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ACM暑期训练总结

       暑期转瞬即逝,假期对大概知识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回顾这一暑期的学习,确实看到了自己在代码实践上的进步,从开始大一对代码的一知半解,到逐渐对知识算法基本熟悉,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但是感觉自己改变最大的其实是对知识的学习态度改变和学习方法改变。

       总结一下,这个暑期的学习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最初是进阶算法知识的入门,虽然一开始对理论知识难以深挖,组内其他人进度都比较快,自己却经常拖在后面,特别崩溃,但是后来之后每次都会交换一下自己代码跟别人代码的的差异和思路,然后开始在细节上,知道了该如何分析时间空间复杂度进行算法选择,知道该如此分配变量函数定义让风格变得美观,方便交流,知道该如何将在超时的基础上在哪里进行下手,知道了思维题不能死磕,得找规律找公式找到题意后映射的模板,也很感谢我的队友,通过对他们的代码进行分析讨论我也学到了很多,比如kbb的代码在理解同时实现上有绝对的优势,代码比较喜欢直译,但是也调用许多我用的不太熟悉的函数和操作。wjt的风格跟我比较相似,在讨论的时候能想到不同的实现思路,在思路实现上比较规整。通过看他们的代码我能学到很多。

       第二个阶段是队内学习,我记得之前跟zjh聊天时,他说他们那队刚刚成立的时候特别菜,厉害的全跑前面跟别人组队了,菜的没想法比赛,牛逼的看不上,只能在极其有限的人选里选择,但是没办法呀,菜就是菜,只能往前赶,拼不了基础就拼努力拼交流拼眼界,“那就变成大佬”他们队两个人都这么说过,出奇一致的目标,我觉得应该是交流的结果,当时大一下好像除了早上和门禁前就没回过宿舍,可以说几乎所有能抽出来的时间都用在队伍发展上了,最后不是成为18级首夺冠的一队?
       而且许多队成立之初都会出现一些消极情———时间不会分配、分工实现上不合理、做题效率提高缓慢、出现分歧、团队直接没法完全照顾,磨合了将近半年才基本实现了团队合作,现在我们成立队伍不久,有个急功近利的心态是好事,但是讲真我们现在了解对方的实在是太少 。wfc那队确实很厉害,不做水题直接A难题,既然咱羡慕,那咱们就改!
       但是Acm再怎么说也是一个团队游戏,要相信团队,如果觉得自己拖后腿了就努努力悄悄赶上,不管做出来做不出来就得分析团队,因为A题考虑的是团队综合实力,仅仅靠一个人带飞的实例还是少的,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不可能出现没有参与感这种情况,每个人都有短板呀,所以我得悄悄赶上。
      最后好在队伍基本成型,每个人都有了相当的代入感,在组队合作上也日趋成熟。

       同时通过组队我也了解到了很多优质的资源,比如各类学习资源onlinejudge网站和各种优秀的博客和很多快捷的使用方法,也算是一种学习吧。
       中学的思维定势导致我开始认为只有一个人效率才是最高的,组队要兼顾队友兼顾各种,但实际组队确实需要考虑前面的方面,但同时也提供了相对思维的延伸和分工配搭,损失小于收益,完成一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现在对团队合作有了初步的认识理解。

       但是也分析到了自己队伍的弱点,一些题目在读完后会被题意带偏,感觉题目数据太过复杂的就想找规律,看到数据简单的又会被复杂的题意带偏自己的实现,分析认为还是在思想上挖的不够深,没有直接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代码实现要在题目底层进行操作,而不是在一堆语言映射之后对问题表面进行分析(开始觉得这样叙述不对,但是想了想出问题的根本确实在这里)。

       然后变动幅度最大的是学习方法。
       开始认为不能完全按照中学时期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于是就完全背道而驰只看理论去了,之后发现再次回顾的过程十分艰难,还是在同样的知识点上一知半解,后来开始模仿组内其他人知道一个知识点进行题目进行练习,计算机学科其实还是因该实践与理论进行综合,否则只能浮在表面不能真正理解代码的实现的感受,这个地方觉得用“灵魂”比较合适,因为代码的实现每一步都需要与前后进行考虑思考,不管是在风格还是在最终解题成功与否上。

       其次是野心,看过很多博客,几乎每一个有成就的人都提到过一点——不能将目光放在学校局部,应该将目光放长放远,局部只会导致局部自封,越久越退。确实如此,不能只将眼界放在小圈子里,跳进的圈子越大,越能发现自己的渺小,越能正确认识自己,正视自己的不足。
       我也认识到Acm很坚固,但确实也是需要每个人小心翼翼维护的一个比赛,真正走过Acm应该都会有这种感觉,所有的比赛都是这样。


       还有比较重要的就是进行学习总结,达到鞭策自己今天的不足效果,同时对明天的学习有大致的规划,开始挺反感写日记写博客这种东西的,但是习惯了,慢会发现写博客是件很容易上瘾的事情,获得成就感的同时能够鞭策自己,分享干活经历,获得成就感,良性循环。但万事开头难,所有该改变开始都不是很轻松的对吧?

       然后是贯彻了一暑期的处世思维——及时把握住自己的想法马上记录下来,使得每一步选择都尽可能的效率达到最高,之前会认为是自己的记忆不好导致之前优秀的想法记不清了,之后跟一个挚友倾诉后获得建议——因为点子太多呀,优秀的点子每时每刻都要涌出来,及时把他们抓住不就行拉。
       现在想想说的可真对。
       虽然当时记录下来的点子表达或者是实现上不是很通俗易懂,但至少保存下来了呀,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点子的优化更改,就变成更好的点子了。其实这个方法也可以类比到日常,初学知识时言语表达或者实践效果可能不是很好,但是在此基础上你可以进行优化总结,可以多次去练习多次以便加深知识的深度,几乎可以下定论——考试周开始学习基本上不可能获得好成绩(除水课),凡事都是百练千练并且及时抓住提升的契机从而进步的。
       尽可能每步最优。

       有舍友看不起Acm,说道要是我学我也能---,就算我能力不够出色,就算我出成绩缓慢,那也比你一天到晚窝宿舍打游戏强!

       开学了,每天需要做的渐渐繁杂了起来,正如前面总结,认真处理好学习安排,及时把握住思想契机,让每件事都最大效率化个人能力提升,学科的进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出成绩出实力必须要有相当的有效的时间,听说大二节奏比较紧张,很容易被动生活,生涯选择产生分歧,时间分配日常作息奢靡,但我觉得这不应该是你不努力不进步的理由,既然说的这么不容易,那就尽管来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训练日志)