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社会发展太快,我们感觉已经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步伐。10年前名不见经传的企业,现在成了社会新贵,比如京东商城、阿里巴巴;10年叱咤风云的企业,现在渐渐被社会遗忘,甚至淘汰,比如盛大、好孩子、美特斯邦威,等等;而微博等新兴媒体则在某种意义(信息量、信息及时率、多向互动)上打败了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整个社会处于高速列车的飞奔状态,能够朦胧感觉得到的是,企业信息化将迎来根本性变革。下面笔者尝试来描述这些可能发展的变革,其内容大部分是直觉的判断,缺乏严密的逻辑推演,供读者参考。
1. ERP市场将回顾本源,其形态面临重新改写。
ERP的核心是基于财务管控的交易处理,即所谓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集成,其效益主要体现企业管控(资金流管理)上让股东放心。具体到功能上,ERP的核心是财务核算加进销存。但我们看看市场的ERP软件,封装了太多与交易处理关联度不高的功能,比如设备管理、质量管理、人事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等。不是说这些功能没有用,而是其形态和展现不符合此类业务的特点,也就难以被业务的一线操作者接受。让我们看看淘宝的例子。淘宝把其交易处理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但用户体验要远超各类ERP系统。有一个观点希望大家引起重视:用户体验(或者说操作的简便性和美观性)始终是信息系统用户的最主要诉求。现在市场上的ERP软件大多已经发展成大而全的庞然大物,从而牺牲了用户体验。另一方面,在供应严重过剩的市场环境中,很多传统的企业必须要转型为哑铃型企业(两头大,中间小,即市场和研发大,制造小。),否则将被市场淘汰,而ERP主要关注的是中间环节。在制造日益智能化、自动化的背景下,中间环节将更多的依赖于MES等系统来完成,ERP将打回到交易处理的原形。最后,从业务模式和组织架构设计上看,企业应该架构成轻型企业(业务模式和架构能根据市场变化快速调整)。根据笔者个人的经验和理解,企业的ERP系统做得越复杂,以后需要做流程和架构调整时将需要更多的工作量。关于ERP实施,以前流行一个说法,先固化再优化。现在来看,这可能是个伪命题,至少部分是不正确的。可以肯定的是,固化得越多,只会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僵化。
因此,对于未来的ERP应用趋势,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ERP应用将回归到以财务管控为核心的交易处理等角色上,其应用范围应该进行科学、严格的界定,不应将其建设成大而全的应用系统。
2)在面向操作用户层面,应该更注重用户体验的设计。对于一个面向一线操作者和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系统,用户体验不好肯定是死路一条。
3)企业应用ERP系统的效益主要体现在有效管控上,对于面临生存挑战的企业,只能是景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对于处于激烈市场竞争中的企业,CRM、PLM等解决方案更应被企业采用,因为这些解决方案不仅能景上添花,还能雪中送炭。
2. 未来信息系统一定是软、硬件的复合体。
信息化市场主要分为消费信息化(或产品信息化,如手机)和运营信息化。根据业务领域划分,运营信息化可分为市场、销售及服务,产品研发,采购及供应链等三个方面。消费信息化和运营信息化是一个如环无端的大系统:
在消费信息化领域,用户体验将是第一位的要求;在运营信息化领域,如何整合资源(人、机、料、法、环),将其整合成一个整体,将是首要考虑的,而人机(人与设备、人与物料)的良好交互,甚至实现自动化、智能化交付,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需求。所以,我们将看到,在消费信息化领域,产品的软、硬件缺一不可;在运营信息化领域,通过以硬件为载体,应用软件逻辑,将人、物料和设备等集成为一个大系统,是系统运行的主要形式,这也是最近常谈到的CPS(信息物理系统)的应有之义。
3.IT系统是选择大而全还是精而专?
