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您还在批阅别人的人生吗?

网络上有这么一个段子,非常幽默地调侃了大部分网民的早起日常:

早晨看朋友圈,让人有一种皇帝批阅奏章的感觉!大事小事潮水般涌来,需要作判断,提建议, 做批复,再转发。各种忧国忧民,各种踌躇满志,各种醒世恒言,各种心灵鸡汤,各种美容美食。而点赞的意思则是:朕知道了!

其实,你阅读的忧国忧民文章,很可能是作者凌晨三点的人生思考;你随手转发的心灵鸡汤,很可能是自媒体工作者修改了三遍的稿子;你点赞的照片,很可能是朋友从十三次自拍中精选出来的。

所以,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下去,会给你的人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要说最大的影响啊,有可能会是这样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身为发布者的他们思想层次越来越高,工资越来越高,生活越来用丰富。而不断过着“皇帝”瘾的你,还停留在日复一日批阅别人人生的自我陶醉之中。

身处信息时代,懂得应用知识实现自己价值的人,能收获时代的馈赠。而不会应用知识的人,只能看着别人在时代的大舞台上发光发热,璀璨夺目。

同样,日本的效率专家原尻淳一在《高效能阅读》中指出:

世界正以惊人的速度变化着,竞争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连公司的体系建设也追之不及。置身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应该尽快拥有能够塑造创意的“个人”体系,做好准备以迎接即将到来的机遇。

指出这一点的原尻淳一,是龙谷大学经济学部客座教授。1972年生于日本埼玉县,获得龙谷大学研究所经济科研究硕士学位,毕业后进入知名广告公司工作,随后在大型唱片公司从事艺人、电影、动画的营销和企宣工作,继而加入Bloom Concept,负责面向大型制造商的新产品开发、营销等咨询工作,并任企业培训讲师。与其他作者合著有《“职业未来地图”的画法》《整理的艺术3》等作品。

你别说原尻淳一头衔这么多,看起来很厉害的样子。他在小时候原本是个“不善读书”的人呢!现在的原尻淳一不仅掌握了许多超高效、超高质的读书技巧,还被称为效率专家。

我们可以从《高效能阅读》,窥见他的成长过程与学习技巧。这本书中的89条阅读技巧,记录了他是如何循序渐进,从一个阅读“小白”,一步一步走向阅读“大神”,并做到了他所说的“拥有能塑造够创意的‘个人’体系”。

“皇上”,您还在批阅别人的人生吗?_第1张图片

原尻淳一在《高效能阅读》这本书里介绍了自己亲测有效的89条读书技巧,这些技巧可以划分为四大部分:打造善读体质的技巧、速读的技巧、收集信息的技巧,以及建立个人数据库的技巧。


打造善读体质的技巧


原尻淳一在《高效能阅读》中提醒“不善读书”的人,可以通过一些亲近书的方法,以此挑起自己对读书的好奇心,从而培养自己的读书体质。比如参加读书会,了解他人对书的想法;或者是听听播客,利用线上的资源听书本里的内容;又或者是看看TED激发自己的内在动机,重启求知兴奋。

对于读完的书,原尻淳一认为最好将暂留在思维中的信息,以可视化的形式存储在网络上。如此一来,还能标注你阅读时理解的重点。像很多人常用的豆瓣网站,就可以很好地用来标注重点。

《高效能阅读》中介绍了三种可以刺激读书欲望,以实现持续性读书的方法。

第一种,是激发求知兴奋,还要有能通过读书互相激励、共同进步的伙伴。比如加入一个你喜欢的读书社群,和同伴一起读书。

第二种,是促进读书的环境设定。比如我们可以先买个书架和沙发,在家里打造一个私人图书角,享受悦读时光。

第三种,是提高书店的利用率。比如经常参加实体书店的各种活动,增加自己了解书的机会。

其实,这都是一非些常轻松的技巧,旨在制造一些契机,引发读者与书的一场“恋爱”。


速读的技巧


所谓速读术,其实就是事先对关键词有所意识,怀有问题意识找到线索后,在其带动下进行快速、多次阅读的读书技巧。

具体的速读技巧,原尻淳一总结出这三点:

