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到底招惹了谁

        近年来,宫廷戏在荧屏上掀起了一阵热潮。宫廷戏之所以会“热”,是因为戏里那些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这些故事有的涉及历史,有的涉及野史,有些连野史都不是,纯粹是杜撰。就是这些夹杂着真真假假故事的剧目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最津津乐道的谈资。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位皇帝,他的“上镜率”算是近年宫廷戏中最高的了,那就是雍正。随着《君临天下》、《江湖奇侠传》、《皇太子秘史》、《步步惊心》、《甄嬛传》等电视剧的播出,雍正一下子“火”了起来。

        雍正,其名爱新觉罗·胤禛,清朝第五位皇帝,康熙第四子,在位十三年。康熙驾崩以后,他在激烈的皇位争夺战中,以胜利者的姿态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可是雍正这个皇帝当的并不“安生”,因为雍正嗣位,在民间有种种传说。有的说:康熙临死前曾手书遗诏,“传位十四子”,而皇四子胤禛串通舅舅隆科多等人,把遗诏中的“十”字上面加了一横,下面加了一钩,改成了“传位于四子”,继承了皇帝位;也有人说:康熙是被胤禛毒死的,毒死康熙后,胤禛假拟了遗诏;还有说,康熙本来就以四子胤禛为继承人,如此等等,众说纷纭,而且这些民间传说还一度引起了学术领域作为一个学术课题进行研讨。曾有学者指出:康熙心目中的皇位继承人是十四子胤禵,因康熙让胤禵在西陲主持军务,西征之役关系到中国半壁江山谁属和清朝今后安危的重大问题,康熙所选择的必定是他最信任,认为最有能力的人。对胤禵的任命是为了提高胤禵的威信,同时锻炼胤禵。还有的学者指出:遗诏是隆科多独自宣布的, 完全可以将“十”改为“于”。更有甚者搬出了外国人,说意大利人马国贤目睹记载: 康熙驾崩之夕, 号呼之声,不安之状,无鸩毒之事,亦必突然大变。由此可以推断雍正谋父篡位是有根据的。不过也有人拥护雍正,说雍正的皇位应该是康熙的真实意思,因为康熙看到了孙子弘历(乾隆)的才华,认为皇帝非他不可,只是当时弘历(乾隆)年龄太小了,传给他的父亲胤禛是个不错的选择,胤禛就是这样捡了个皇位。也有有点文字常识的人指出:康熙的遗诏是满汉蒙三种文字和写的,怎能轻易改写。

        我不知道躺在泰陵①(雍正死后葬清西陵之泰陵)的雍正若是听到这些传言会是什么心态,好在他听不到了,也就不必为这传言再做辩解。

        雍正的皇位大家还没掰扯明白,又开始调查他的感情关系。于是一批关于雍正风流佳话的传奇故事被搬上了荧幕。《甄嬛传》便是其中的代表,据说这部电视剧在大陆和港台的收视率均创下了新高,就连日本BS富士台也在2013年6月18日开播了此剧。

        其实在《甄嬛传》之前,早就有一部讲诉雍正情史的连续剧《雍正小蝶年羹尧》曾经热播。可是这部剧讲的是雍正和一个男人(年羹尧)一个女人(小蝶)的情感纠葛,故事情节远比不上《甄嬛传》那样复杂细微。甄嬛传中的雍正忙的一天处理后宫女人的矛盾都处理不完,哪有时间处理国家大事,我真担心他身心吃不消。而电视剧《宫》和《步步惊心》更是让雍正时尚的和“穿越女”玩起了暧昧。

        我们无从考究历史上雍正最爱的是谁,这个有关内心的话题,只有他自己能够解释的了。不过翻开史实资料,那些出现在电视剧中的名字很多都找不到踪影。

        除了《雍正小蝶年羹尧》里的“小蝶”和《步步惊心》中的“若曦”,历史上也找不到甄嬛这个人,雍正是有一位甄氏嫔妃,她是正章帝之母。年15入侍,为莞贵人,但因病一直无宠,于乾元十三年三月与雍正帝在太液池相见,进莞嫔,开未侍寝而进封之先例。后为雍正产下永安公主,后产下永安公主一月,太后急病,甄氏自请出家为太后祈福,永安公主为谨仪淑妃抚养。乾元二十一年甄氏重回宫中,册封为莞妃。正章二十二年,崩于慈宁宫,甄氏一生有二子,赵王即清河王涵、正章帝。三女,胧月帝姬,灵犀帝姬,雪魄帝姬。

        而在《甄嬛传》中那个嚣张跋扈的“年妃”也并不是电视剧中的样子,史料记载,年氏入雍邸差不多应该在康熙53年。她是雍邸所有妻妾中最年轻的一位。并在康熙59年到雍正元年,连续生下3位皇子,可见她在这几年颇为受宠。当然和她的兄长年羹尧有一点关系。 她入雍邸为侧福晋,雍正元年被封为贵妃。年龄最小,地位仅次于皇后那拉氏。不过年妃身体很虚弱,她在怀皇九子福沛时,正好是康熙的大丧。这时候举哀磕头行礼之事,数不胜数,以她怀孕之身,不免动了胎气,导致难产,福沛生下后就死了,也许生前就是一个死胎。此后,年妃的身体也是一落千丈。雍正三年十一月,年妃到了弥留之际,从宫里搬到圆明园。雍正匆匆去看了她,并给礼部下了一到上谕:晋封贵妃年氏为皇贵妃。这一加封是对年妃最后的安慰,但是年妃没等到加封之礼就死了。

        我不知道雍正到底是招惹了谁,使得他和他的妃嫔们在电视剧中被渲染成了不符合历史记载的另一种形象。或许应该问的不是雍正招惹了谁,而是中国历史招惹了谁,让现在的电视荧幕拿躺在古墓中的先人肆意的开玩笑。“曹操要抢周瑜的老婆小乔”,“项羽为了虞姬弃山河不要”“《台湾1895》李鸿章说八国联军刚刚火烧圆明园”“《隋唐英雄传》”中隋灭陈竟然开起了大炮.....

        不仅是宫廷题材的历史剧,就连抗战剧也常常违背历史常识。从战争装备到人物形象,编剧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总是会加不少调料。八年抗战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一部沉甸甸的血泪史,可在有的电视剧中,我们总能看到编剧和导演在不严肃的“解构历史”,这不仅是对历史的不尊重,也是对艺术的一种讽刺。

        电视媒体的传播效果和影响不可小视,受众是信息的接收者和消费者,如果电视媒体不能向观众灌输正确的历史知识,不能引导观众正确的历史观,那么我们的电视媒体和日本更改历史的教科书有什么区别?“历史题材电视剧应如何把握历史真实与艺术创作的关系”不是我们这些外行人能阐述明白的,但是作为观众的我们只是希望,历史剧改编不能违背历史,希望影视制作团队能在艺术加工的同时还历史一个公道。

你可能感兴趣的:(雍正到底招惹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