SAP、用友等软件巨头因为其当前成功的基础主要是其ERP产品,而ERP市场处于基本成熟的态势,增长量有限。为了寻求更广阔的空间,这些软件巨头最近几年都在进行根本性转型,如SAP向电子商务、云计算、数据库、物联网等领域转型;用友则收购很多细分领域的软件企业并进行多元化转型。软件企业的转型和多元化使得他们分散了资源和精力,难以聚焦某一个关键领域进行重点突破,典型例子如Oracle。正如笔者在前面所述,在未来几年年里,ERP系统市场的成长空间有限,基于工业互联网技术的PLM、CRM等领域型IT系统将迎来更辉煌的时刻。因而,企业的IT应用市场,将从寻求大而全的平台型IT系统,转变为寻求更多小而专的领域型IT系统;而领域型IT系统之间的流程和数据集成将更多地通过工业互联技术来实现。
4.软件研发和运营之道
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内容是创造,即创造和生产新的产品来改善消费者的物质或精神生活。创造的最高境界是“尚象制器”。大自然是最高水平的创造者,“尚象制器”就是向大自然学习如何创造,对于软件开发来讲,就是向业务学习如何进行软件架构设计。软件研发的实质也是“尚象制器”,不过我们创造的直接产品不是汽车、电视这样的物体,企业管理软件创造的产品是虚拟的企业。观察企业如何运作,然后以信息技术模拟企业的运作,其结果就是软件。开发软件之前必须弄清楚我们需要模拟的对象是什么?是企业集群?是单个企业?还是企业的一部分?根据笔者的理解,SCM系统模拟的供应链企业集群的运作,CRM系统模拟的是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社会交往,ERP系统模拟的是单个企业或集团企业与其他企业的交易活动,MES系统模拟的是工厂的运作。只有彻底弄清楚了被模拟对象的运作形式,分析清楚了其核心构件和运作逻辑,明白了该系统的边界及与其他系统的接口,我们才可以开始正式的软件开发。
软件研发和运营之道就是最佳程度模拟被模拟对象的运作,并在企业运营模拟中发现机会,规避风险并优化效率。那如何才是最佳程度的模拟呢?让我们看看《易经》的例子。《易经》只有64卦,每个卦有6爻,合起来是384爻,数量可谓不多,但却可以“类万物之情,通神明之德”,可以用来预知未来,可以用来看病,可以用来打仗,可以用来看天气,等等。更令人佩服的是其实64卦归根到底就是1卦,64卦只不过是事务在特征情形下特定的外在表现。《易经》用尽可能少的构件,可以表达万事万物,所谓“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可谓是从结构上来说简单到了极致,而从其功用和变化形式来看则复杂和多变到极致,这就是软件研发和运营之道。
5.MES软件的主要竞争力表现在自动化集成。
MES软件模拟的对象是工厂的运作,而工厂的核心构件就是人、机、料、法、环,其中相对固定的是机、法、环,比较活跃和变动比较大的是人、料。对于工厂这个系统,驱动其运作的是生产订单(或制造指令),输出的是有形产品,评价其运作水平的指标是“单位时间的产量”和“产品的一致性”。如果说企业产品(汽车等有形产品)研发解决的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的问题,工厂和制造领域解决的则是“三生万物”的问题,即如何通过“人、机、料、法、环”等五个元素的有机组合,制造出千千万万、形态万千的产品来。
MES系统出现的主要背景是工厂模型本身的复杂化,深层次原因是产品的复杂(多品种、复杂工艺)和设备的自动化。解决复杂的产品管理,其实ERP也可以做到。要用到MES的根本原因是工厂的自动化水平提高,而这又是因为人力成本上升和产品质量保证等因素导致的。
最近笔者看到一篇报道说富士康在近几年引入了数十万台机器人,并将在未来几年共计引入100万台机器人。另外一边报道讲得是浙江的制造业面临转型升级,因为一方面供应过剩,一方面一线工人的用工成本已经上升到5000元/人/月。富士康是一个很注重成本控制的企业,作为代工厂,其制胜法宝也就是成本控制,花巨资(据说引入100万台机器人要花300亿人民币)引入机器人,是其在人力成本逐年上升,大量人员管理不当引发社会问题等背景下的无奈之举,其他制造型企业也将步富士康之后尘,即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内容就是加大研发投入和工厂的自动化改造。高度自动化的工厂运作当然需要MES系统的支持,但前提是这个MES系统与自动化设备的兼容性要好。对自动化的支持是未来MES软件能否有市场竞争力的根本所在。借助工业互联网的技术支持,实现IT和OT的高度集成,进而实现精益、柔性和自主的智能功能,是MES系统的发展方向。
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zU5ODEzNg==&mid=2247484581&idx=1&sn=2038394509b7c792088e240476418418&chksm=a6d6c27291a14b64c2062bbcb14f5ed1386c644bb0b4a59ebe72c56315a8e1118466d5aa84d1&token=594750057&lang=zh_CN#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