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对《企业IT架构转型之道——阿里巴巴中台战略思想与架构实战》的读书总结。
不会涉及太多技术具体点,而是将本书的逻辑脉络和结论梳理出来,方便大家阅读(带有个人理解,请批判性的阅读)。
已经读过该书或者在各种渠道了解中台后,本文可以帮忙梳理一下思路。
没有读过该书或不了解中台,本文可以作为读书路线,不迷路。
接下来我将按以下路线解读该书:
问题 —— 方案 —— 实现 —— 总结公式
最后将全文总结出一个极为简单的公式,供大家参考
书中提出了传统企业以及一些互联网企业中存在的两个问题。
对于第二个问题,深有体会。但是第一个问题中前两点,目前微服务架构,容器技术其实已经慢慢可以解决了,我认为书的作者是想表达:系统建设响应速度慢。
所以我个人将中台欲解决的问题总结起来,就是这三点:
为了解决上面问题,书中梳理了阿里共享式业务中台的发展过程,最后提出了一种名为“中台战略”的解决方案。
共享式业务中台的发展,就省略了,对于具体解读 ,可以在网络搜索。
这一张图(图片来源于网络,都有网址水印)就是阿里中台战略的全貌,中间主体部分就是“中台”,其中一个个中心是服务中心。这种“小前端,大中台”的结构有什么价值呢?
这上面五点价值一定要理解背诵,这都是谈资啊。
该书后面花了很大篇幅讲了如何实现“中台战略”,从框架选择到服务如何治理。我本人认为,这些内容其实在如今微服务、容器、以及容器管理很多方面都涉及到了。
经过“中心化”(ESB)与“去中心化”(dubbo、HSF)服务框架的对比,目前都更倾向于去中心化的服务框架。因为“中心化”会让一次调用变成两次调用,并且总线容易成为整个系统的瓶颈,如果它崩了,整个系统也就崩了。
服务中心更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个体,在整个系统中承担自己专门的职能,跟随整个体系一起发展进化。不过这个个体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有更大的发展自由度。
上面是原书copy的定义,我写不出这么晦涩,一眼难懂的定义= = !不过书中这三点特点,简洁易懂。
服务中心的划分原则
服务中心三点特点,以及划分原则,值得理解背诵
原书有很大篇幅讲这些技术实现,这些技术很重要,其中任何一项都可以写好几本书。但是我对这个不太愿意花时间,因为我看这本书重点是为“中台”,当然这些技术是中台实现不可或缺的,不看但是得知道哦。
如果需要了解,推荐这个博客,比较全https://blog.csdn.net/u014231523/article/details/86739833
当选择了去中心化的服务框架后,如何治理这些服务就变得很重要了。
这里面每一项服务治理,也可以写好多书,如果只是为了中台,稍微理解就OK了
针对方面 |
工具或方法 |
限流和降级 |
TMD(Taobao Missile Defense) / http_sysguard / Sentinel |
流量调度 |
流量调度平台 |
业务开关 |
|
容量压测和评估 |
单机最大能力估测方法 |
全链路压测 |
全链路压测平台 |
业务一致性 |
BCP(Business Check Platform) |
怎么样才能非常高效地找到我需要的服务,并能快速地接入和使用起来?
当团队和业务规模小的时候,面对面的交流是最有效的方式,但是当到达一定的数量级的时候,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通有无肯定不可行了。
解决办法:服务能力在线化、数据化——共享服务平台;其实就是在线文档化。
通读这本书之后,给出一个公式就是:中台战略=软件架构+组织架构。
很多IT人员只考虑软件架构,没有想过组织架构,中台战略就是将这两者统一。组织架构变成一个个业务集中的服务中心后,数据、人力资源等慢慢集中了,地位自然慢慢就上去了。对中心的绩效考核也容易管理,员工的响应也变快了。
中台战略中软件架构是推崇“去中心化”的面向服务架构,当采用去中心化的服务架构后,就要考虑如何去治理这些分散的服务。这里再给出一个公式:软件架构=去中心化的服务框架+服务治理。
去中心化的服务框架,书本作者认为微服务是一种较好实现,俺也是这样认为。那么这个公式再进一步约简:软件架构=微服务+服务治理
最后总结得出一个公式掌握阿里“中台战略”就是:中台战略=微服务+服务治理+组织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