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9-20—瑶

      第一章题目为中国传统及近代社会的国家与农民,作者也把它分为了两节一节讲传统社会的国家与农民,一节讲国家与农民关系的近代变迁。作者写本书的一个思路就是以“土地-治理-民情”的这样一个框架来分析相应的问题,那么第一章作者也是按照这样的思路来编写内容。

一、土地

1.传统中国在土地政策和土地习俗特点:小农为本、土地权属、农耕结合。

2.而在近代人口的增长和使得农业过密化,商业化进程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影响学术界有两种观点一种提出种植商品性经济作物导致更严重的过密化,两极分化——“二元结构”;一种认为商业化使得农村市场渐趋于发达。而农耕结合的规模也变小了,农户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松散和不稳定。

(个人感觉土地权属这块一些专有名词需要百度一下加以理解,比如:永佃权、田面权)

二、治理

1.传统社会的治理包括三部分:赋税、司法、双轨。农业赋税是国家的主要财政来源,也是农民的主要财政负担,它有着双重功能,因此韩愈提出“抚字催科”。家族主义和身份差别成为中国传统法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特征。“双轨”是由自上而下的皇权和自下而上的绅权所构成,县以上的政治通过正式的官僚机构来实现政治整合,县以下的政治奉行无为而治,政权悬空,主要通过乡绅动用私人关系来整合。为什么是绅权呢?传统社会被称为“四民社会”——士农工商,士排在榜首,可见其在社会️到地位,我们平时在一些电视剧中也加也体会到一些当地士绅在当地管理和发展中的作用。

2.近代国家治理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央高度集权,政府腐败,国家政权出现“内卷化”现象;而此时地方政权也走向了军事化道路,绅权和地方自治集合也使得地方和中央的距离越来越远,一些士绅离开农村进入城市,留在乡村的士绅也演化为了土豪劣绅,双轨政治也渐渐解体。

三、民情

1.民情包括三部分:空间、村落、家族。空间这部分主要讲述了施坚雅的集市体系理论,他认为集镇有三种:基层集镇、中间集镇和中心集镇,三种集镇分别对应中国的农村集市、乡镇和县城这三级市场。作者在村落这部分谈到了日本学者关于中国村庄到底是否构成共同体的问题的平野义太郎和戒能通孝的争论,作者更倾向于黄宗智提出的一种看法。国家与村庄的互动存在着里甲制(赋税征收)、保甲制(地方治安)和乡约制。家是中国乡村社会的核心,中国人际关系讲究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和朋友,维持社会秩序的基本计量并非法律,而是人情、关系与面子。

2.近代时期,近代城市崛起、工商业的发展使得城市和农村形成鲜明的对比,传统基层市场功能也在逐渐消失,城乡对立关系越来越严重。国家政权对村庄的渗透,不仅未能有效控制农村,反而产生“内卷化”效应,村庄结构也不断分化。另外,由于社会经济衰败、新思潮涌入、等原因家族功能在减弱,家族组织的新形势也不时产生。

四、感悟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封建社会的变迁在这一章里面得到很多体现,经济影响政治和文化,封建社会的留下的一些习俗到现在还存在,比如农村的集市。现在家庭仍然是我们最基本的社会单位,家族的观念还依旧存在,一些传统的孝文化和家文化精髓依然发光!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9-20—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