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天空之眼》有感

电影《天空之眼》有感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天空之眼》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故事,无人机追踪到恐怖分子,本计划逮捕,后因危险太大而改为用无人机发射导弹摧毁目标,但在执行过程中,起初是因为恐怖分子是英国人,要不要执行袭击计划?后因一个小女孩进入袭击范围,又出现了决策分歧:要不要炸死恐怖分子,而让进入袭击范围的小女孩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首先,我们看第一个产生分歧的问题:军方指挥者发现了通缉的3号和5号恐怖分子,决定发动袭击,而政府一方的代表认为恐怖分子是英国人,拥有英国国藉,所以只能逮捕,不能发动袭击。

第二个问题是当一个卖饼的小女孩出现在袭击范围内,还要不要发动袭击?军方的代表认为,应该在恐怖分子发动自杀性恐怖袭击前发动袭击;政府一方的代表认为不能以牺牲无辜的生命为代价。


在电影中,双方争论话题的焦点在不是谁对谁错,而是各自作出判断决策的依据是什么?是以主观判断为准,还是依客观事实为准?

在《这才是心理学》一书中提到,鲜活性会影响人的决策。

在《思考,快与慢》中谈到,判断与决策是直接受好恶这样的情感所左右的,没有什么思忖和推理可言。

因此,在电影中,回答了第一个问题:我们发动袭击并不是因为他们是几号恐怖分子,而是因为,我们现在掌握了他们发动恐怖袭击的证据!同样,对恐怖分子发动袭击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伤害,不能让英国国籍成为恐怖分子的保护伞。

在现实生活中,面对这两种问题时,又怎样避免主观判断,而选择理性决策呢?

跳出系统看系统。站在上帝的视角,以上帝之眼看待世间万事万物。

如果我们只是看到事情的表象,而忽略问题背后的本质,在系统内思考,永远无法解决问题。

就如电影中出现的问题那样,如果单方面只考虑发动袭击会不会炸死小女孩,问题就变成了要不要救小女孩,以及怎样救?这个问题也是电影中双方争论的问题,这会忽视背后更严重的问题:恐怖分子制造的恐怖袭击对更多的小女孩生命造成伤亡又该如何处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电影《天空之眼》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