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最强大脑心理学课》之自我

《最强大脑心理学课》的第二章:认识自我,已经进行了二个知识点的复盘,分别是“于黑暗处寻找自我”和“自由意志是否存在?”。

通过前二个知识点的学习,我知道人的潜意识才是我们的本性所在,我们的显意识只是潜意识的一种表现,本我、自我和超我是一种共存状态。另外,自由意志只是无意识的副产品,我们的自由意志的作用,只是为了理解我们为何会出现这种行为。

今天继续写认识自我这一章——自我。

你和陌生人,谁更了解你自己

我最了解自己是错觉

人们总认为自己最了解自己,应该是基于以下三点:

第一点:自恋,之前文章中写过“聚光灯效应”,人们总是认为会有很多人关注自己,实际上真正关注自己的人比想象的少很多。
第二点:历史,和陌生人相比,他对我的年龄、身份、经历等这些都不了解,而我是最清楚的。
第三点:内省,也叫内心的想法,我的心理活动,我此刻在想什么,只有我自己最清楚。

以上三点当然是有道理的,但这就说明你是最了解自己的了吗?下面看心理学家做的一个实验:

心理学家找来一些人做实验:在一张桌子上不同的部位分别摆了几双不同的丝袜,然后让参与实验的人挑一双。请问如果是你,你会挑哪一双?
实验的结果证明了心理学家的预测:大多数人挑的都是靠自己右手的那一双袜子,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大多数人都是右撇子。

现在,很多超市也根据这个实验结果,将贵的利润高的货物摆在货架方便拿到的地方,而把便宜的利润低的货物则摆在不方便拿的地方。并且,数据分析证明,这样做确实起到了提高利润的目的。

看了以上的内容,你还能说你是最了解自己的人吗?

人会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判断自己的状态

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你虽然知道我的面,但是只有我才知道我的内心。因此,我们认为我才更了解我自己。

但是不幸的是,我们并不真正了解自己内心的想法。文章开头说的潜意识和自由意志,我的前二篇文章(出门左转),讲的就是我们潜意识在黑暗处控制着我们的行为,而我们的自由意志只是无意识的副产品。

所以说,当我们去观察我们内心状态的时候,我们事实上只是在观察自己的行为、表情、动作、生理状态,从这些方面来理解自己现在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也就是说,我们知道的自己,并不是自己的潜意识和无意识,而是自己当前的行为、表情、动作和生理状态。而我们的潜意识和无意识,是我们感觉不到的部分。

具身认知

1、卡通图片实验

心理学家请了一群人到实验室,给他们看一些卡通图片,并让他们根据图片的好笑程度打分。
实验分成二组:
A、一组用嘴唇含住一支笔,并且不能让笔碰到牙齿;
B、另一组是用牙齿咬住笔,并且不能让嘴唇碰到这支笔。
很明显,图片的好笑程度与用什么方式打分是没有任何关系的。但实验结果却让人大为吃惊:那些用牙齿咬住笔的人,会认为这些卡通图片更好笑;而那些用嘴唇含住笔的人,则认为这些卡通图片完全没有笑点。


学习《最强大脑心理学课》之自我_第1张图片

这是为什么呢?理论上讲,同样的卡片应该大多数的看法都相差不大,可为什么只是改为方式,就会造成如此大的反差呢。

如果你手边有一支笔,你可以试一下,用嘴唇含住笔的时候,嘴唇是噘起来的,就像一个生气的小朋友一样。而当你用牙齿咬住笔的时候,这是一个微笑的表情。

正因为如此,所以上面实验才会出现那样的结果(用牙齿咬的觉得好笑,用嘴唇含的觉得不好笑)。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一个生活小技巧:当你心情不好,不妨用牙齿咬住一支笔试试,也许你的心情会好很多!

实验告诉我们:我们更多地是通过判断自己的表情来判断图片是不是好笑。这在心理学里,被称为具身认知,也就是,我们用生理体验来“激活”心理感觉。

2、铁索吊桥实验
下面的这个心理实验将更加能说明具身认知这种现象:

请你想象这二种场景遇到同样一个女孩,你认为哪一种会让你更喜欢这个女孩?

  • 第一种场景:你在一个风景优美,宽阔平坦的大桥上与这个女孩相遇。
  • 第二种场景:你在一个离河面100米的铁索吊桥,并且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掉进河里,此时你遇到了这个女孩。


    学习《最强大脑心理学课》之自我_第2张图片

你一定会想,同样一个女孩,与我在哪里遇到有什么关系呢?我对她的喜欢肯定是一样的。

但是实验的结果再次让人们惊讶!你在铁索吊桥上遇到这个女孩远比你在平坦的大桥上遇到,要喜欢得多!这是为什么呢?