第一点,是仔细阅读目录,选定自己该看的章节。最重要的是把自己当成作者,具体想象如果自己就是这边书的作者,会写什么内容。

第二点,是对特定章节进行“跳读”,并把重点做标记。这时的阅读,还是以速度为主的。

第三点,是仔细阅读标记的前后部分,将阅读目录后的想象与正文内容对比,找出差异。这时可以把仔细阅读后,出现的新的意见与假设写在书页空白处。

原尻淳一还建议我们还可以封面内侧空白页扉记录下属于自己的检索。

这个建议的好处是,在以后需要再次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你只要看到这个检索,书中的重点可以说是不需重新翻阅便能一目了然。

通过速读,我们可以快速获得他人的经验和教训。不过最关键的是,对于这些经验和教训,需要我们经常在实践中亲自检验,有取舍地选出真正能用的经验。还要对其加以改编,使之更适合自己,成为自己的规则。


收集信息的技巧


谷歌公司的投资基准是70:20:10的模式。原尻淳一把这个模式引入到读书之中:

要有意识地对现在所属部门的业务书籍投资70%,对支持现有业务或可能成为新业务的其他领域的参考文献投资20%,余下的10%分给完全未知的书籍。

比如,如果你是机器人产业工作者,你就要划分70%的书籍投资给属于所属部门业务的科技类,20%给可能成为新业务的人工智能类,10%给比如像《未来简史》这样思想具有前瞻性的书。

这样的划分模式,有什么作用呢?

举个例子,如果你学习经济学,那就应该在你的专业领域上积累专业的经济学知识。再带着积累的经济学知识,去洞彻其他领域比如社会学、心理学的知识关联的本质。这样做能使你对经济学知识的掌握,得到进一步深化。

非专业领域的读书,有时会意外地为你提供新的视角,让你发现经济学不同的一面。但也不能八面玲珑,比如贪心地把佛学、建筑学领域的知识都囊括了。

最好的做法是鼓起勇气锁定一个主题,形成思考的轴,有了这个轴,所有的信息都会随之而来。

到了真正收集信息的时候,要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通过这个想要的结果去锁定你准备的范围,将劳力控制在最小限度。比如你想要收集盆栽树的修剪艺术,可以只搜索盆栽修剪艺术的相关资料,就不需要把大到整个植物学的知识都搜索一遍。

收集信息的时候,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标记方式,用笔将书解剖一样做标记,对作为线索的信息进行取舍,收集与自己的产出直接相关的素材。比如有的人喜欢将杂志上的文段裁剪下来,粘贴到笔记本上。有些人则喜欢用在线文档的方式做笔记。

在进行素材收集时,不要忽略了三个要点:

1、能否用作产出内容和结构的范本

2、能否作为说服材料(数据)

3、能否用作产出的设计范例,找到自己理想的文体

当你的信息收集结束,你的工作还并不算完。原尻淳一提醒我们,要从已结束的资料中提炼有益于未来的经验智慧,时刻做好创造新产出的准备。


建立个人数据库的技巧


除了信息收集之外,原尻淳一呼吁读者,应该培养起迄今读书所得的名言、杂志的信息碎片等所有信息建成数据库的意识。

关于如何利用好互联网的便利,在云端聚合自己的知识生产系统,实现个人产出,《高效能阅读》中给出了四个建议:

1、将博客数据化。定期写日记的话,会吸引特定的读者关注。有的读者可能会在博客留话,这样作者和读者双方便可以交流彼此的意见。

2、活用“Evernote”。网页捕获功能强大,能保存类似界面截图状态的笔记,过后检索时清晰易懂。

3、活用“Dropbox”。这个适合多人参与的团队共享信息。如果是需要多人编辑的信息,那么用“Dropbox”是最方便了。

4、活用“Facebook”。实名制的特点让大家可以清楚彼此的底细,能非常放心地参与其中,不会有太多顾虑。

如果你不习惯用线上做笔记的方式,书中也介绍了几个线下笔记的技巧,比如,用名片大小的纸做一个自己的卡片式小型数据库、利用文件夹分类信息等技巧。

介绍完这些技巧,原尻淳一再次呼吁读者,停止只输入不输出的读书模式,构建属于自己的体系,切换成一个能展示自己价值的输出模式,从而得到更多的机会。


总结


正如原尻淳一所言,如何应用知识,实现创造性的产出,是这个时代给每一个人的课题。

这本书即使读书术的阶段论,又是窍门、习惯、技巧的综览。最重要的是,不要读完就算了事,请亲自实验至少其中一项,判断自己“能不能用”。

身处信息时代,你是愿意只过一把“皇帝”瘾,批阅别人的人生?还是愿意成为一个弄潮儿,去发声!发光!发热!

你可能感兴趣的:(“皇上”,您还在批阅别人的人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