及的FBMC、LDPC等,也就是说4G制定已经将过去30年信息理论上积累进行了消耗,近几年内学术界还没有诞生有突破意义的物理层空口技术。FBMC,IA, DPC等还无法担纲,终究在单链路环境下,性能已经逼近香农极限。全双工、大规模天线阵技术都存在一定商业应用的壁垒。普遍被提及的高频应用,是否一定是金矿还需要时间检验,但肯定不会太快商用化。如果只是应用在小站上,因为频率复用的原因,其实可选择的频谱还是很多的。
同时,最关键的是:LTE技术本身还在演进,还在在不断收编有价值的技术更新,比如Massive MIMO, D2D等。所以这次5G Huddle上高通的专家被逼问急了,说可能LTE R15/16就是5G。
(解密:华为在童文、朱佩英、万蕾几个博士的领导下,2013年前后在业界提出了Polar Code、SCMA、F-OFDM、网络切片、SoftAI、上下行解耦等关键技术,带来5G技术突破性的进展)
3、 质疑三:5G找不到业务诉求
1G到2G,是从模拟到数字,同时因为一代缺乏统一标准,互联互通存在问题,安全也存在问题。2G到3G,窄带到宽带,解决移动互联网的应用。3G到4G,空口革命,频谱效率提升3倍以上。实际上业界对3G到4G已经有一些质疑,认为主要是技术驱动的一代,是两个阵营竞争的产物。但从最终效果来看,4G技术比3G技术有较大的提升,趋于完美。4G再向5G演进,目前普遍的观点是解决未来1000倍容量的挑战,以及应对来自物联网应用的海量连接的诉求,以及更小的时延。但目前的LTE和WIFI的演进也是围绕着这些需求展开,比如LTE向NB-IOT(多接入),LAA(免授权频谱应用)的演进。所以4G向5G演进的业务诉求目前依然不清晰。
有哪些业务4G不能做?借用GSMA的专家的话,不管是IoT,不管是移动互联,车联网,还是企业应用,5G到来前这些应用可能都会存在了。
(注:5G的应用这些年讨论很多了,我也不刷新进展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华为X-Lab的信息)
4、质疑四:5G找不到合适的专属频谱
原本业界普遍认为6G以下的频谱已经基本耗尽,很难为5G找到新的合适频谱,即便有好的频谱,是优先用于4G还是用于5G,也存在较大的争论。比如潜在的频段 3.5G,预计在WRC-15明确,但不一定会明确是5G的专属频谱。是不是5G只做高频技术就可以了?也就是说Sub-6G用于4G,避免再次切换、重建,而5G专属频谱只用高频。如果5G专属频谱只用高频,那就走到三星的道路上去了。
(注:从实际进展来看,政府给5G分配的频谱还是非常丰富的,包括Sub-6G的频段,5G是对4G的一个全面升级,而不是补充,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询最新的频谱分配)
二、为什么要5G
1、行业需要5G
从1G到4G的历史来看,基本上一代无线通信技术成熟后,就会启动下一代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周期大约10年。这是一个良性生态环境的必然。换代典型的特征是:新的空口、新的频谱分配、新的业务类型。4G的历史上,作为4G核心的LTE关键技术比前几代技术成熟的要早,主要原因是欧洲阵营对抗北美WiMAX阵营,加速了LTE技术的研究。有时候竞争会加速技术的发展,目前的5G竞争对手是谁呢?
