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秦王扫六合

秦由一个西戎小国开拓为一个头等强国,实非一日之功,经过六世王朝的奋战才登上了七雄之首的宝座。秦孝公时,命商鞅伐魏,夺取了魏河西地区,随后再夺占楚国之武关,将整个关中之地据为己有。秦惠文王时,以张仪为相,不动刀兵,游说诸侯割地事秦,同时命司马错北灭义渠,南守汉中巴蜀,使秦国的疆域大增。昭王时期,白起统兵先后破诸国联军于伊阙、华阳,攻占楚首都郢。长平大战前后,又占领魏、赵大片领土。至秦始皇即位之初,秦的疆域东达三川郡,南至黔中郡,北至上郡,中原地区之大部和南中国的西、中部地区已完全为秦所有。这时各诸侯国与秦相比已显得十分弱小,有的尚不及秦国的一郡之地。秦占有的这种地理上优越的战略形势,成为其并灭六国最雄厚的物质基础。

秦几世以来都汇集了大批将相英才,这些人物多是客卿于秦,然而却忠心事秦,对秦统一六国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商鞅变法为秦的强盛打下基础,张仪范雎的“连横事秦”,范雎的“远交近攻”战略和策略,成了秦并灭六国的基本国策。司马错、魏冉、白起等人的将相才能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运用。到秦始皇时期,周围更是人才济济,相国吕不韦在秦始皇幼年即位时,就辅佐秦始皇当政,军事政治决策皆出于吕不韦。相国李斯既长于以法治国,也长于谋划战争。战将王翦在秦统一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尤其是在秦军被楚军打败的危急时刻,一举战胜楚将项燕,攻克楚都,将楚灭亡。秦朝这些精英将才对秦统一战争的胜利所做的贡献,将永载史册。

韩国在七国中为最小,而所处地位却最重要。三家分晋时期,韩国得到的最大利益,莫过于上党高地。上党高地也是韩国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的根本,韩国很快就兼并了郑国。战国时代最大的铁矿山——宜阳铁山就位于韩国,因此韩国的冶铁技术十分先进,时称“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韩卒之勇,一人当百。”几乎是和秦国商鞅变法同时,韩国进行了申不害变法,申不害在韩国变法改革韩国实力大增。

但由于韩国地处四战之地,缺乏战略纵深,刚开始还能扼制秦由函谷关东进之道路,秦要并灭六国,必须首先灭韩,因此秦与韩进行了连续的战争,经过秦国的多次打击,韩失去了函谷关,土地日渐缩小,韩于是向秦表示愿为藩属。秦始皇十七年,韩王安九年(公元前230年),秦为彻底灭韩,派内史腾率兵再度对韩进攻,韩无力抵抗,内史腾指挥秦军攻克韩都,俘虏韩王安,把所得韩地改建为颍川郡。这样,韩成为当时六国最先被灭亡之国。

赵国地处北方,方圆2000里。在赵武灵王时,倡导胡服骑射,革新政治,富国强兵,迅速崛起,成为后期秦国的劲敌。秦国曾一度打算联合齐国瓜分赵国,但均未能奏效。赵武灵王也一直谋划着从陕北南下直取秦都,但直到赵武灵王死去都未能实现,随后赵国火中取栗得到上党,却引火上身,遭到秦军大规模攻伐,赵王放着本国良将廉颇、李牧等不予任用,竟听信谗言妄加诛黜,最终四十万大军被纸上谈兵的赵括全部葬送。秦军包围赵都邯郸,在信陵君和各国的帮助下才不至于灭国。随后秦国派再次伐赵,始终未能从李牧手中得到便宜,秦国派间谍贿赂赵王宠臣,离间赵王和李牧的关系,并破坏赵国和其它五国的联盟。最终赵王自废武功,再次被秦军包围邯郸,开城投降。

魏国失去崛起窗口后,一蹶不振,成为了齐秦两国的棋子,即便中间出过不少能人异士,但只能续命,却不能自保。韩国赵国灭亡后,失去屏障的魏国直接暴露在秦军面前,秦军占领魏国城邑,包围魏国都城大梁,大梁地处平原,唯有黄河保卫,此时的魏国已是砧板上的鱼肉。于是秦国决定先灭魏,再伐楚。

本来魏处于“天下之枢”,具有优越的战略形势,但由于战争频繁,大量削弱了魏的实力。多年来,在强秦的进攻下,节节败退,不断割地求和,魏国大河以北领土被吞食殆尽。秦始皇二十二年,秦派兵进攻魏国首都大梁。秦战地统帅王贲认为大梁城垣坚固,很难在短期内攻拔,于是引大沟之水冲灌大梁城,经3个月战争,城垣崩塌,魏王假出降,被王贲所杀,魏国灭亡,秦以其地建为东郡。

燕国春秋初期尚属极弱小之国,到燕昭王时,励精图治,疆域扩大,国力日强,曾北至辽东,西至上谷,南与齐、赵接壤。到燕王喜当政时期,非但不与近邻赵、齐修好,且常常发动混战,劳民伤财,国力损耗巨大,成为六国之中略强于韩的弱小之国。秦军借灭赵余威,迅速进攻燕国,燕太子丹派荆轲刺秦王不成,反而招来秦军更大规模的进攻,最终太子丹在逃亡过程中被部下刺死,余部则在不久后被消灭。

楚国幅员辽阔,势力强盛,即便在战国初期被秦军占领了都城和西部的一大片领土,但仍拥有今河南西部及东南部,山东南部,湖北、湖南两省,洞庭湖以东和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全部的巨大国土,国土虽大,但有用的土地却不多。而且楚国在变法失败后,一直无法摆脱贵族执政的局面,且不成熟的郡县制导致国内凝聚力一直很低,这个问题在伍子胥破楚的时候就完全暴露出来了。而且楚国在外交策略上一直存在着巨大失误,被秦国玩弄于股掌之中。而此时的秦国占据巴蜀和长江汉水上游,对楚国具有地理上的优势,秦国占据中原后,可直接南下攻楚,战略上呈掎角之势。楚国有限的兵力自顾不暇,只能依靠地理优势做有限的防御反攻。

秦王不敢掉以轻心,先否决了老将王翦的60万大军的请求,指派李信率20万军队南下伐楚,刚开始还比较顺利,到了南方山林地带,却被楚军打得丢盔弃甲。秦王只好亲自请王翦出山,王翦采取缓慢推进的战术,凭借秦国大后方的物资支持,历时数年才完全灭掉楚国。

齐国名为东方一霸,实则经济文化昌盛,军事力量却有限,始终未能打开局面,被困于胶东半岛。且山东地区中间隆起,西部和北部为平原,却暴露于边境,这个问题在乐毅伐齐的时候就严重暴露。且齐国与秦国较为遥远,始终未被攻击,上下宴然,长期处于和平环境,不备兵革,不修战备,政治上达惊人的麻木程度。后任的几位齐王十分昏庸,不懂唇亡齿寒的道理,坐以待毙。等秦国大军兵临城下的时候,齐王毫无准备,直接不战而降。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你可能感兴趣的:(《资治通鉴》:秦王扫六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