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会衰落之我见

    微信出现后,同学群风靡了好一阵,建了微信群就有了群活动,从此在各个景区的茶楼、酒肆、卡拉OK厅同学会蓬勃兴起。各种年龄段人们兴高采烈地奔赴自己的同学会,特别是那些几十年没有见面的老同学,见面时的那种狂热,让每一个身临其境的人无比激动。这种情形近几年大多数人都在经历着,不经意间人们从过去的岁月中回过神来,似乎昔日的狂潮已经退去,同学群聊时争先恐后的问好、逗趣、八卦、桥段…已经变成整天整天的留白,至少几个月就会有一次的大型聚会,也响应者寥寥,不得已改为难得一聚的“小范围”,沦落到和传统的铁杆们不定期的碰碰面没有什么区别。

      同学会从开始的热情踊跃,到后来的衰败几乎是普遍现象,有没有规律可供探究呢? 

      一、话题

      我从小学到后来各个读书阶段的同学群都参加,各个群都搞过聚会,群聊聚会热门话题涉及时局、养身、摄影、旅游,养花种草、职业等等,只要是伴随每个人经历的方方面面无所不包,但不是每个人的经历都是相同的,对于涉及的话题展开讨论时各种观点总有相持不下的时候,于是语言不合就出现了,大多数人的选择是与其冲突不如少说或者干脆不说。

      二、性格

      三岁看老,从小时候读书开始,每个人的性格就开始显现出来了,学校里最常见也最令人不堪的就是同学间存在的不友好,毕业后各奔东西,再聚时时过境迁,激动和温蕴良久重新发酵的感情,足以冰释前嫌,但是人的性格最不容易变,相聚次数多了,性格冲突再次把当年同学间的龃龉带回来了,有些人同学会上酒足饭饱之后,一言不合,怒发冲冠,据说情绪化的人掀翻酒桌的都有。

   

      三、群规

      有些群用心至深,为使群友相安无事,出台群规规范个人语言行为,但每个人说话前不会事先送审,做事也早已形成习惯,只有偶尔想起群规才会到自己的微信群里点进去看,何况大多数群根本就摒弃清规戒律,读书时候不遵守校纪校规,还有纪律管着,这回早已是飞出笼子的鸟儿,自由翱翔,直上云霄,就像不同的鸟儿歇息不到一块儿去一样,已经是各路“豪杰”的老同学,到头来还是大路朝天,各走一边。

      四、劣根性

      新中国建立之后在校读过书的人,多多少少读过几篇鲁迅先生的文章,他写的民族劣根性可谓入木三分 ——话题扯远一点,我对《祝福》里的祥林嫂印象深刻,鲁迅告诉我们,祥林嫂是被神权、族权、夫权和河埠头洗衣服的长舌妇们的口水害死的。一个群里出息得比较好的千万不要沾沾自喜,说不定群里就有几双眼睛容不下你的得意劲;自视甚高,时运不济者也不要对时弊过分鞭挞,“愤青”在多数人看来属于负能量。

      看着同学会逐渐沉寂,我心里着实不好受,这里面有我儿时的玩伴,青春岁月爱的憧憬,还有我一旦闲暇时现成的旅伴,……但她身上尚存种种不是,各位能出招救救她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同学会衰落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