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Android项目功能的不断增加,组件化开发已经逐渐被重视起来,组件化开发的好处是可以把各个模块拆开来单独开发,并且每个模块都可以拿来单独运行,这样极大的降低了开发的耦合度,有利于团队开发。废话不多说,下面直接介绍组件化开发的使用。
一般创建几个组件是根据项目的需求定的,我们假设把一个项目分为3个模块,分别为main页,个人中心Mine页和登录Login页。这里我们需要创建5个module,除了上面的3个以外,还应该有一个公共的,它只是一个library,不能单独运行,所有的公共资源都可以放到这里,除此之外还应该有一个单独打包的app module,这个module不写任何java代码,只是集成上面的3个module。我们看下结构
我们在项目根目录下的gradle.properties文件中设置module是否可以单独运行,
isModule=false
当isModule为true的时候上面的3个module都是可以单独运行的,当isModule为false的时候,只能运行或打包app module,也就是集成所有的module。
第三方依赖全部放在根目录的config.gradle文件中,然后在根目录下的build.gradle文件中进行引用
apply from: "config.gradle"
app module只负责集成,里面没有太多代码,只需要在app module的build.gradle添加下面代码即可
dependencies {
if (!isModule.toBoolean()) {
//如果资源文件有相同的名字,前面module的资源文件将替换后面的,Manifest会合并
implementation project(':module_main')
implementation project(':module_login')
implementation project(':module_mine')
}
}
这里要注意下,如果多个module集成打包的时候,有相同的资源文件名,前面的会覆盖后面的,所以为了防止出现这种问题我们可以再每个module中的build.gradle文件中都添加这样一行代码,比如在个人中心页面的module
resourcePrefix "mine_"
同样如果是在登录的module中我们可以改为
resourcePrefix "login_"
相应的每个资源文件也都要以mine_或login_开头,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重复的文件被覆盖的问题。但有一个文件AndroidManifest.xml不会被覆盖,如果多个module进行集成打包的时候,AndroidManifest.xml文件中的内容会进行合并。
module_common组件是公共的,供其他3个组件使用,所以要在使用它的时候进行引用
implementation project(':module_common')
这里要注意如果module_common组件中有引用其他第三方组件或者自己写的组件,并且还能被其他3个组件访问的话,引用必须要以api的方式,不能是implementation,比如
api rootProject.ext.dependencies["eventbus"]
api rootProject.ext.dependencies["okhttp"]
api rootProject.ext.dependencies["okhttp-urlconnection"]
api rootProject.ext.dependencies["retrofit"]
举个例子,A组件引用B组件,B组件引用C组件,如果A组件想使用C组件中的方法,那么B组件引用C组件的时候必须用api,如果用implementation ,A组件是不能访问到C组件的方法的。
其他的3个组件,究竟是一个单独的可以运行的组件还是一个library,我们可以通过前面定义的isModule来判断
if (isModule.toBoolean()) {
apply plugin: 'com.android.application'
} else {
apply plugin: 'com.android.library'
}
相应的在需要运行组件的build.gradle文件中还有有这段代码
sourceSets {
main {
if (isModule.toBoolean()) {
manifest.srcFile 'src/main/module/AndroidManifest.xml'
} else {
manifest.srcFile 'src/main/AndroidManifest.xml'
//集成开发模式下排除debug文件夹中的所有Java文件
java {
exclude 'debug/**'
}
}
}
}
同时项目中也需要有对应的文件,比如我们看下个人中心Mine Module
最后最重要的就是Module之间的跳转了,我们使用的是阿里巴巴的arouter,
annotationProcessor rootProject.ext.dependencies["arouter-compiler"]
annotationProcessor rootProject.ext.dependencies["glide_compiler"]
这个不能在公共的module中引用,必须在每个可跳转的module中引用,因为他会根据注解的类在build中生成对应的文件,比如在Mine module中有这样一段代码
@Route(path = ARouterPath.MODULEMINE_MINEACTIVITY)
public class MineActivity extends AppCompatActivity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mine_activity_mine);
}
}
那么就会在相应module生成相应的文件
如果我们没有在每个注解的module中添加arouter依赖,那么在相应的module中就不会生成相应的文件,跳转永远也都不会成功。
arouter的使用比较简单,这里就不在介绍。关于页面的跳转和传递参数可以参照
ARouter.getInstance().build(ARouterPath.MODULEMINE_MINEACTIVITY)
.withString("param", "我要到个人中心页面").navigation();
关于数据的接收可以参照
@Route(path = ARouterPath.MODULEMINE_MINEACTIVITY)
public class MineActivity extends AppCompatActivity {
@Autowired(name = "param")
public String param;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mine_activity_mine);
ARouter.getInstance().inject(this);
// Toast.makeText(getApplicationContext(), param, Toast.LENGTH_LONG).show();
Toast.makeText(getApplicationContext(), getIntent().getExtras().getString("param"), Toast.LENGTH_LONG).show();
}
这两种方式都可以获取到参数,至于arouter的原理不再本章讨论的范围内,以后有时间在单独分析,这个主要是在_ARouter类中,我们可以先看下
这里只截取了activity跳转的部分。
组件化也就这些东西,项目已经放到github上了,如果想了解组件化开发的可以看下。
如果觉得有用就给个star吧modu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