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发这文章,特别感谢出书、出课、出各类文章和学习资料的老师@刘万祥ExcelPro
当然我先用一句话介绍我自己,
“一介高中没有好好读书目前在职读研探索人生的深圳草民”(处于奋斗阶段)
谢谢你看完这句话,十分感谢。
写微信文章的目的很明确,
“希望我的每一次传递,更便于您的传递或有所启发,让时间变得值钱”
这句话基于名言“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相互交换,就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思想”
那么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您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传递着什么样的信息?
同事、下属、leader、甲方、乙方、爸妈的孩儿、孩儿的爸(妈)、兄dei、姐妹、他(她)的另一半……大部分人都是普通老百姓。
作为同事时,你可能觉得为什么他不按照规则来办事?甚至你连规则都不知道是啥?
作为下属时,你可能明明很努力但却还是入不了leader的法眼。
作为leader时,你可能明明讲得很清楚,但看到结果时,外表平静,内心SHIT!
作为甲方时,你可能连自己都不知道要什么但是你马上就要。
作为乙方时,你可能连对方都不知道要什么但是你马上就想快点结束。
作为爸妈的孩儿时,你可能让他们不要再散播谣言,但是在他们面前你还是个孩子。
作为孩儿的爸妈时,你可能抓狂为什么自己说得快上天花板了,但是孩儿没有任何反响。
作为兄dei时,你可能觉得你明明使了眼色,但是兄dei,你还要喝到什么时候?
作为姐妹时,你可能觉得我买了这件衣服你买一样的,你知不知道撞衫比撞车更让我伤心。
作为他(她)的另一半时,你可能觉得gsautcgsautda……
我觉得我的另一半挺好的。
以上所述,都是没有传递,或者传递不到位的结果,而且日复一日在我们生活周围发生着。
这里引入一个概念 :“沟通漏斗”。
如果我们所想的是100%,却只讲出80%,而对方听到的是60%,听懂了40%,然后执行20%。
既然是首发开篇,也不多废话,我知道你们德性,不风骚卖弄点干货是忽悠满足不了大众的。
当然一篇讲不完,我可以先把自己会的拿上来。
干货是:《EXCEL一页纸报告》,
文末本文干货的下载链接和有发完文章的心得。
(我知道大家不想听我煽情地讲我有多辛苦多辛苦所以我才把干货放在后面的)
1、EXCEL是啥?
其实我在我们单位内部培训是这样忽悠他们的:
如果你认真你就输了。
其实很简单,基于每次阅读或者学习,都会思考两个问题:
EXCEL是啥?对,就是你心中想的那个答案。你觉得是啥就是啥。
EXCEL在我的生活中,我收集旅游信息,收集学习资源,用来写日记,用来做日程提醒等。
还有工作中↓↓↓
2、EXCCEL在我的工作中扮演的角色:
所以知道EXCEL是啥了吧?是一门工具,可以用来规划、计算、提醒、收集信息等等。
不得不说微软开发这个东西并普及到大众真的很牛。
3、我们开始学习运用今天的干货吧:
你们是不是想象以下的场景:(以下侵权请告知,立删)
NO!NO!NO!
请停止您的想象。
刚刚开头说了啥?传递。
那么传递很简单,
我要对方搞懂并去做。
(形式有很多种,这类文章算一种,当然做不做也要看我传递信息的目的性,本文纯属福利)
所以,既然是一页纸,又是报告,每个人的关注点都不一样,
那么,
就满足原则:最简单的方式得到最受用的信息。
所以,别嫌弃,上图了:
因为涉及个人工作信息和公司保密信息所以报告当然是经过处理的啦。
首先讲一下规则。
OK,一个一个来:
① 那么既然是报告了,当然要你的报告周期、范围、涉及部门和报告出处了,这里就靠手动更新。
② 当然下图的蓝色字体是自动更新,图表也是自动更新,红色字体自行备注。
那么数据的来源与哪里呢?在EXCEL原件这个区域的右边就是了。
OK,红色字体自行补充后蓝色字体自动生成,那么这里的数据又是哪里来的呢?
请见这个工作簿包含了五个工作表,对应每一种数据的累积,目的就是为了你在做一页纸报告的时候,别忘了累积以前的数据收集。
看到SHEET1“生产计划”,看到我们的详细数据:
通过一页报告的页面的一个个公式,自动获取到表格里面了。
那么第一部分完成。
好了我知道你们想说啥,还是一脸懵逼对不对,所以我才上传的附件,如果略懂EXCEL的人,花个10分钟鼓捣一下,就知道原理,真心不懂的你可以留言呀(你咬我呀),那么接下来的部分都是同样的原理。
③ 剩下的细节讲述,
留有足够多的列数和行数,并且合理安排,才能容纳更多的数据和页面的设计。
直接ctrl+c,然后在微信或者QQ聊天框复制即可生成图片,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如此这般,不知道你领略到EXCEL的魅力了吗?
如果以这样一份工作报告发布出来,加以精细化的描述,
是不是可以让信息传递更快,人家也更愿意接受呢。
那么总结一下今天的主题“传递”
举个例子,大众的传递:
当然文中的名言:
“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相互交换,就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思想”
“罗马并非一日建成的”(当然也不是晚上建成的)
“沟通漏斗”
这些普世的名言和概念,我们时不时都会听到、见到,但是你有没有去思考,去理解后为自己所用呢?
欢迎点赞,提出您的需求、建议,您的留言能够支持我继续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