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同窗——华东考研试题选

答同窗——华东考研试题选
 
刘志波 2002-1-6 上午 10:45:53
 
1. 你是如何理解教育技术概念中“技术”的含义的?基此谈谈你对教育技术学的知识结构和学科性质的认识。 
 “技术”(technology)一词源于希腊语“techne”,原意是“艺术(art)、手工艺(craft)和技巧(skill)。古希腊人把“techne”看成是“一种特殊的活动和一种知识”。例如,柏拉图认为,“techne”是系统的或科学的知识;亚里士多德认为,“techne”是人类为了从事智能活动而对知识的系统应用。随着人类发展到工业化社会,“技术”一词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但是对技术的理解却多种多样。例如,哈维.布鲁克斯(harrvey brooks)把技术定义为“技术就是运用科学知识以可以复制的形式来解决问题”。西蒙(simon)认为“技术是为了保证人类掌握物质世界,通过应用科学、可靠的原理(law)而设计的一种理性的法则(discipline)”。《辞海》技术定义:“根据生产实践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广义地讲,还应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它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和方法。” 由于人们对“技术”理解的差异,导致在教育领域中对“教育技术”认识的多样性。例如,拉姆斯登(lumsdaine)于1964年提出,应该从两个方面理解教育技术:一方面,教育技术是利用设备来提供教学材料;另一方面,教育技术是科学原理的在教育中的应用,特别是学习理论的应用。从一般意义上讲,教育技术由以下三个方面组成:硬件、软件和潜件组成。学科性质:(1)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领域中的分支学科。首先,从教育技术学发展的历史上来看,它是在视听教育及程序教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次,从其内容和知识结构来看,教育技术学也是教育学科的内容。再次,国家也将教育技术学列入教育学科的分支学科。 (2)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研究中的技术学层次的学科。教育技术学着眼于改善现实和未来的教育,开发出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技术和系统,通过实际、反复评价其效果,将其改善得更加完善。(3)教育技术学是方法论性质的学科。 

2. 什么是系统方法?它对教育技术的发展产生过什么影响?它与教育技术有什么关系? 
系统科学方法,或简称系统方法,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加以考察的方法的总称。运用系统方法时,首先要将系统的整体性作为基本出发点,并从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相互联系方式、历史演变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辨证关系中综合地、动态地、精确地考察对象,努力协调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达到系统整体最佳的要求。系统理论的引入和应用,大大改善了教育技术理论发展的状况。它将教育技术从对教育系统个别要素(教学媒体)的研究扩大到对整个系统进行设计、实施和评价的研究,把教育技术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将整体性、全面性、层次性、动态性以及综合与分析的结合纳入其中。可以说,系统理论的引入,对教育技术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十分重要的。 从教育技术的历史和发展来看,系统理论已成为教育技术学鉴定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它的引入与应用标志着教育技术新发展时期的到来。是教育技术最为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 

3. 以贝洛(d.berlo)提出的smcr传播模式为例,说明教学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贝尔洛的smcr模型:1960年贝尔洛(d·k·berlo)在5w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smcr模型(source—message—channel—receiver),如下图: 

smcr模式,明确形象地说明传播的最终效果不是由传播过程中某一部分决定的,而是由组成传播过程的信息源、讯息、通道和受者四部分以及客观存在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共同决定的,而传播过程中第一组成部分又受者身因素的制约。从信息源和信息接受者来说,至少有四个因素影响信息传递的效果:1、传播技能:传者的表达、写作技能,受者的听、读技能均会影响传播效果;2、态度:包括传者和受者对自我的态度,对所传信息内容的态度,彼此间的态度。3、知识水平:传者对所传递内容是否完全掌握,对传播的方法、效果是否熟知,受者的原有知识水平,是否能接受所传递的知识等都有将影响最终的效果;4社会及文化背景:不同的社会阶层及文化背景也影响传播方法的选择和对传播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再从讯息这个要素来看,它也受讯息内容,讯息要素以及讯息处理、结构安排和编码方式等各种因素的制约而影响最终的传播效果。最后,从信息的通道看,不同传播媒体的选择以及它们与传递住处的匹配也会引起对人们感官的不同刺激,从而影响传播效果。

