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马程序员____实现求平面上最近点对复杂度为O(nlgn)的算法

                ----------------------android培训java培训、期待与您交流! ----------------------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进一步掌握递归算法的设计思想以及递归程序的调试技术;

(2)理解这样一个观点:分治与递归经常同时应用在算法设计之中。

(3)分别用蛮力法和分治法求解最近对问题;

(4)分析算法的时间性能,设计实验程序验证分析结论。

二、实验内容

设p1=(x1, y1), p2=(x2, y2), …, pn=(xn, yn)是平面上n个点构成的集合S,设计算法找出集合S中距离最近的点对。

三、实验环境

MyEclipse 5.5.1 GA

java

四、实验原理

1、蛮力法(适用于点的数目比较小的情况下)

    1)算法描述:已知集合S中有n个点,一共可以组成n(n-1)/2对点对,蛮力法就是对这n(n-1)/2对点对逐对进行距离计算,通过循环求得点集中的最近点对
     2
)算法时间复杂度:算法一共要执行 n(n-1)/2次循环,因此算法复杂度为O(n2)

   2、分治法

    1)算法描述:已知集合S中有n个点,分治法的思想就是将S进行拆分,分为2部分求最近点对。算法每次选择一条垂线L,将S拆分左右两部分为SLSRL一般取点集S中所有点的中间点的x坐标来划分,这样可以保证SLSR中的点数目各为n/2否则以其他方式划分S,有可能导致SLSR中点数目一个为1,一个为n-1,不利于算法效率,要尽量保持树的平衡性

依次找出这两部分中的最小点对距离:δLδR,记SLSR中最小点对距离δ = minδLδR),如图1

                                                           图1 

  L为中心,δ为半径划分一个长带,最小点对还有可能存在于SLSR的交界处,如下图2左图中的虚线带,p点和q点分别位于SLSR的虚线范围内,在这个范围内,p点和q点之间的距离才会小于δ,最小点对计算才有意义。

                                                              图2

      对于SL虚框范围内的p点,在SR虚框中与p点距离小于δ的顶多只有六个点,就是图二右图中的2个正方形的6的顶点。这个可以反推证明,如果右边这2个正方形内有7个点与p点距离小于δ,例如q点,则q点与下面正方形的四个顶点距离小于δ,则和δSLSR中的最小点对距离相矛盾。因此对于SL虚框中的p,不需求出p点和右边虚线框内所有点距离,只需计算SR中与py坐标距离最近的6个点,就可以求出最近点对,节省了比较次数。否则的话,最坏情形下,在SR虚框中有可能会有n/2个点,对于SL虚框中的p点,每次要比较n/2次,浪费了算法的效率

2)算法时间复杂度:

      首先对点集S的点x坐标和y坐标进行升序排序,需要循环2nlogn次,复杂度为O(2nlogn)

      接下来在分治过程中,对于每个S'yL中的点,都需要与S'yR中的6个点进行比较

      O(n)= 2O(n/2) + (n/2)*6  (一个点集划分为左右两个点集,时间复杂度为左右两个点集加上中间区域运算之和)

     其解为O(n)< O(3nlogn)

     因此总的时间复杂度为O(3nlogn),比蛮力法的O(n2)要高效。

五、实验数据

                                                                图3  两种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对比

六、实验结果

1)输入点

2) 蛮力法

3)分治法

七、实验总结

      通过这次实验,我深刻了解到分治法的实用性,有效性。当遇到规模较大的问题,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方法就太不明智了。将原问题划分成若干个较小规模的子问题,再继续求解,划分,能够简化问题。递归法,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具有结构自相似的特性,刚开始学习编写的时候遇到了很多问题,不知道要找边界,不知道如何划分问题。

         ---------------------- android培训java培训、期待与您交流! ----------------------

        详细请查看:http://edu.csdn.net/heima

你可能感兴趣的:(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