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的南橘北枳现象

之前写过一篇文章,提到科技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有这么一段:

"...信息技术只不过是其中一环,提高信息处理速度以便快速响应市场,或者在战场帮大炮确定方位和角度。我所受到的“毒”教育,以科技为无上光荣,现仔细想来也只是经济链条中的一环,地位并没有高到上天。"

当时我说崇敬高科技的思想,是”毒“教育所致。不过最近又回想了一下,认为国家重视科技确实没错,有点儿否定之否定的意味呵。

科技立国,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确立的一条指导方针,邓小平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话经常刷在一些大大小小的墙上,它切合了当时的实际情况,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在上世纪,学子中流传着“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顺口溜,学好数理化,考理工类大学,然后找科技类工作,是一条阳光大道。当时社会对科技对新知的渴求与宣扬,影响了整个国家,到今天中国科技实力提升,各条战线科技成果喜获丰收,也影响了一代人。

另一方面,在香港,和一些步其后尘的消费性大城市,科技专业不大受欢迎。香港学子最喜欢报考的科目是医科,其次法律,金融,商业,一般人对科技专业不感冒,科技公司规模普遍不大,加之科网泡沫曾经破灭过,大家心有余悸,觉得还是从事医法金专业最稳当。

那么,科技到底是不是一个好专业?社会现象也纷繁难辨,一边是大力宣传STEM教育,AI发展如日中天;另一边是IT行业的职业危机日盛, 大厂清理三四十岁以上的人。

这让人困惑,科技到底重要吗?大陆重视科技,以科技立国,而香港冷眼看科技,sales立市,孰对孰错?

其实两者都有理。

对于国家来说,必定要发展自己的科技事业,因为,很多必需的高科技产品是买不来的,尤其是一个大国,增进国防力量,空间探索,提升各行各业的工业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是时代对大国的要求,否则就会处处受制于人。科技仿佛一个国家的筋骨,缺乏高科技水准是难以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国家必定要投钱大力发展科技事业。

另一方面,如香港,它只是一个城市,只要有一两项优势,比如旅游,金融,就可以赖以生存,甚至生活得很好,所以不用考虑得那么全面深远。做好眼前一亩三分地,需要的东西基本靠买买买,没必要什么都自己制造,卖家也不忌惮卖给香港一点高科技东西,因为量少。就连辽宁舰,当年就是一名香港商人,以经商的名义从乌克兰买回来,如果大陆直接买是买不来的。港口城市有了贸易和生意往来足矣,这里可以是港口,是金融中心,是旅游城市,再加一些软实力,如法律等各专业服务,用来保证金融旅游等活动顺利进行。至于科技不成气候,就让隔壁去做吧!

所以看待事物,不光看它本身特性,还要看它所处的环境,好比淮南为橘和淮北为枳。

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说,科技行业到底好不好,要分辨是处在哪个环境中,是否在时代的风口,站对地方才能顺着时代的步伐向前发展。


高科技的南橘北枳现象_第1张图片

南橘北枳(同淮橘為枳)是記載於《晏子春秋·內篇雜下》的一則寓言故事,現已成為一則成語,表示橘樹栽在淮南就是橘,而栽在淮北卻變成了枳,以此表示同樣的事物會因為環境不同而發生改變。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科技的南橘北枳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