4. 什么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哪些基本观点?试对这些观点进行解释和评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 piaget)。他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他所创立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学派被人们称为日内瓦学派。皮亚杰的理论充满唯物辩证法,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也称“图式”)中,即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即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可见,同化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图式扩充),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图式改变)。认知个体(儿童)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当儿童能用现有图式去同化新信息时,他是处于一种平衡的认知状态;而当现有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时,平衡即被破坏,而修改或创造新图式(即顺应)的过程就是寻找新的平衡的过程。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这就是皮亚杰关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如上所述,建构主义本来是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总之,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可以形成一套新的比较有效的认知学习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较理想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关于学习的含义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问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1. “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2. “协作”: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 
3. “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此外,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4. “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在大脑中的长期存储形式就是前面提到的“图式”,也就是关于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由以上所述的“学习”的含义可知,学习的质量是学习者建构意义能力的函数,而不是学习者重现教师思维过程能力的函数。换句话说,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5. 课堂教学用的投影片可以用哪几种方法制作?这几种方法制作的投影片各有什么特点? 
总体上来分,投影片可以为以下三种方法来制作: 
1、 绘制法来制作投影片:是指在各种透明材料上用手工绘制投影片的方法。不同的材料需要不同的绘制方法。它们都具有价格便宜、透明度高、彩色效果好等优点,但绘制投影片效率低,须专业知识。 
2、 利用感光胶片制作幻灯片、投影片:利用感光胶片制作幻灯片、投影片速度快、质量好,既可以少量制作也可以批量生产,应用相当广泛。成品适中,也须具备专门的知识。 
3、 印制法制幻灯片、投影片。包括印刷和复印。比较适合大批量生产幻灯片,效率高。 

6. 录音机作为教学媒体有哪些优点和局限性?它适用于什么范围?在外语教学中具体有哪些应用方法? 
优点:录音是比较便宜的教学媒体。录音磁带可以长期使用,如果需要,可以滴水成消磁后重录。录音材料得到,使用简单。可以改编,可以用于小组或个别教学。因失明或文盲而没有阅读能力的学生,可以通过听录音来学习。对于年幼和不能阅读的学生,听录音可以提供早期语言经验。听觉媒体可以提供比印刷媒体更富戏剧性的口头信息。便携式盒式录音机相当普及,许多学生都有自己的录音机,而且可以使用电池供电,全球在各种场合学习。便于复制、需要多少就要复制多少,而且复制速度快。录音机的操作方便,放音、暂停和重听等功能使学生对录音作出有效反应。 
录音的局限:录音内容的顺序基本上是固定的,要改变原来的顺序只能重新录制,这将耗费时间和经费。单纯听录音,没有礼堂材料相配合时,不易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如果学生的听觉技能和经验背景同学生相差很大,则难以确定一个合适的提供信息的步调。由教师来制作录音材料,质量上难以保证。录、放音设备的最初费用也是一个问题。 
适用范围:录音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可以用于教学的所有阶段,从一个课题的引入直到对学习的评价,都可应用。特别是在学生自定进度学习方面,其作用尤为明显。因为录音机是一个非常耐心的教师,掌握知识快可以回忆学习进度,而掌握知识慢的学生则可以反复重听教材内容,直到学会为止。 
在外语教学中可以利用录音来进行听力训练,跟读练习。通常采用二步式、三步式或四步式方法编制教材。 

7. 列出电视分镜头稿本的形式和主要栏目。然后,任选一个自己熟悉的教学或培训课题,编写一段包含10个左右镜头的稿本。 

镜号 景别 技巧 长度(秒) 画面 解说词 音乐 效果 
随便自己去编写内容吧。 

8. 举例说明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选择教学媒体的几点主要依据,并简单描述选择教学媒体的若干具体方法。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主要选择媒体的依据是:1、依据教学目标:每个单元、每个课题、项目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即具体的教学要求,比如要使学生知道某个概念,或明白某种原理,或掌握某项技能等。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常需使用不同的媒体去传输教学信息。以外语为例,让学生知道各种语法规则与使学生能就某个题材进行会话是两种不同的教学目标。前者往往采用教师讲解,辅以板书或投影材料,使学生在井井有条的内容安排中形成清晰的;后者往往采用角色失学并辅以幻灯或录像资料,使学生在情景交融的沟通条件下掌握正确的言语技能。2、依据教学内容:各门的性质不同,适用的教学媒体会有所区别:同一学科内各章节内容不同,对教学媒体也有不同要求。如在语文学科中讲读那些带有文艺性的记叙文,最好配合再造形象,所以应通过能提供某些情景的媒体,使学生有亲临其境的感受,以唤起他们对课文中的人物的想象,以加深理解。3、依据教学对象: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不一样,选用教学媒体必须考虑到也们的特征。4、依据教学条件:教学中能否选用某种媒体,还要看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其中包括资源善,经济能力,师生技能,使用环境等, 
选择媒体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四种方法,它们是问题表、矩阵式、算法型和流程图四种方法。具体参考<教学设计>p199-p201. 