自从4G进入标准后,工业化相关的研究组织全部进入了低谷,包括WWRF、eMobility、M-VCE等国际研究组织。以eMobility为例,在2010年左右组织萎缩非常厉害,一直考虑跟WWRF合并。两个组织的合并是当年WWRF董事会讨论的主要内容。2011年eMobility修改了组织范畴,聚焦到Future Internet,更名为Net!Works,想通过组织转型来激发活力,但局面没有大的改善,2014年Net!Works进一步将工作移到5G PPP里面去做,承接了欧盟的5G研究主要力量,组织变得火热起来。
照片里面的这个人叫着Werner Mohr,来自NSN, 他是第一任WWRF主席,也曾是eMobility、Net!Works的主席,现在是5GPPP的主席,属于欧洲创新圈里面最活跃、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非常有趣的是,2011年也是他来找我们反对华为提5G的,印象中他属于比较保守的,但现在是5GPPP的主席。所以欧洲人说是华为在推动5G,我们说是日本的Docomo和韩国的三星推动了5G,总之主要驱动力不是来自欧洲,也不是来自美国。
如果没有5G作为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研究的驱动,相关的研究组织、创新联盟的运作,国家、政府对工业界和学术界的支持都会出现问题,就无法构建该领域的一个良性生态环境。这些年因为5G的名义,各国政府投资了大量的资金,使得技术创新活动能够有效的开展起来。培养了人才,保留了队伍。
但5G即便来了,将来是否依然能够一个个G下去,个人是存在疑问的。30多年来,无线通信应用从无到快速发展,到被广泛使用,穿透率达到90%,这是任何一个新兴产业发展的必然过程,是否能够持续快速发展下去很难说。很可能在5G之后转入一个相对缓慢发展的时期,就如家电、飞机、汽车制造、航空、医疗等产业一样。当然这个是后话,暂时想也没有意义。
(注:5G还没有正式商用,但学术界关于6G以及未来更远的通信技术讨论已经开始了,有机会我再写一篇)
2、国家需求5G
对5G最热心的首先是政府,然后才是运营商和制造商。为什么政府这么重视5G呢?首先是GDP和就业机会,其次是产业生态的竞争。2G/3G是由欧洲和北美引导的,所以在欧洲和北美构建了全系列的产业生态,包括系统设备、终端、芯片以及相关的配套服务等。到了4G,因为华为/中兴的崛起,亚洲已经能够跟欧美分庭抗礼了,很多产业生态迁移到了亚洲,包括设备制造、芯片制造、手机等。在竞争中行业里面很多巨头成为了历史。
而5G投资可能会带来全球几千亿人民币的投资,会带动上下游几万亿的相关投资,不仅仅是创造了大量的GDP和就业机会,也对一个国家经济和科技竞争力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这也为什么在这一波,中、日、韩在5G产业上积极抢跑的原因,因为大家都希望通过5G商业带动本国的相关产业快速成熟。中国政府与其将钱投入到无比低效的房地产上,还不如通过5G投资来拉动科技行业的全面发展。
(注:近期的新闻来看,特朗普也将5G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了。)
3、华为需要5G
华为需要5G。移动通信行业逐渐进入3大2小的理想产业格局。NSN、ZTE的财务状况持续不好,爱立信的盈利能力也在下降。华为的主要的竞争对手并不希望5G来得太早了,4G已经赶不上节奏了,5G太早出现,会被拖死,投资不起了。竞争对手希望在4G阶段能够缓一口气,守住现有的地盘,然后再向前走。所以从竞争角度来看,华为需要5G,持续构建竞争力领先。欧洲很多运营商表达过,目前真正做创新的只有华为了。如果没有技术革新,竞争对手的快速赶上,解决方案的竞争优势会很快失去。差异性越来越难找到,芯片同质化也越来越严重。所以从技术角度来看,趁着华为的财务状况较好,推动产业持续变革,不断的奔跑,才能够继续拉大跟竞争对手的差距。同时,帮助全球进入一个更便捷的万物互联的社会,加速各行各业共同发展。
4、华为应该牵引5G
全球有多少人熬夜看苹果的新产品发布会,又有多少人等待Intel告诉未来芯片如何发展,有多少人等着Google告诉未来的Internet网络是怎么样的?.. 我们在努力找,努力谈业界趋势,其实业界的趋势一直就是几个大佬说了算的。小弟说的趋势,其实不叫趋势,应该属于现象。这其实是可以理解的。当然不得不承认,大佬们也经常被颠覆,那是另外一个话题了。移动通信到了今天,也到了大佬说了算的年代了,比如,如果华为、爱立信不去做Cloud RAN,不去做大规模阵列天线,这些技术就很难真正产业化。以前业界等着听爱立信发表观点,在国际会议上,一旦爱立信代表发言,会场总是最满的,大家听得格外认真,爱立信出来一匹驴,你也得按千里马去对待。这几年逐步发现,爱立信这架马车已经拉不动了,越说越空洞了,反复说Network society,让大家不知道何从下手,小弟们很失望。火车头不给力,行业就有问题了。华为这架马车是不是可以接过来了呢?是不是让业界等着华为说未来? 华为其实已经是业界趋势的重要部分了。这句话听起来有点象范冰冰说的:“什么叫着嫁入豪门,哥自己就是豪门。”我个人认为,是到了华为牵引5G 的时代了。
(注:从这几年国际会议的情况来看,华为基本代替了爱立信的地位,成为最重要的发言人了,每次轮到华为演讲的时候,我发现台下的关注是最多的。)
5、还是以欧洲为中心吗?
