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为何有口难开

多年前的一天,一个12岁的小男孩想做一个频率计数器,但家里负担不起这么贵的“兴趣”,所以小男孩想了个办法,打电话给当时惠普的CEO。

电话打过去,正好是CEO本人接的,小男孩说:“你好,我叫乔布斯,今年十二岁,是个中学生,我想做一个频率计数器。我就想问问你,有没有多余的器件可以给我用。”

听完这段话,CEO笑了,让这个小男孩没想到的是,这位惠普CEO不仅慷慨地给了他频率计数器的器件、频率计数器,还在那年夏天让他到惠普的计数器组装流水线工作。

这个小男孩儿,就是苹果创始人Steve Jobs。乔布斯说:“在我求助于人的时候,我发现他们没有一个不帮我的。”

然而,大多数人不仅做不到像乔布斯那样向“大人物”求助,甚至连求助身边人都有很大的障碍。

为什么我们如此不喜欢求助呢?

误区一:把自己当成“执行者”

罗振宇曾说:很多人进入职场时依然有很强烈的考试思维,职场跟考场不一样,职场中到处都有得“抄”,这个抄就是求助,找人协作。

职场是公司付你报酬,一个任务交给你,你就是这份工作的owner,遇到了问题,该向谁求助就向谁求助,该向老板要资源就要资源,你需要做的是get things done。

社会规则不是考试规则,你不需要一个人单打独斗来证明自己,把所有事情搞定才能证明你的能力。

误区二:把求助当欠债,迟早要还的

现代社会分工细化,很难有什么事情是完全独立于外界的,我们需要求助别人,也常常被别人求助。

武志红在《巨婴国》里曾说:“很多人怕麻烦别人,但是,不麻烦彼此,关系也就无从建立。有这种麻烦哲学的人,难以发出对关系的渴望,所以势必会退回到孤独中。”

人情和商品不同,不需要斤斤计较,今天我欠你两分,明天你欠我三分,你来我往间,账算不清了,交情却建立起来了。

求助不是欠债,而是建立信任的方式。

误区三:没有偶像的命,得了偶像的病

内心真正强大、对自己有信心的人,是不畏惧向人求助的,他们认为求助不是证明自己能力不行,而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板和不了解的领域。

知道自己不知道,并愿意承认也是能力。越是对自己不够有信心,才越不敢求助。

没有偶像的命,就不能得偶像的病。

误区四:脆弱的玻璃心,经不起拒绝

有时候甚至都还没有开口,光“脑补“ 别人拒绝自己的场景,就觉得丢脸、伤自尊。

一部分人在面对他人拒绝时,倾向于归因为自己的个人特质:

“可能是我害怕被伤害,所以在他推开我之前,我已经推开了他。”

“像我这种人,可能永远也找不到幸福吧。”

但另一些人在面对拒绝时,倾向于从外部归因,认为被拒绝这件事和自己的关系并不大。

所以能看到那些善于求助的“厚脸皮”,很少因为别人的拒绝而低头丧气,因为他不认为自己有问题,他认为是别人的问题。

而内向归因的人更害怕遭到别人的拒绝,所以干脆憋在心里,认为只要不开口求助就不会遭到拒绝。

但如果你不愿意或不懂得求助,仅靠自己的力量,怎么会走得远呢

其实,我们需要懂得一点,如果你的求助姿势是正确的,即便被拒绝,也不是你的问题。

(水文不水,干货自取)

你可能感兴趣的:(求助为何有口难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