9. 什么是远距离教育?以传播信息的媒体划分,它有哪几种方式?这几种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远程教育或远距离教育指的是学习者和教师处在不同的地点,相互之间有一定地理距离,采用特殊的课程设计及教学技巧、特殊的电子或其它科技传播方式、特殊的组织与行政作业配合传播学习内容,达到特定的教学和学习目的。 
在19世纪早期和中期,远程教育技术(如打印机,收音机和电视)的特征是单向传输 。这一时期远程教育技术主要用于从老师到学生的信息传递。这种传递模式没能起到学生之间沟通的作用,仅实现了师生之间有限的交流。第一代传输技术还受到时间的限制(例如,学生们收听收音机和收看电视节目的时间是预先安排好的)。 
第二代技术出现在1960年,大大改进了第一代技术对时间的依赖性。录像机和有线电视的出现,使远程教育课程传播部分不受时间限制,将录制好课程内容的录像带发给学生使他们可以随时观看。然而,在别的方面,这一代远程教育技术同上一代相比并没有太大的不同: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还是很少。 
20世纪80年代中期,远程教育开始使用个人计算机技术,不久又出现了双向视频会议。第三代远程教育技术同以前相比,教员可以传送大量更加复杂的信息给学生,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和电子公告牌进行交流。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模拟以及其他通过计算机磁盘、光盘和internet等途径的电子资源进一步表现出这一代远程教育的特色。 
第四代远程教育技术更加先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得到加强,进行交换的信息的数量和种类显著增加,所需时间变得更短。事实上这些进步更加减少了远程教育对时间和空间的依赖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虚拟大学正在成为可能。现代的远程教育融合了第二、三、四代技术。 
在划分远程教育的不同实施方式上,要着重说明的是,这并不是要表明这样一种观点,即技术越先进远程教育就一定开展得越好。不同的远程教育技术满足不同的教学和学生的需要,相应的技术成本也会不同。例如,tuckey对电子黑板、双向音频会议和实时计算机会议进行了比较,认为每种技术都有自己的优点:"通过电子黑板技术实现的视频效果对像数学这样的学科尤为适用,而实时计算机会议更适合于需要广泛讨论的学科。"另外,像学员年龄、文化和社会经济背景、兴趣和经历、所受教育程度、对远程教育方法和传输方式的熟悉程度等因素,也会影响远程教育的效果。

10. 简述个别化教学的基本含义和主要优缺点,并阐释网络技术对于发展个别化教学的意义。 
个别化教学是指以学习者为中心适合于满足个别学生需要的教学。个别化教学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个别化教学能充分体现教学的人性化特征,满足不同的学习需求。学生可以以最适合自身需要、兴趣和学习风格的方法来安排挑选知识单元。 
2. 学生获得学习资料要比在以教师与学校为中心系统中的情况更容易。这里的学习资源都是经过充分准备和详细检查的,其质量不依赖于个别的教师的教学水平,而是由优秀的教师和专家群体来保证。 
3. 目前的个别化教学系统能从读、听、看、练等多种渠道来支持学生的学习,从而使不同媒体的特点得到充分发挥。当然,能否合理的整合(而不是堆积)各种媒体是此优势得以体现的关键。 
4. 教师的帮助、劝告和指导获取相对容易。个别化教学系统能有效地减少教师的重复劳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较差或有创新思想的学生。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特点和问题给予学术上的帮助,如提供系统之外的资源,教授学生掌握系统的操作和控制,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等。 
5. 教师和学生都能得到学习结果的定期反馈。师生之间的密切接触和单元测试的成绩都能为双方表明知识掌握的程度,从而为后续学习、指导提供准备和动力。 
6. 个别化教学有利于开展“全民教育”。除了在校学生,那些无法参加正规学习的人也可通过个别化系统后地学习和培训的机会。这为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和市场。 个别化教学的缺点主要有: 
7. 对学习者的主动性要求较高,年幼或缺乏经验的学生可能无法有效地学习。学生在学习进行过程中,不仅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而且要有坚强的意志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这种方式更适合成熟的学习者采用。 
8. 适合个别化教学的课程范围和类型有限。个别化教学主要用在有关基本核心知识的入门课程上,如理、工和医学,以及某些短期的训练课程,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如实验教学和要求协作的课程如口语教学,个别化教学就显得难以应对。 
9. 建立完善的系统存在困难。设计精良的教材不仅要求教师掌握更新更高的技能,而且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目前能胜任的教师为数还不是很多,需要进行培训或进修。此外,采用个别化教学系统要求学校的行政管理更多的支持和投入,比如经费的安排、课程的设置、设备的购置、管理、维护和保养等等。 
多媒体和网络通信技术可以作为建构个别化学习环境下的理想认知工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所以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internet网络教育应用的飞速发展,基于网络的个别化学习正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并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扩大其影响。 

