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恩子:“刚才你说大清国要完?”
常四爷:“我爱大清国,怕它完了!”……
吴祥子:“锁上他!”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鄙人做物联网项目有两年多了。一直忙于工作,无暇思索,现在新年伊始,静下来理理思路。鄙人是电子工程专业的海龟博士,曾在硅谷的半导体公司工作,回国后创业做过一个智能电表的物联网App,后加入GE做工业物联网相关应用。从06年接触RFID,08年做WSN(Sun SPOT),到2015年开始做物联网,各种相关软硬件产品都用过一些,也算是摸爬滚打过了。
物联网产业链很长,领域很广,话题很多,产品很杂。不敢妄加评论,仅从使用者的角度谈谈工业物联网里的Predix。如今在不舍中别了老东家,入了新主家,已经不用Predix了,但写点浅见供日后留念。
事实胜于雄辩
Predix是GE推出的工业物联网云平台,近几年备受关注,我就不必赘言了。
往往,IT对OT带来的效率提升是难以量化的,现在去评价Predix的成败还为时尚早。且不论GE打造它花了多少人力财力,不论它带来了多少左口袋进右口袋的收益,也不论它由于政策性原因还未在大陆落地。单从Predix的现状来看,还是有点尴尬的。它的诞生,并没有给用户减轻多少开发负担,也没有给最终用户带来直观显著的效率提升,用户量也没有指数级的爆发式增长。我觉得如此种种,
是因为决策层在最初设计的时候,就没有把一些问题想清楚。
Predix的客户定位不够明确
使用Predix服务的,究竟应该是工厂?是工人?还是工厂以外的技术发烧友?还是说Predix云上订阅式的标价只是摆设,具体应用还要联系官方去定制化开发,然后整体报价?……
到底该不该让用户写代码?
如果看看Predix的官网社区等等,便会觉得俨然一副
把世界人民都培训成全栈工程师的节奏,想让用户成为前端+后端+嵌入式+云计算+电力医疗航空制造业通吃的大拿。Predix难道就没有想过,如果用户都这么牛了,那要你何用。
无论是谁使用,让用户承担大量开发工作是不明智的,因为这样给用户增加了不确定成本,并导致应用小而杂乱,难以标准化,给平台推广造成重重困难。
Predix的商业模式也不够明确
它想像苹果的App Store 一样打造一个完整的工业生态,让用户踊跃参加到开发大军,做出成千上万的工业应用,互利共赢。初衷是好,可天不遂人愿。工业物联网非比消费物联网,工业惯性和应用场景的多样化导致其难以大一统。
工业用户更关心的是自己的业务领域,更愿意使用App而不是开发App。而众多第三方公司又不具备开发完整的工业级App的能力。试想:有多少像开发手机App一样的小型团队或个人开发者做出的工业级应用,能让资产动辄上亿的工业企业放心去用呢?这些重量级的工业企业,更倾向于针对自己的业务在Predix上另行开发。但与其花成本在Predix平台上开发,倒不如另起炉灶自建平台。自建的平台不必像Predix这么强大,但够用即可。如此等等,让Predix的应用场景变得尴尬。
工业物联网究竟应该以C2C的平台模式存在,还是以B2C的整套模式存在,还是以B2B的模式存在,这个问题目前还难以下定论。但不妨联想一下其他行业的例子。
过去买毛坯房装修,都是业主个人跑遍家装建材市场,买瓷砖,壁纸,涂料,灯具,炉灶等等,再请装修队到家整合,除非自己是装修队的工头,否则是无法完成装修工作。现代的房屋,大部分是整装完毕,让用户拎包入住。即使对于毛坯房,用户也可以选择装修公司按所选风格进行整装,达到一站式服务的效果。
这在工业物联网中,就相当于让用户在以下方式中二选一:
a)自己选择网关,数据库,前端界面,服务器,通讯协议等每个环节,最后找外包公司整合;
b)直接享受设备接入,数据汇总分析和提高业务的优化服务。
哪种方式是多数业主喜闻乐见的,我想不言自明。可以料想,以第一种方式存在的工业物联网,断然不是一个理想的终极模式,而Predix目前采用的恰恰就是这种方式。如果它不能进化到第二种方式,或探索出新的第三种方式,我想它未来依然会很尴尬。
第二种方式是否有“回到解放前”之嫌?
