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

2017.10.15      星期日        雨

两天的行程很快,又应了那句老台词,欢乐的时间总是过的特别快,又到了时间讲拜拜。

今天在广州感受了一波台风临袭,风大雨大,下午也懒得出去,直接在家里休息了。头一回出远门就是刚刚坐地铁来机场,地铁报站,一遍普通话,一遍粤语,一遍英语。听着粤语,倍感熟悉。

我记得我们家大人跟我说过,认识我之前,她几乎没怎么听过粤语歌,香港电影看的不多,TVB她也不知道是个什么东西。可是我们这一代人,赶上了香港流行文化的末班车,粤语歌,港片,港剧,整个粤语文化在我们这波人心里扎根了。想大致回忆一下这个情结,

1.粤语歌,

为什么第一个选择说粤语歌,因为小时候不管是看港剧,还是老港片,只看国语配音版本。看粤语原声,也不过是最近这三五年才有的改变。接触正宗的粤语文化,讲真只是通过粤语歌。

听粤语歌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被动的听,建立印象时期,基本十岁之前。我们老家放的流行歌都是粤语歌曲,尤其是四大天王,印象最深是《开心的马骝》,《护花使者》这些快歌。小时候什么都听不懂,也知道跟着瞎吼,“爱你狗,爱你狗狗”。

第二个阶段,稍主动去听,粤语歌入门时期,基本10岁到初中毕业。最开始接触的是家驹的歌,入门是《光辉岁月》和《真的爱你》。有一个契机,我小时候家里也卖磁带,所以听歌有很大的便利性。有一个小故事,六年级那年我找我老爸要一盒磁带,我老爸说挑好了拿给他看看适不适合我听,我最后选了一盒《宝丽金20年经典》,我老爸有点吃惊,这么点小孩就喜欢听老歌了,还都是粤语,我直到现在都还记得,A面第一首歌就是《红日》,第二首歌是《暴风一族》;B面有一首歌是《水中花》,B面最后一首歌是《独一无二》。那张磁带,是我最有印象的三张磁带之一。

第三个阶段,找到的都听了,初级粤语歌骨灰粉,高中到现在。听完最经典90年代,再往前追到了80年代,往后就是新世纪后,尽力做到的就是,绝不放过一首好歌。个人经验,最有效的发现好歌的两个平台就是,KTV和网吧。从KTV听几个老友唱各种金曲,从《暗涌》,《十指紧扣》到《劲歌金曲》,《你瞒我瞒》,已经很少有漏网之鱼了。高中,包括大一,二去网吧,经常就是去听歌,淘歌,一听一下午,一淘一晚上。虽然收效甚微,但是只要淘到一两首好听的,也能让我高兴几天。

回想起来,我们这批90后,尤其是老家的这一批,喜欢的东西,跟好多80后差不多。我觉得,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是90后比80后早熟。

你可能感兴趣的:(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