1. 简述教育技术的涵义,并指出它与“电化教育”的联系和区别。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教育技术是一种理论和实践。如何理解aect定义:一个目标,目标是为了促进学习,强调学习的结果,阐明学习是目的,而教是促进学的一种手段。 两大对象,过程和资源是两个对象,过程是未达到特定结果的一系列操作或活动,资源是指支持学习的资源。五个范畴,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是教育技术的五个基本领域,每个领域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范围。这五大范畴基本上可以涵盖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的主要实践领域。从另一方面说,这五大范畴也可以被我们视为教育技术学工作者的主要方法。两种性质,教育技术既是一个实践领域,又是一个理论领域。作为实践领域的教育技术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电教”,是我们所从事的事业;作为理论领域的教育技术就是我们的“教育技术学”,是教育技术学的理论体系。 
教育技术名称来源于国外,现已在我国正式使用。电化教育是我国特有的名词,至今仍被广泛使用。从概念的本质上说,教育技术与电化教育是相同的,两者都具有应用科学属性,目的都是要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实现教育最优化。两者的特点、功能以及分析、处理问题的方式也是相同或相近的,都是利用新的科技成果去开发新的学习资源,并采用新的教与学的理论、方法去控制教学过程。 但是从概念的涵盖面来看,教育技术的范围要比电化教育广泛得多。教育技术指的是所有的学习资源,包括与教育有关的一切可操作的要素;而电化教育所涉及的则主要是利用科技新成果发展起来的声、像教学媒体。由此,在处理问题的方法方面,教育技术主要采用了系统的方法,它所考虑的是整个教育的大系统,即“教与学总体过程的系统方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它能运用于教育系统的不同的层次,可以是教育规划方面的宏观问题,也可以是课程开发层次的问题,还可以是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而电化教育虽然也用系统的方法来考虑、处理问题,但它的重点放在电子传播媒体的选择、组合和应用的小系统。当然,电化教育有时也涉及到较大范围的问题,不过更多的情况是大中系统的其他因素作为不变条件,而主要去研究小系统的控制和变化效果。 如此看来,电化教育是教育技术的一个部分,是教育技术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的产物,是注重现代媒体的开发和利用的阶段性的教育技术,是狭义的教育技术。那么,就现在的特定的阶段来说,电化教育与教育技术这两个名称哪个好一些呢? 先从形式上看,相对电化教育的非电化教育,不可能是别的什么东西,就是以传统媒体进行的教育。而教育中各种媒体是分不开的,人为分开就是自我孤立。于是,什么电教课、电教过程、电教教法等两级术语就显得很苍白,没有生命力了。教育技术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与它相对应的方面是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方法等,教育技术与这些范畴之间保持相对独立性就无可非议。再从实质上看,抽去这两个概念的公因式或同类项“教育”,剩下的是“电化”和“技术”。什么是“电化”?它无非就是电气化和电子化的现代媒体及其应用,由此带来的上述局限性就无法回避。什么是“技术”?技术是“科学和其他有组织的知识在实际任务中的系统运用”,它包括物化技术和智能技术。前者指解决实际任务中使用的工具和设备,如教学媒体;后者指解决实际任务中使用的策略和技巧,如教学设计。这些工具、设备、策略、技巧的使用不是盲目的,也不是只凭经验的,而是服从于一定科学理论的指导的。 因此,尽管电化教育名称在我国已有较长的历史和很广泛的群众基础,但是从全局和长远的观点看,用教育技术名称取代它,则是必然的事情。 

2. 教育技术从本世纪50年代起在世界各国得到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它对我国当前的教育起到了什么作用? 
主要原因不外于三个方面:1、教育的需求。2、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3、教育技术本身发展的需求。二战以后,随着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对教育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以及人们对教育技术的热情,直接导致了大量新的理论的引入,如戴尔经验之塔,行为主义心理学以及教育学和教学论方面一般理论,系统理论等,使得教育技术再也不是单纯的媒体技术,真正地脱离无源之水的物理观、设备观时代,进入了教育技术发展的一个崭新时代。利用更概括领域的学习资源、强调个别化与个性化的学习、利用系统方法。这三个概念综合成一个总的促进学习的方法时,它们就创造出唯一的教育技术学领域,并因此创造这个领域的基本原理。 
对于我国的教育改革,素质教育都有具大的意义:1、教育信息化、2、是当前教育的制高点与突破口。3、网络教育 

3. 试析传播与教育的关系,并阐述传播理论对教育技术发展的意义。 
传播泛指信息的交流活动,广义的信息交流存在于生物我非生物的各种系统之中。在人类生活中,人类与之进行信息交流的对象是多种多样的。除人与人之间的住处交流外,人还与动物、机器、大自然甚至于外星球不断地进行着信息的交流活动。

你可能感兴趣的:(考研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