这一轮的5G研究,俨然依然以欧洲为核心,5GPPP一发布,全球研究资源趋之若鹜。但欧洲通信研究力量实际是在萎缩的,在工业圈子里面,欧洲已经没有多少芯片、终端厂商了。设备商的日子也不很好过。一个更有代表意义的信号是:通信技术已经从英国、德国的国家战略里面去掉了。但从欧洲的历史来看,依然希望能够将全球的无线通信研究放置在欧洲的大伞下面,控制5G的研究进展,以及IPR的利益。
但是北美的IT主力没有加入进来。同时以中、日、韩为代表的研究力量快速崛起,已经具备了挑战欧洲的能力。我们需要两条腿走路,这次在5G Huddle会议上,感受到中规中矩的欧洲CT力量,还没有很好的思考如何面对来自IT的挑战,就如一个欧盟官员跟我聊NFV时候提到,欧洲还是太CT了,这是一个极大的风险。中国自己的5G创新平台非常关键。
(注:中国的IMT-2020项目在5G的标准制定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是领导作用)
三、我心目中的5G
有这么多质疑,是不是5G就不会来了呢? 其实这个问题我自己也一直思考。尤其是这次会议上思考了5天,感觉逐渐清晰起来了,也发生了一些更正面的转变。我对5G未来充满信心。
业界关于5G的定义已经很多了,一万个人眼中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我也不去复述别人观点了。我自己心目中的5G是什么呢?记得以前看过一个科幻片,一群科学家在一个星球上遇到一伙神,那些神非常强大,力大无穷,未卜先知,根本无法战胜。科学家们从科学的角度分析,即便是神,也必然有力量的源泉。后来他们在星球的核心发现了巨大的能量中心和计算中心,这些神因为能够随时随地的获得这些能量的支持,才具有那么强大的能力。于是科学家们切断了这些神跟能量中心的联系,然后战胜他们。在这次WWRF大会上,我讲了这样一个梦想:5G网络使得千行万业连入网络,同时使得我们的用户变成超人,他们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到任意信息,有预知的能力,有很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如果有希望达成我这个梦想,其实的核心就是:泛在接入,移动互联,云计算和大数据。
在这次WWRF大会上,我还讲了一个案例:运营商搞网络能力开放很多年了,记得我刚参加华为的2000年时候,就在提开放,运营商也提供了不少API,比如GSMA做的OneAPI,但一直不成功。我就这个现象咨询过几个OTT厂家,给的回应是,CT的反应太慢了,一个版本18个月,黄花菜都凉了,所以我们都是尽量做到不依赖管道,做管道无关的应用。所以我一直认为如何将业务发布从目前的12-18个月降低到2周,驱动围绕移动网络构建生态圈是目前CT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IT和CT设计的理念是不同的,而不只是简单的功能提供。
我心目中的5G是 CT和IT的真正融合,是从传统的塞班系统,真正演变成跟移动互联网络真正融合的管道Android系统或者iOS系统,发生理念性的变化。5G的网络会发生巨大变化,将会将计算、存储、转发、能力开放融入管道中去。
无线通信系统从1G到4G,都是空口演进推动的革命,在网络架构上并没有发生实质的变化,网络只是实现了配套的接入控制、鉴权计费、移动性管理等功能。第5代移动通信系统很可能是由移动互联应用,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等带来的一次革命,是架构牵引的改变,是一次真正的ICT融合。借用业界的说法:5G可能跟前几G不同。
(注:5G的架构标准确实如我预测一样,发生了ICT融合的深度变革,云计算、服务化、大数据等技术被引入5G网络,但因为时间节奏的原因,这个变革并不是特别彻底,可能还需要一些版本继续迭代。)
四、结尾
话题太长,因为篇幅的关系,没有具体去谈5G技术,尤其空口技术。对于5G,华为童博、朱博、万蕾、李斌、刘晟、王艺等专家应该有更深的理解。我是屁股决定脑袋,现在管的是5G网络侧研究,所以我个人观点上倾向是网络驱动5G,文章内容是有些片面的。这次在WWRF会议上,获悉有几个老伙伴就快退休了,就挨个找他们合个影,这些人活跃在1G到4G的历史上,也有30多年了。 5G,其实也是一个旧时代的结束,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The 5G ,the end of an era, or the start of a new one!
写于2014/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