道理很简单,当你站在一个离水面100米、摇摇晃晃的铁索吊桥上时,你会紧张、你会出汗,你的心跳会加速,你的肾上腺素会大量分泌。

此时当你看到这个女孩,你出现上述反应时,你并不认为是因为自己害怕。你会把这些反应归结到,是这个女孩让你的心跳加速、让你呼吸急促、让你手心出汗。甚至当你走过这个桥很长一段时间后,你还在心跳加速、手心出汗。你会想,这个女孩真的很吸引我。

你的身体状况,会影响你的判断!这就是具身认知。

所以,在谈恋爱时,要带你的女朋友或男朋友去看恐怖片!这样能增加彼此的喜欢程度!

总结一下,表面上我们好像是最了解自己的人,但是通过上面的丝袜实验、卡通图片实验、铁索吊桥实验,你是否也对这点产生怀疑了呢?下面的内容,应该会让你了解原因。

聚焦偏差的陷井

三种聚焦偏差:
1、聚焦行动导致的偏差
2、聚焦场景导致的偏差
3、聚焦自我导致的偏差

1、聚焦行动导致的偏差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这句话说的就是当你专注做某件事的时候,你会关注这件事的细节,而不是宏观的大局。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我问你,你现在正在干什么?你会说:我正在看你写的文章啊。

而一个旁观者则会说,你现在正在学习心理学知识,你正在提升自己的能力。

你和旁观者说得都不错,但是你们二个人看问题的层次不一样。你表述的是细节的,他表述的是宏观的。

这是因为你正在做一件事的时候,你更加关注的是如何把事情做出来,而旁观者并不需要考虑细节,所以他会看到宏观的大方向。

由此可见,当我们在认真做某件事的时候,我们会本能地关注细节和具体的工作,而容易忽略宏观的方向上的事情,所以,我们在平时工作中就要避免自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聚焦场景导致的偏差

不仅是行动会造成你与旁观者的分析不一样,当你和旁观者处于不同的位置和场景时,也会导致你们的分析出现差异。

有一句诗就很好的说明这个差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通过一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理解:

心理学家去调查大学生,分别问他们:
A、你为什么会选择这个专业?
B、你的朋友为什么会选这个专业?
心理学家发现,同一个人回答的答案非常不一样。
他们描述朋友时会说:是因为他想当一个成功的商人,他想挣很多钱,他想开一家跨国公司等等。
他们描述自己时会说:这个专业是我父母帮我选的,国为这个专业能让我找到更好的工作,这个学校的这个专业最好等等。

上面的实验说明,我们在看别人时,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推断他的想法和动机。面我们在看自己时,你看见的不是自己的动机,是你所在的情景和所在的位置——你是父母的小孩,你是这个学校的学生。

之前讲过的心理学的四大公理中有一条“社会是心理的最终归属”,其中就讲了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一个群体标签,比如:父亲、部门负责人、驴友等。

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当我们用不同的标签,就会有不同的结论,这也正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而在旁观者眼中,就没有这些社会群体标签的影响。

3、聚焦自我导致的偏差

之前的一篇文章《自我中心思维》中讲过,我们人类天生就有自我为中心的思维,虽然在成长过程中,我们的理性思维会取代自我中心思维,不会出现自闭症;但我们仍然会存在一部分自我中心的特质:就是我看到的,也应该是别人看到的,我听到的,也应该是别人听到的,我的世界,就是别人的世界。

心理学研究案例

首先,心理学家请夫妻俩把所有的家务活列出来,如:做早饭、洗碗、买菜、拖地、洗衣服等。
其次,心理学家再请夫妻俩估计一下各自承担了多少?如做早饭,你承担多少,他承担多少?
理论上,同一件事情,两个人估计的比例加起来应该为100%,但实际上这个数字是120%,甚至更多。

也就是在上述估计中,一定是有人高估了,其实更大的可能是,两个人都高估了自己的贡献。

为什么会这样呢?

道理非常简单,当心理学家问你是否做过早饭时,即使你很少做,但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你原来做过一两次早饭的场景。而这个场景如此深刻,所以你会觉得你当时花了不少时间,做了不少努力。

而你的爱人做了多少,你看不见,你就很少能体会到他(她)的付出。这个时候,你就自然会低估你爱人的贡献,而高估自己的贡献。所以你们俩的估计结果一定会大于100%。

所以,对自我的聚焦,会使得我们不仅夸大我们的贡献,也会夸大我们的感受。

难以捉摸的潜意识与意识,使得我们并不能清晰、准确无误地洞悉我们的内心,我们只能依靠观察我们此时的情绪与行为,此时的生理状况等,来了解自己的内心状况。更不幸的是,我们因为聚焦行动、聚焦场景和聚焦自我,还在认识自我上有很大的偏差!

所以这正好应了尼采的一句话:离每个人最远的,就是他自己。


我是“币圈金马奖-镇江站”的群主,有爱好区块链、镇江的小伙伴,加我微信,一起学习交流!
学习《最强大脑心理学课》之自我_第3张图片
学习《最强大脑心理学课》之自我_第4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最强大脑心理学课》之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