可能有人会说,第二种方式还是传统的高度定制化的工业服务方式。工业信息化系统原有的模式就是每家有各自系统,每条生产线有各自的软件,遇见一个流程拉一套组态界面。现在如果工业物联网不做平台,而是对每个业务提供整套服务,是不是说就倒退了,是不是说各个行业间闭关锁国增加隔阂。我认为不然。工业物联网应该使每个业务的信息系统标准化和互通化。增加【
整体的复用性】而不是【
细节的复用性】。不必让用户自己陷入繁冗的开发工作。
Predix或许应该考虑不在平台上提供细小的服务,而是提供电力、医疗、设备制造等行业的整体应用。以后所有新开拓的风电厂用户,可以接入平台上的风电应用;所有新开拓的火电厂用户,可以接入火电厂应用;所有新建的医院,可以接入到医疗应用等等。这才是王道。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行跨行业的信息整合和数据相关性分析等,去除孤岛效应。这才起到工业物联网应有的威力。
古代,中央集权是潮流,偏安者断不能久安。现代,去中心化是潮流,各司其职依然可以互通有无。
工业物联网起到的作用应该是规范标准,整合资源,提高效率,降低系统性风险。而不是越俎代庖地盲目大一统。
广度优先还是深度优先没有想清楚
拿网络社区做类比,有的社区针对某领域,例如CSDN,虎扑体育;有的社区包罗万象,如百度贴吧,知乎;此外,用户还可以自己选择开一个博客,发表各行各业的文章。
工业物联网平台该横向扩张还是纵向深入,还是可以兼顾?这个在试探阶段就应该想清楚。从这个角度去看其他一些工业物联网平台,比如徐工云,跟云,Mindsphere等,相对来讲更加从自家业务出发,有针对性一点。(不过也就一点)
业务逻辑更重要还是工具更重要?
几大知名互联网公司都不是做互联网的。百度是做搜索和广告起家的,阿里是做电商起家的,腾讯是做聊天软件起家的。它们都只是利用互联网作为工具。
那工业物联网公司是不是也不应该做物联网?这个并不能鲁莽地否定。但究竟应该为了用技术而去用一项技术,还是应该为了业务而用一项技术,工业公司如果没有权衡好,便舍本逐末,冷暖自知了。
周总理曾对科研工作者说:“人民关心的不是煤气燃烧的化学反应,而是打开火就可以烧饭。”现在铺天盖地都是物联网的技术讨论,大小公司都往这个词靠近,物联网平台不下百个,到底挣不挣钱也没几个人知道。可无论有多少炒作,究其根本,
用户买的不是物联网技术,而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看看共享单车,小米智能家居这样的应用场景,大众就很喜闻乐见嘛。只要简单易用,用户满意,其实并没有多少人关心是否用了物联网技术。就好比现在大家天天用手机,可谁会细想这里到底用了多少贝尔实验室当年研发的技术。所以我认为还是要注重业务,物联网是工具,它若能帮你提高业务,你就用它;如果不能,就不必盲目跟风。
总而言之,一家工业公司如果做物联网,一定应该想明白物联网能帮助实现什么,能提高多少效率,能多挣多少钱。
----- 写在后面
古代,中央集权是潮流,偏安者断不能久安。现代,去中心化是潮流,各司其职依然可以互通有无。
工业物联网起到的作用应该是规范标准,整合资源,提高效率,降低系统性风险,而不是越俎代庖地盲目大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